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一点经验_英语论文

学习英语的一点经验_英语论文

学习英语的点滴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英语论文,点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这个问题常常令我语塞,因为话题实在太大。在此只能谈谈自己近二十年英语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自学可以成才。倒不是因为本刊主要面向广大的英语自学者我才这么说,而是理实如此。俗语云:“要成人,自成人。”又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全日制英语本科生、也有夜大、自学的学生。其间水平高低,各各不一。英语本科生中也有出口不能成句的,夜大学生中也有学得很好的。几年前我教过一个英语夜大班,其中有个学生口语非常流利,虽偶有语病,但就其口语程度而言,和一般英语本科学生相比毫不逊色。我问他怎么练的,他告诉我,自己是搞行政的,又僻处市郊,少有同道,只好每日对着镜子自己练。这件事让我感慨颇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学英语的条件那么好:有语言复读机,有各种学习材料和电视教学节目。只要有心,何愁不能学好英语?

我的另一个体会是学英语一定要坚持不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些人事情一忙就将英语丢开,以为过一阵子再下功夫补上也一样。其实他们忽视了英语学习有个连续性,水平的提高在于持续不断的积累。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学外语一日不可断,实在抽不出大块时间,一天十分钟、二十分钟也是好的。我本人也发现,只要几天不看、不说英语,就觉得手生口生。因此奉劝学习者:英语书一日不可丢下。

英语材料方面,我想说两点: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二、扩大阅读(当然也包括听力)的范围。先说第一点。有些同学急于成功,一上手就是高难度的阅读(听力)材料,结果收效甚微。我本人就吃过这方面的苦头。大学二年级时我开始阅读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的我来说显然太难了。我看得很痛苦,曾数次将书扔掉。书里说的是什么,现在也全然不记得。比起三年级时看的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扩大阅读的范围,大家都知道:不是有英语泛读这门课吗?但是同一门英语泛读课也能教出不同的效果来。记得我们当初的泛读课主要以文学方面的材料为主。在八十年代中期文学文化热的氛围下这很正常,而且文学材料能更好地帮助打好纯正的英语功底。但现在看来,这种以文学为主的阅读在知识结构、词汇组成方面有其片面性,对英语在以后工作中的应用有影响。毕竟,英语主要还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尤其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我觉得大家应结合自己的爱好及所从事的工作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好在现在各方面的英语材料都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

这里也涉及到语言的时效性。几年前我在英国学习期间曾见到伦敦大学的一个语言学教授。闲聊中他说我们中国人的英语往往功底不错,但比较古板。他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我们以前学英语用的材料要么是文学名著,要么是过时的英语时文,结果跟不上英语的发展。语言显得正统、陈旧,缺少现代英语那种活泼的生机。不过这一点我可能过虑了:现在英语报刊、因特网上到处是最新式的英文。只要细心点,去粗取精,优秀的英语时文还是很多的。

最后谈谈词汇的积累问题。不少人有个误解,以为学英语主要就是学语法、背单词。语法规则相对较少,于是大家都忙着去背单词。现在充斥书肆的种种词典可说是顺应了这种潮流。我个人不太赞成死记硬背单词这种做法,尤其是抱着词典背的。这种做法对于短期应付考试可能还有效,但指望这样能学好英语,我很是怀疑。扩大词汇量的确很重要,但语言是活的,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多。有人说,每个单词用在一个新的场合就是一个新词。所以我觉得记单词应结合课文进行,这样既容易记,又能更好地了解它在语言中的运用。重要的还是词汇的组合和运用。譬如一块大理石,在工匠手里可能拿来砌墙,在艺术家手里则可能变成美丽的雕像。运用的不同,体现出水平的高低。我曾见过有学生将整本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背了下来。我很佩服他们的刻苦精神,但我觉得他们的英语水平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并不相称。有那么多时间去背词典,何不去背诵一些英文名篇?这样既是享受,又能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对英语的整体把握能力。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各位的学习小有帮助。最后我想用一句古话作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个人前面的路都还很长。

标签:;  ;  

学习英语的一点经验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