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提升。结论:在PICC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规避或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pathway in PICC nursing. Methods: PICC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course of their car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rther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PICC, the 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skills of nursing staff, avoid or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 PICC. Application effect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女性患者有14例,男性患者有16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为(48.7±8.6)岁;观察组的女性患者有13例,男性患者有1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6.5±8.2)岁。在研究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已将所有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置管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置管,定时清洗置管等。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置管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操作内容:1)置管前的护理。在置管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仔细的评估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对患者实血常规检查,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置管部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置管的方法、目的及其注意事项,促使患者进一步认识、了解置管方面的知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置管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的方法,让患者做到心理有底,消除患者对PICC置管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加强和患者和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2)置管期间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置管前,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查,认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在进行置管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按照PICC置管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之后对患者进行置管,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不可前行进行送管,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置管完成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导管周围的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另外,还可对患者进行X线片的拍摄,根据拍摄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相关记录的登记,为患者建立PICC维护档案。3)置管后护理。置管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情况,定期对患者的置管部位进行换药,换药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及患者面色变化,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感,定期对患者的置管进行检查,看其有无堵塞现象,如若有此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用PICC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查看导管功能,若流速明显较低,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相关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对患者的上臂周长进行测量,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每7d冲洗导管1次,保持导管通畅,每次静脉输液或给药后冲洗导管,且还需叮嘱患者不可将体外导管强行的推入体内,不可胶布贴于导管上。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等一些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合理指导患者进行局部热敷、药物涂抹,亦或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4)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再次对患者的穿刺位置进行观察评估,为患者讲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护理方法,如管道如何冲洗、怎样正确更换敷贴等,且还需特别嘱咐患者在洗澡时要尽量的不要浸湿穿刺位置,以免患者出现炎症,可给患者发放PICC日常护理卡,将详细内容填写在卡上,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方法的了解。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情况,告知患者如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回院复诊,及时得到有效处理。
(3)观察指标
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并进行记录。同时,还需进一步了解、掌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每一位患者,告知其认真填写内容,之后护理人员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记录,满意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通过检验如若数据P值在0.05以内,则表示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针对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而言,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了明显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ICC是针对患者建立的一条无痛性中心静脉通路,前端位于上腔静脉,能够很好的规避由于长时间输液或者高浓度、高刺激性输入药物引起的局部组织刺激和血管损伤,能明显降低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规避一些刺激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静脉治疗难度,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PICC具有很高的穿刺成功几率,在实施化疗操作中广泛应用,但是置操作中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例如静脉炎、局部感染、血栓等出现几率也会不断提升,所以对PICC进行维护是极为关键的。
临促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新型的综合整体的护理手段,其护理方式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更具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及连续性,能够有效明确护理人员的自身职责,促使其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置管前期就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加深了患者的置管的认识与了解,及时缓解了患者的一些不良心理情绪,促使其在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增加了置管的成功率。同时,在患者置管完成后也对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表明:针对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而言,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了明显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护理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PICC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规避或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宁 .PICC 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0(10):238-239.
[2] 李颖 .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 PICC 管置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4(1):262.
[3] 李艳芳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 PICC 护理的效果评价对进行 PICC 置管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 [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3(2):76-77.
[4] 张淑华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 PICC 护理的效果评价 [J]. 西部医学,2016,
25(8):1246-1247.
论文作者:刘欢,巫玉兰 秦昭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