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问题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问题

陈璐[1]2007年在《人民币逐步自由兑换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货币自由兑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关键性问题。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货币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加快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纷纷放宽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提高了货币的自由兑换程度。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从国际贸易和对华投资的角度,都要求我国放宽外汇管制。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放松资本项目外汇管制,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从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入手,研究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印度、智利货币自由兑换的立法与实践,并在货币主权、经济安全理论基础之上,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行战略选择,结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沿革,对现行有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和立法进行分析和评述,进而就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具体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论述。

李贝贝[2]2014年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作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剂而诞生的,在其总体方案中将金融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放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上。而“十二五”计划中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表明中国最终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就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个实验基地。在上海自贸区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资本项目开放顺序如何安排,中央银行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职责如何分配与协调,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如何监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本文首先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定义进行介绍,然后具体分析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我国的可行性,最后研究在上海自贸区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决策。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大体现状的分析。这部分主要是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定义入手,分别从国际上的规定以及学术界的不同定义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接着介绍了我国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立法现状。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开放程度的分析。为了形成对比参照,首先分析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的程度,接着将资本项目分为四大类逐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全面分析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从国家经济实力、宏观经济、宏观调控、金融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些主要说明我国目前哪些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改进。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关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完善建议。该部分主要是从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监管机构之间监管职责的分配,风险监测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和外贸政策的调整四个方面展开。

管荣[3]2009年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文中认为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但金融全球化“双刃剑”的效用也越发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开始逐渐恶化,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世界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政策和言论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重新抬头并蔓延,围绕中国外汇体制国际合法性问题所进行的讨论和指控,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缺乏有效约束的背景下,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而滥发货币,使得管理本国外汇储备、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成为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将重点对我国外汇体制及其改革的国际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客观评价我国外汇体制的主要方面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契合程度,并从有关国际法规则(包括正在形成国际法规则的立法趋势)出发,对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各个主要方面以及外部法律环境的创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共24万字左右,由以下七章构成:第一章探讨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动因。第一节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其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实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第二节具体分析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外汇管制权利、汇率主权等方面的货币主权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内在法律动因。第三节首先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简要梳理了我国外汇体制近年来所遭受的主要国际法压力,归纳出我国外汇体制在国际法层面主要面临着IMF法律规则(尤其是其中的汇率操纵规则、资本项目开放规则和主权财富基金规则)以及WTO法律规则(尤其是其中的反补贴规则)的双重挑战,并由此提出,外汇体制各方面所面临的国际法压力构成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在法律动因。第二章探讨了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由哪一个(或哪几个)国际组织可作为裁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适格主体尚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有必要在进入实体问题研究之前,对国际汇率争端的国际法管辖问题进行专门探讨。第一节从分析成员国在IMF框架下的实体性汇率义务和程序性汇率义务出发,揭示了IMF对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并进一步指出IMF作为国际汇率争端解决场所的局限性。第二节首先针对国内学者在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是否具有管辖权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述,并从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般管辖权和GATT第15条出发,提出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能造成贸易效果,WTO争端解决机构有可能将人民币汇率机制解释为“与贸易有关的外汇措施”从而对与人民币汇率争端行使管辖权。第三节分析了IMF与WTO在汇率管辖问题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并从这种分工与合作关系出发,探讨了我国在遭遇与人民币有关的WTO诉讼时所应采取的抗辩思路。第三章探讨了WTO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在从WTO法律角度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所提出的众多国际法指责中,最主要的争议点就是“汇率补贴”问题。因此,第一节首先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通过研究SCM协定下禁止补贴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关WTO争端解决实践,得出结论认为指控人民币汇率制度构成禁止性补贴的主张很难令人信服。除了汇率补贴问题外,西方国家有关机构还试图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数量限制或“非违法之诉”等其他角度证明中国的汇率机制在WTO下的非法性。第二节就针对这些主要指控进行了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指控都无法自圆其说。第三节结合相关WTO规则,分析了西方国家针对人民币汇率所拟采取的单方贸易限制性措施在WTO框架下的非法性,并进一步提出,一旦中国遭受到某些国家针对人民币汇率所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可以考虑在WTO体系下向有关其他成员方提起申诉,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第四章探讨了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第一节首先对IMF框架下汇率监督机制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法律评述,并在分析IMF颁布的2007年汇率监督新决定的出台背景以及其对旧汇率监督决定所进行的主要修改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决定的法律缺陷。第二节首先澄清了IMF所禁止的汇率操纵(即狭义的汇率操纵)的构成要件,对汇率操纵构成要件与汇率检测指标进行了明确区分,并得出结论,判断人民币汇率机制是否构成汇率操纵的关键点不在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或存在“根本性失调”,而在于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是否存在IMF所明确禁止的主观目的。在考察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汇率政策所依据的宏观经济背景基础上,本文的结论是我国应有较充分的理由证明我国的汇率政策没有构成IMF协定下所禁止的汇率操纵。第二节还进一步研究了违反IMF汇率指导原则与违反IMF法律义务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当前IMF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全球经济失衡转移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加强与IMF的对话和磋商,我国被IMF认定为违反IMF法律义务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节在前文对IMF汇率监管机制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长期方向和短期目标提出了建议,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机制应以稳定为主,既不应该持续大幅度升值,也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贬值。第五章探讨了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问题。第一节分别从IMF法律体系和WTO法律体系两方面分析了与资本项目开放有关的国际法律义务,并通过考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得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不违反相关国际法律义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该节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骤提出了建议。第二节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的主要法律尝试,着重介绍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阶段性步骤——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法律制度,并对“港股直通车”的试点以及《外汇管理条例》的修改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法律完善提出了建议。第六章探讨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问题。第一节考察了晚近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的变革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历程,结合有关国际法律规则和主流学术观点分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和分类,并梳理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提示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所面临的风险。第二节全面研究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规范。由于主权财富基金在国际法律调整方面所特有的综合属性,导致围绕主权财富基金所进行的国际立法异常复杂。在多边法律规范方面,这一节中着重介绍了当前国际社会在主权财富基金立法场所和立法内容等方面的主要争议,并进一步从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和接受国行为准则两方面介绍了相关多边法律规范(或立法建议)的主要内容;在单边法律规范方面,这一节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所制定的与主权财富基金有关的单边立法。在这些立法成果和立法动态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立法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应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法律规范、参与相关国际立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三节重点考察了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的相关最新国际立法,并从这些行为准则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对策。第七章探讨了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部法律环境。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国际法压力,很大一部分是根源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秩序。此外,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性金融危机面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经形成了必然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行使我国的货币主权,自主独立地推进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应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改革,从而在长远上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法律环境。第一节在回顾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程及介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法律框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法律缺陷,特别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弊端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第二节提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改革不合理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从基本原则、机构治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方面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待通过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而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

林华昌[4]2008年在《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在金融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并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寻找发展演变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外汇管理立法特点,展望未来立法走向。本文分为导言和六章,共七个部分内容。导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提出本论题的原因:在法制史学界逐渐兴起研究新中国法制史的热潮中,在部门法制史逐渐进入法学者研究领域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和保障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思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变迁历程。其次介绍了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研究现状,对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进行简要点评。再次点明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此外,导言部分还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导言之外的六章内容,整体上均是先分析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然后是总结述评,并就部分内容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六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外汇账户及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两节,即外汇账户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及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第一节,分经常项目外汇帐户和资本项目外汇帐户,分析外汇账户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总结得出经常项目外汇帐户法律制度的变革,起到良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发展;二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足额保留外汇提高了企业主动管理外汇的积极性。相比较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法规的发展变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法规的改革力度小得多。现行资本项下外汇账户管理法规,对国家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项目逐渐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这些法规也需要逐步改变。第二节,分结汇、售汇和付汇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总结得出在完善经常项目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同时,现行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主要为:一是货物贸易外汇审核方式局限性日益突现,二是服务贸易外汇监管手段缺乏,资本项目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现行银行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进步:一是统一了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程序和中外资银行的结售汇管理政策,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公平竞争;二是外汇指定银行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开拓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促进了外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了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第二章,外债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四节,即外债的定义、外债管理法律制度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外债管理法律制度的总体评价、外债管理立法建议。第一节分析“四个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对外债的定义,认为外债可以定义为以国家为权利义务主体,以外币或本币表示的主体双方之间关于资源的有条件暂时让渡行为的信用。提出外债新定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对外债范畴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整个外债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分清负债与投资,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助于调整外汇管理制度,提高外债管理水平。第二节从境外借(贷)款的管理规定、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的管理规定、对外担保的管理规定、外债统计监测管理规定分析了外债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第三节从立法主体、指导思想和立法内容方面对外债管理法律制度进行总体述评。立法主体上,外债管理法律文件曾出自多个部门,管理较为混乱;立法指导思想上,放松行政许可同时,行政管理色彩仍较为浓厚;立法内容方面,认为主要有现行“投注差”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支付结汇制”形同虚设,缺乏对隐性外债管理规定,中外资机构外债管理规定不统一等问题。第四节从改进现行企业外债管理规定和改进现行银行外债管理规定两个方面就完善外债管理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第三章,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四节,即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境外间接投资外汇管理法制概述、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总体述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立法建议。第一节着重分析了1989年出台《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后,一直到现在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第二节分析了境外间接投资外汇管理法制基本情况,着重介绍QDII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论述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不足和进入新世纪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后者是在分析前者的基础上得出,认为取消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制度、取消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增加外汇资金来源渠道、取消企业购汇额度限制、拉平中外资企业的境外投资待遇、实施“QDII”制度等均具有积极意义。第五节就境外投资外汇汇出管理、境外投资事中外汇管理、境外投资外汇汇回管理、完善QDII制度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两节,即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发展演变和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第一节先是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接着分析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双重汇率法律制度、汇率并轨、“7·21”汇率法律制度改革进行总体述评,认为每阶段的汇率制度总体上而言是符合当初经济发展情况的。“7·21”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改革,其重大意义体现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提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基础环境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外汇经营活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币可兑换进程进一步加快等方面。第二节分析了外汇留成及调剂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演变,银行间外汇市场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及发展演变,并进行总体述评。认为中国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在逐渐完善,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中,与国际外汇市场管理规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受到诸多限制、缺乏对经纪人制度的规定、市场上允许交易的货币对不多、交易品种较少等方面。第五章,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成因和条件。本章分两节,即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成因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条件。第一节在结合前面四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是改革开放后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其中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第二节论述了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条件,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也就是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的主要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含恰当的汇率制度及合理的汇率水平、充足的外汇储备规模、严格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市场价格机制和企业自主灵敏的反应能力可控的外债规模等。同时,金融法制环境也对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第六章、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特点和立法展望。本章分两节,即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立法特点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展望。第一节,分析认为外汇管理主要立法特点为:一是外汇管理法律缺位;二是规范性文件是调整外汇管理法律关系的重要载体;三是同位阶外汇管理法律文件之间缺乏协调性;四是不同位阶外汇管理法律文件之间存在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现象;五是法律条文用语不规范,立法模式有待改进。第二节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法》,清理整合现有外汇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重视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处理好外汇管理改革与上位法局限性的关系,继续有序推进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等五个方面展望未来外汇管理立法。相信完善的外汇管理法规必将对健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巩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推进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作出重大贡献。

齐宏宇[5]2000年在《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问题》文中研究说明“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最终国际化”作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其根本动因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人民币可兑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个因素相联系和相互影响,并受到中国国内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制约。人民币可兑换内容包括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它们各有特点,对其管理方式亦有不同,对资本项目的管理要尤为谨慎,以免酿成危机。 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相应,中国相关立法经历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松散、无序到严密、可操作性强并逐渐同国际接轨的完善过程。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在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中发挥作用,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保驾护航。

陈辉[6]2014年在《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又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人民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且近年来,各种金融峰会、论坛也开始集中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我着重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路中的障碍及其法律问题之研究。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世界贸易发展的多元化和世界贸易、储备体系的变化,全球货币体系正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大幅提升,2009年中国政府也开始推出相关的制度配合国际化,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巨大的收益。即使中国已具备许多应有的前提条件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然从国情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难以克服的障碍,国内与国际层面都有,如来自国内的人民币不完全自由兑换的落后的外汇体制、人民币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成熟,法律制度的薄弱等,来自国际的地缘政治、人民币区域金融脆弱、文化差异等障碍。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搞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多极化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凡是对中国发展有利或者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此文从法律制度、经济政策、金融方面、政治对策方面做了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政策安排。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也是综合实力和金融市场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能否国际化最终还是靠市场的选择,不可能加快,只有稳步、积极地推进。

刘婷婷[7]2012年在《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领域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际货币是货币国际化运动过程的最高阶段,国际货币产生的效益和对本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动力。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外贸易连年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政策逐步宽松,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纵观主要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的形成过程,货币国际化虽然有利有弊,但对于世界经济强国来说,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从货币的法律性质来说,货币是一国主权行使的产物,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是由发行国在其国内法体系内赋予的。但实际上,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已经促使货币领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从国际法层面上来说,经过一系列历史演变,形成了目前在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支柱运行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牙买加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基本原则以及其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金融服务法律制度中。其基本原则和成员国做出的法律承诺必然会影响到相应成员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进而影响到该国以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走势变化为表征的货币政策与立法。而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也为人民币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本文从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对国际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以IMF和WTO体系下的国际法规范以及相关区域协定为主要框架,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国内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完善。文章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货币的法律性质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本章主要对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国家货币主权是主权国家的排他性权利,货币制度是由一国国内法予以规定这一结论,同时,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国际背景下,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也说明,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国际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货币主权与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协调变得必要和迫切。第二章,货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本章借鉴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对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加以介绍。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和对货币发行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货币国家化对一国的意义。从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代表的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模式的介绍进一步阐释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路径选择等方面的介绍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制度构成本章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相关国际法规范、东盟10+3框架下的区域法规范、相关国内货币金融法律规范三个层次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理清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框架。第四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推进本章提出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未来人民币发展的趋势下法律层面应当作出的努力和推进。从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的总体性原则、完善外汇管理法律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立法、积极推进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李杉[8]2004年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文中提出<WP=1>博士学位论文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李杉指导教师: 焦津洪教授专业名称:

樊蕾[9]2011年在《IMF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呼声高涨的同时,中国金融货币体系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在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地迈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会给我国带来诸多益处,但是,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并不稳定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IMF改革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防范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人民币安全、渐进地走向国际化。本文除引言结语以外,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IMF框架下国际货币法律制度概述。主要介绍了IMF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形成背景;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货币的定义、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的本质和特征;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演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的改革以及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理论界普遍认可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第三部分,对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法律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人民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现状,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的现状。第四部分,提出在IMF框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对策。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渐进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在IMF改革中找到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立足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我国应通过签订国际条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后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

邓文娟[10]2013年在《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凸显了美元本位制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极大弊端,中国政府日益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过度依赖美元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不畅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境外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的重大障碍,因此,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视角研究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法律制度,对加强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中国为扩大境外人民币流通及投资价值,不断打通及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随着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股票、债券及基金投资、存贷款等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的逐步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大量回流将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与法律问题。在此情况下,笔者运用金融法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及探讨境外人民币回流中的法律问题、风险控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这对于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快构建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监管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构建资本项目开放所需的稳固的法律保障机制,在逐步扩大境外人民币投资国内资本市场渠道的同时,应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构建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监管机制。以下是论文的基本脉络:第一章,对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及其监管意义进行基本分析。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视角出发,论证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及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从理论与实际意义层面上引出对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法律问题的研究及其监管意义的探讨。第二章,分析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存在的法律问题。首先,通过对各个回流渠道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及考察,从而搭建起研究现行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的法律问题与潜在风险的法律支撑。其次,对境外人民回流渠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上提出完善境外人民币大规模回流渠道的措施。第三章,分析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本章分为三节,首先,分析了境外人民币大规模回流存在的潜在风险;然后,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法律策略。最后在借鉴国外同类机构的监管经验下,重点探讨如何构建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风险监测机制。第四章,着重探讨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反洗钱法律问题。首先,分析境外人民资金回流所引发的洗钱问题;其次,对外国成熟的反洗钱法律制度进行考察与借鉴,反思我国不足;最后,提出我国在不断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渠道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 人民币逐步自由兑换法律问题研究[D]. 陈璐. 重庆大学. 2007

[2].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 李贝贝.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3].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D]. 管荣. 华东政法大学. 2009

[4]. 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D]. 林华昌. 华东政法大学. 2008

[5].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问题[D]. 齐宏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6]. 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D]. 陈辉. 湖南大学. 2014

[7]. 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刘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8].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D]. 李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9]. IMF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D]. 樊蕾. 重庆大学. 2011

[10]. 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法律制度研究[D]. 邓文娟. 华东政法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