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的几点探讨论文_林傲

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的几点探讨论文_林傲

身份证号码:34120319940127XXXX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路桥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土质呈软弱土质,其承载能力不足,不具有充足的强度,需要对其进行改良加固处理。本文主要针对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概述

1.1软土地基特点

研究发现,软土地基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且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比其他土质较大,从而导致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差,且该类型的土质具有较强的流动特性。同时,软土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其本身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且沉降分布不均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地基失稳现象。因此,为了确保路桥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改良处理,保障其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

1.2软土地基的问题

根据多年路桥工程施工经验可知,软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问题:路基强度低、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等。

(1)路基强度低

路桥工程上部结构传递至基础的荷载较大,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若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其强度较低,则无法保障路桥工程基础的稳定性。而软土地基中含水量高、土质颗粒孔隙率相对较大,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较低,从而导致路基的强度较低,无法保障地基具有较充足的承载能力,无法直接应用于路桥工程路基施工中,需要采取改良加固措施,对软土进行置换或者添加固化剂进行增强处理。

(2)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

边坡土质呈软土状态时,不仅其强度无法满足承载要求,且还很容易造成在雨水冲刷后造成滑坡或者较大面积的冲刷现象,加之边坡施工过程中对路基的施工质量不达标,无法保障边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3)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困难

研究发现,软土路基除了承载力不足和易被雨水冲刷以外,还具有沉降量大和后期剩余沉降难以控制等难题。由于软土路基的土质颗粒的孔隙率较大,加之土质含水量较高,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比其他土质较大。而对于一些采用硬质土局部置换软土的处理方法,其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其剩余沉降量较大,难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增加了路桥结构失稳隐患。

2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为了解决软土地基给路桥工程施工中的难题,需要对软土路基的改良加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1置换处理

对于软土地基分布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可以采用置换的方式进行软土地基的改良加固,主要采用换填法和抛石挤淤法等两种置换方式。

(1)软土地基换填法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的换填法施工中,首先需要挖除地基中的软土,然后再用土质较好、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土质进行回填,一般可以选用土、砂、碎石、矿渣等。同时,在软土置换回填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回填土的强度满足要求,需要采取分层回填的方式,并采取适宜的压实作业方式,从而确保置换土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研究发现,软土置换的处理方式对于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素填土、膨胀土、杂填土及冻土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软土地基深度超过3m时,采用置换处理方法,其处理效果将大大降低,路基的强度会出现减弱。

(2)抛石挤淤法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抛石挤淤法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其具有施工便捷、处理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且软土处理施工成本较低。该种施工方法多用于软土地基厚度为3~4m,且软土层中含水量较高,无硬质土层,例如常年积水的池塘以及小湖泊等软土地基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抛石挤淤法施工中,主要是利用石料的自重对软土进行挤压,从而排出软质土体。采用抛石挤淤法施工时,对于挤出软土以后,施工人员需要借助具有振动功能的压实设备对片石进行压实施工,从而确保抛石挤淤的处理效果。

2.2挤密处理

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还可以采用挤密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加筋法、预压法、强夯法等。

(1)加筋法

对于加筋法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加筋土法、锚固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类型。而应用相对较多的是加筋土法。其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与软土地基形成加筋土,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切性能,同时土体的抗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性能和地基的强度,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量。

(2)预压法

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其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静荷载,并持续一定时间,待土体沉降量保持稳定以后,再卸去预压荷载的加固改良方法,且根据预压的方式可以分为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方式。堆载预压,其主要是在软土路基表面堆载一定量的砂石、土或者水等重物,实现对软土地基进行预压,该方法操作简便,预压材料简单随处可取,但是该方式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无法适用于工期紧、软土地基厚度大的区域。真空预压,其主要是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一层砂垫层,再利用竖向管道实现将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该类型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不会产生淤泥,绿色环保,且施工成本较低,对场地的适用性较强。采用真空预压的方法可以实现软土地基加固深度达到10m,工程应用适用性较广泛。

(3)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夯锤从预设高度自由下落,对地面产生较大的夯击力,并产生冲击压力,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内部的孔隙被挤密,水分和气体被挤出,形成密实的土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体的可压缩性,减少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实现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3软土路基加固处理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准备工作

为了保障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施工顺利开展,如期完成路桥工程基础施工,首先在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改良施工之前,需要对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勘测。同时,由于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环境等,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制定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管控措施时,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并对软土较为严重区域的加固方案,需要经过专家论证,并严格执行、落实。

3.2加强质量责任机制的落实

首先需要结合路桥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基础施工质量责任制度,要求参与软土路基施工的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确保质量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软土路基加固改良效果,对路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对改良效果不佳的区域需要重新进行处理。同时,对于软土路基施工过程,需要指定专门的安全负责人,赋予其责、权、利,其需要组织和参与施工过程,并定期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制止施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结论

路桥工程是交通工程的重要枢纽,其对交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路桥基础的稳定性是保障上部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加强对路桥基础施工中土体的地质勘测,针对发现的软土地基,根据其分布区域、深度、含水率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加固改良方法,保障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参考文献

[1]肖杰.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7):189.

[2]王欣.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9):110-111.

[3]吴迪.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 2018(11):170.

[4]李伟.浅析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设备工程,2017(04):161-162.

论文作者:林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的几点探讨论文_林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