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治疗技术缓解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论文_杨升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分院康复治疗科 410016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悬吊治疗技术缓解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本次42例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组时利用信封抽签法,对照组通过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再用悬吊治疗技术,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分为(48.57±6.34)分,GMFM-66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为(61.24±4.3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瘫患儿经过悬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髂腰肌痉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在临床中值得普及推广。

【关键词】悬吊治疗技术;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

脑瘫患儿存在活动、姿势、运动等发育异常,其中在所有患儿中60-70%属于痉挛型,主要呈髋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等表现,长期患病容易导致关节、肌肉挛缩,影响患儿的行走、站立等功能[1]。常规的康复治疗过于被动,难以有效缓解患儿的髂腰肌痉挛,而悬吊治疗属于主动性较强的康复技术,为了明确其患儿的康复影响,我院展开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42例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组时利用信封抽签法,每组2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9岁,平均(4.1±1.5)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岁,平均(4.5±1.7)岁。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按摩、中药熏蒸、水疗、针灸、理疗、运动疗法等。观察组患儿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再增加悬吊治疗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1.2.1 开链锻炼。首先,髋关节内收、外展:患儿双臂抱肩呈平卧体位,将髋关节悬吊,窄带放在膝后,吊带固定脚踝,将绳索拉高后让患儿呈头低较高的姿势,引导患儿内缩、外展髋关节;其次,髋关节伸屈:患儿呈侧卧体位,头下放置软垫,将髋关节悬吊,窄带放在膝部,吊带固定脚踝,将绳索拉高让患儿处于水平位,引导患儿伸展、屈曲髋关节;再次,膝关节伸屈:患儿呈侧卧体位,头下放置软垫,将膝关节悬吊,窄带放在膝部,吊带固定脚踝,将绳索拉高让患儿处于水平位,引导患儿伸展、屈曲膝关节;然后,伸髋锻炼:患儿双臂抱肩呈平卧体位,在大腿远端窄带系弹性绳,垂直悬吊,悬空15cm,引导患儿伸直腿后将悬吊带向下压;之后,髋内收锻炼:患儿呈侧卧体位,头下放置软垫,上位大腿远端窄带系弹性绳,垂直悬吊,悬空25cm,引导患儿下压悬吊带;最后,伸膝力量锻炼:患儿双臂抱肩呈平卧体位,屈膝,膝下窄带系弹性绳,垂直悬吊,悬空15cm,引导患儿将足跟置于床上,并下压悬吊带[2]。根据患儿能力逐步增加弹力绳的阻力和吊带的距离,以提高锻炼强度。

1.2.2 闭链锻炼。首先,平卧位搭桥:患儿手臂于胸前呈仰卧体位,腓骨近端放置窄带,吊高20cm,让患儿上抬骨盆使身体伸直;其次,俯卧位搭桥:患儿手臂支撑呈俯卧体位,软垫置于腹下,双大腿远端放置窄带,让患儿上抬骨盆使身体伸直;再次,侧卧位搭桥:患儿呈侧卧体位,头下放置软垫,膝关节处放置宽带,垂直悬吊20cm,让患儿身体垂直,将骨盆抬高,远离地面[3]。

上述锻炼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开链或闭链锻炼,首先在治疗师的协助下进行被动锻炼,逐渐到主动锻炼。每个动作4次,每做4次休息30s,若患儿能够一次性完成超过16次,可适当增加难度。悬吊治疗每天1次,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肌张力进行评定,使用Ashworth评定量表,5分为重度增高,4分为中度、轻度增高、3分为正常,2分为肌张力低,1分为软瘫;同时,利用GMFM-66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分,项目包括:跑步、跳跃、行走功能,站立功能,爬行、跪位功能,坐立功能以及侧卧、翻身功能,以百分制,得分越高功能越强[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和处理都是使用的SPSS20.0软件,均值±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Ashworth评分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shworth肌张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Ashworth评分(,分)

3 讨论

脑瘫的病发原因较为复杂,是从受孕到婴儿阶段脑发育出现缺陷或损伤,大多数为痉挛型,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缓解患儿的痉挛状况,提高运动能力,临床治疗中以提高主动运动能力、肌张力为主要目的。悬吊治疗技术最早在挪威应用,属于经济、节能型治疗方式,我国将其引入后,主要用于肩关节疼痛、骨盆疼痛、头痛、肩颈通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主要是提高患儿的主动性,借助重力,并利用震颤技术、吊绳、吊索等,让患儿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下,对肌肉、神经展开锻炼,促使痉挛的髂腰肌被激活,并提高神经的控制能力[5]。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悬吊治疗的观察组患儿,3个月后Ashworth肌张力评分提高到(48.57±6.34)分,GMFM-66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提高到(61.24±4.3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过于被动,而悬吊治疗主动性更强,通过长期的训练,能够重新建立患儿肌肉、脊髓、大脑内感受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肌张力,纠正肢体痉挛的姿势;另外,在训练中患儿无痛苦感,耐受性强,与家长一同参与也能提高互动性,有助于患儿在未来更好的融入学校和社会。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经过悬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髂腰肌痉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在临床中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等.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10-1313.

[2] 黄佩,刘林,李想遇,等. 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37-38.

[3] 曾姣峰,尚清,梅雪蕊. 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上肢肌力的疗效观察[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1):19-21.

[4] 徐翠香,孙昊,王寒,等. 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疗效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369-369.

[5] 陈彦,陈倩婧,张坤木,等.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9):12-14.

论文作者:杨升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悬吊治疗技术缓解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论文_杨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