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馆藏模式研究_图书馆论文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藏书及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图论文,藏书论文,书馆论文,模式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环境变化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

自9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导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在全球内掀起了“新信息浪潮”。作为其雏形的Internet,已延伸至全球各个角落,估计大约有1.2亿互联用户。[1]这种现象开始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社会知识与文献的生产传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方式,影响文献信息的存取认知,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信息环境。

1.1 信息增长呈失控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天约有40 亿个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向外发送,并以每年18%—20%的速度递增。每年,全球出版图书近80万种,科技报告70万篇,专利文献100万种。[2]电子出版物与网上出版物还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到1996年底,世界光盘读物超过80亿张,光盘出版业的产值已超越传统出版业。[3]现在, 因特网上的主页已达到1.3亿页。并还以每天10万页的速度递增, 这还不包括庞大的商业数据库及几千种网上报刊。[4]面对如此汹涌的信息洪流, 图书馆显得难以驾驭,在传统文献与现代文献、静态文献与动态文献中难以取舍,在对文献信息的精确控制与全面控制上难以把握。从原则上讲,图书馆必须能对庞杂的信息源进行全面而又精确的控制,无论何种文献形式与替代品,都必需能够提供用户所需每一个信息单元,否则其角色功能优势地位将日渐式微。

1.2 信息媒体的变化与新结构。随着文献载体非纸化、 信息记录电子化、文献传输网络化发展,文献不再局限于一个静态的文本,而兼色味声形动画于一体,并可通过超级链接,使多媒体呈现一种全新的树形或网形联结结构,形成超媒体。而交互功能使人们使用上更具趣味性、选择性、简明性并提高效率,所以如何适应文献媒体的变化,及时调整采购战略,以应付未来挑战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空间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的网上生产、传播、检索日益成为主流,远程信息存取,分布式信息系统使地球日趋紧密与狭小,地域空间的自然限制正日益萎缩。这一方面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提供了一个契机,即如何利用新信息技术的支撑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网上合作系统,彻底抛弃传统的空间障碍的思维模式,重新开辟一个文献与需求相匹配的合作收藏模式。另一方面,它对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压力,即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真正实现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

1.4 信息竞争与图书馆命运。电子出版物、 商业化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无边无际的网上信息源、日趋成熟的网上搜索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文献情报的可获得性。网上信息发布以其广泛的分布性,无可匹敌的速度及交互性,可下载等特点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人们对文献检索已不再只停留于图书馆领域,这显然构成了一种信息源的竞争,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提供中心的传统而受到威胁。面对信息新浪潮的冲击,图书馆仿佛显得力不从心;更由于书刊价格随时间的推移不断狂涨(国内图书每年上涨约20%,期刊约28%;国外图书每年上涨约15%,期刊约40%[5],藏书建设捉襟见肘,人藏量普遍减少。 在一时不可逾越的财政问题上,如何改变目前的窘境,合作藏书、资源共享也就被进一步重视起来。如何挖掘合作收藏的资源潜力,相对改变目前的财政状况,及如何适应新信息环境的变化,构建面向未来的合作藏书模式,对此,必需采用一种新视角来构建文献整体系统,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轨道,从而使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不再分割。传统与现代文献不再偏离,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从而扩大社会辐射面,增强竞争力。

2 图书馆合作藏书的现状与问题

2.1 国外现状与分析。 美国既有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合作也有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建立的文献保障体制。如著名的“法明顿计划”是前者的典型,后者,70年代提出了“国家期刊计划”分三级(图书馆、国家期刊中心和基层单位)收藏期刊[6]。其它还有“研究图书馆方案”、 “藏书建设的剪嵌展开策略”及“现状方案”等等[7]。 英国是集中型布局模式的典型,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国家图书馆,以满足国内需求的93%以上。同时有其它图书馆分工收藏,20家图书馆负责非洲国家地区,33家负责视听文献,一些大学负责拉美、东欧及斯拉夫语种文献。 [8]德国基本上是以分散为主的模式;日本则是分系统按学科分工收集;[9] 加拿大是各省内部及各省之间有一定的协调规划,但缺少全国统一的计划。[10]俄罗斯则基本上采取系统协调为主模式,并尝试建立全国统一藏书规划。[11]其它还有跨国合作的“斯堪的纳维亚计划”、“东南亚国家图书馆和文献中心联盟组织”等。[12]尽管各国均依各自国情的特殊性都有相应的多种模式,如英国地域狭小,以集中为主,美国地域辽阔则集中、分散兼备,以分散为主。但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实时的连续的全面的宏观调控。(2)区域间系统间的分立使全面的宏观调控困难重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机制亟待建立。(3)如何充分适应环境变化, 已成为困扰图书馆及各大组织的首要问题,保持角色、建立优势、参与竞争、扩大影响是一个关系图书馆未来命运的战略问题,在此,美国的“研究图书馆中心”已走在前头。 [3](4 )全球范围的合作与控制也是一个观念、政策、组织、理论、技术上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2.2 国内现状与分析。80年代以来, 我国普遍开始关注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工作。1988年成立的“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了“文献资源专业组”负责协调全国的文献资源建设。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的文献布局调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我国文献资源的家底。而区域之间、系统之间也开展了协调建设的活动,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协作体系。[14]系统模式:如国防科工委情报系统,自1986年联合协调至1998年就有8 个科技情报所订的文献资料减了273套,还增加价值137万的新品种。[15]其它像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高校系统的国家教委的文科情报系统中心,医学领域中的中国医学信息网络(CMINET)[16]等都有不俗的表现。地区模式:如1987年成立的四川省文献情报协作网, 是一个横向联合组织, 仅在1989年就通过协调减少外文原版期刊复本等措施而节约经费56万元。[17]其它象上海地区、广东地区合作网络的工作也富有成果。但纵观中国图书馆合作藏书的现状,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在世界传统文献中,我国仅引进不到10万种图书与3万种期刊,在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 又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合理重复,总的重复订购率达60%,而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大约有40%—50%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低于国际图联于1973年提出的UPA计划中所建议的国外文献满足率应为70%以上的标准。[18] 这充分说明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非常薄弱。目前尚无一个名副其实、起宏观领导、规划、指挥的全国调控中心,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缺少全国一盘棋统筹协调思维。出现严重的地区文献发展不平衡。就全国而言,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呈一种递降关系。在东部,上海与北京又是全国富集地。合作藏书的宗旨是促进全区域的共同参与与共同发展,而这种等级差,将严重妨碍全国统一合作、地区之间相互协调的顺利开展。系统的封闭性使不同系统之间的合作是纸上谈兵。“部际协调委员会”无力指挥、监督、评价与控制全国的合作与沟通。系统与区域两个模式各自封闭,导致各个合作行为都是小山头思维,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来思考行为计划。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使开展的合作过程与合作结果,从局部看处于自觉状态,从整体上看处于失控状态。技术与技术观态落后。缺乏相应技术手段的支撑,使必需的合作管理信息的传输、交流、沟通、整合几乎不能实现,合作几乎流于一种形式,而缺效益与实践意义。在观念上还囿于传统思维。 这从当前文献类型结构可反映出:在对我国539个图书馆和文献机构的调查中发现, 各种类型文献所占比例为:图书17%,期刊15.6%、特种文献62.4%、缩微4.9 %,视听和电子文献0.1 %,[19]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图书馆在技术观念上的巨大差距,使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文献无法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渗透。这同时带来合作上的巨大局限,不能从根本上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架构,以现代文献为对象,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构建一个包容古今中外、传统文献与现代文献、各个学科的宏观文献群落。所以必须首先构造一个新的宏观模式起主导作用,指导支撑全国的文献资源建设。

3 探讨新信息环境下的合作藏书模式

3.1 模式的基本原理。合作藏书的目的是企图以合作藏书, 分担责任的手段来调控个体图书馆之间的藏书关系,以构成一个整体性的,有共同目的与功能的整体藏书系统。一方面,个体图书馆藏书是整体藏书系统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每个图书馆均据各自任务、性质、特点构建自己的藏书系统;另一方面,个体馆的藏书建设都是不完整的,都依赖于其它合作图书馆的支援补充。而协调控制中心利用调控机制就可科学合理地整合各个分散的个体藏书而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整合不但包括使分散的个体馆得以联合,还使分散的自发的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整合成一个具有开放结构的合作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开放可控的藏书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力求藏书的覆盖面、深度、专指度等与用户需求达到完善的匹配,与世界文献出版呈映射对应关系,从而使每种有价值的文献都能被藏书系统收入囊中。合作藏书并非单纯为了节省实际经费,或者减少图书馆预算,而是使用户获得更广泛的文献,并利用馆际网络加速文献传递,从而达到最佳效益。文献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传递速度是合作藏书模式的评价标准。[20]

3.2 概念模式。概念上, 合作藏书实际是建立一种分工合作协议与控制政策。如A馆与B馆之间的合作,必需建立一个基本协议框架,以规定双方之间的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分工情况以及相应的交流、沟通、控制、评价机制与政策等。这样,依据协议与政策、各个合作馆均有相应的馆藏结构规划。对此,笔者采取了四类馆藏划分,如图所示:

合作核心馆藏。既针对自己的基本需求又可满足馆际需求的,必需收集部分(协议性)。

依赖性合作馆藏。即依赖性馆际资源,包括原先购买,后为避免不合理重复而放弃购买的部分;一直无力购买的部分,以及其它临时性的潜在需求被激发可通过馆际提供而扩大满足率的部分。

从图中可看出一个馆藏表现为:实体部分包括前三种虚拟部分,依赖性的合作馆藏,也就是A馆的依赖性部分必需与B馆的实体性部分呈映射对应关系,这样通过馆际映射,A、B馆各自扩大了文献覆盖面。而对整个合作系统来说,是如何通过对整体藏书系统进行不断细分与整合,一方面达到对整体文献出版的映射对应与覆盖;另一方面,对个体馆而言,使依赖性的馆际资源得到填补,对整体而言,使系统达到一种完备性。

3.3 结构模式。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看, 可分为封闭型结构与开放型结构。封闭型结构合作是一种自足性合作,只承担系统内的任务,而不具备向外延伸扩张性——与其它系统的进一步合作,不管一个系统多大,如果其没有外向型触角器、收发器皆属于封闭结构,而开放型则反之。[21]从系统内沟通与控制方式上看,可分为:(1 )星座型:仅有一个中心馆为主控中心。在合作上承担主要份额,其它馆则承担辅助该馆联系一般以中心馆为主要节点,通过中心馆再向其它馆延伸。 (2)树型:只存在一个主控中心,但主控中心下,有多个的子主控中心,并逐级向下延伸,有明显的层级关系。主控中心为根结点,子主控中心是父节点。根节点规划协调父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父节点同时规划协调子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的达成父节点的目标。(3 )网形:一种分布式结构,缺少主控中心,但有众多的主要节点。通过主要节点之间的协调合作,加上健全的沟通途径,组成一个系统。从物质形式上看,又可分为:(1)虚拟形:实际是一个虚拟的藏书系统或主控中心, 其本身并无现实性藏书,但拥有一份协议与控制政策,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总数据库的提供评估、监督、规划与调控服务。当然还可进一步延伸,提供检索入口、甚至电子全文数据。(2)实体形:既是主控中心, 又是藏书中心。

3.4 具体模式。据上述的概念与结构, 结合当前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现行实践模式有:(1)部门系统模式:以部门为主标志。(2)专业系统模式:以专业或学科为主标志。(3 )区域系统模式:以地区空间为主标志。(4)综合系统模式:以涵盖以上各种为主标志。

3.5 新信息环境对藏书合作模式的要求。 适应与竞争能力:藏书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以相应的行为来应付挑战,还具备与其它系统竞争的实力。满足需求的能力:能根据用户需求全面性覆盖藏书,并通过技术网络进行远距离提供。快速反应能力:能及时调整藏书战略,在收藏重点、技术更新、信息的有效沟通等方面能据社会形势变化而及时敏感地感知洞察与反应决策。全面控制能力:对整个合作系统进行有效的全面的实时的连续的控制。

3.6 建立新模式的基本原则。国情适应性:必须结合各国国情, 从而开发具有本国特色的调控与发展模式。可行性:必须能在实践上可操作并有效,而不只是理论上的逻辑可证性。经济性:发挥在有限财力上的最大效益。阶段性:有一种长期的战略发展眼光,分阶段连续地完善整个模式的实现。开放性:必需有一种超越空间与封闭系统的思维模式,合作在执行规范上与国际规范接轨,并积极参与国际规范的确立与网络建设。

4 建立新信息环境下的合作藏书模式

4.1 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及时代要求,笔者认为, 应建立一种快速的灵活反应模式,摆脱地理观念的限制,以技术设备的现代化为物质基础,以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协议与规范为政策基础,以国家虚拟主控中心为战略节点,以区域虚拟主控中心为战役节点,从而建立一种全面发展,区域重点突出的开放性的控制模式。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设计与实施。首先,建设国家虚拟控制中心与地区虚拟控制中心,确立以大学科合作为内容的跨系统的地域合作模式。就是在充分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控制中心与地域中心的协商规划各个区域的大学科分工结构。第二阶段以各区域控制中心为主导,建立地域中在大学科基础上的小学科细分的合作模式,可据本区域各系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分工,确立各系统的控制中心与各项政策。第三阶段以各系统控制中心为主导,规划本系统内各具体馆的分工情况及相应评价奖罚机制。通过整合健全整个技术网络,从而使国家控制中心可以虚拟控制每个具体馆,形成一个全国一体的开放的合作与共享模式。

4.2 合作藏书的结构参数分析。合作收藏的具体实现, 首先建立在与区域用户需求相匹配的馆藏基础上,结合各区域的历史状况,进行学科的覆盖与细分;同时,在操作上,则据合作协议及区域性质与任务进行操作、可据以下结构参数定位相应级别:(1)全面级。 该区域的学科研究达到国际水平或领先水平,因此必需全面收藏国内外相应层次与价值的文献,而不是全面收藏一切文献,否则会导致许多毫无参考价值文献入藏,也可对应博士后水平。(2)研究级。 该区域的学科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必需收藏能保障研究正常进行的国内外文献,而不必是全面;因其研究水平的限制,更高水平的文献并非其现实需求,可对应博士水平。(3)大学级。 该区域的学科研究只具有大学教育水平,所以必须能满足大学教育正常进行的国内外文献,可对应学士与硕士水平。(4)基础级。 该区域对该学科的需求只为满足基础文化教育,因此收藏与该要求相适应的基础性文献,可对应义务与中等教育水平。(5)缺省级。该区域对该学科缺少起码的需求, 则可不进行任何收藏。在确定区域间的文献收藏级别之后,就可进行区域的学科划分与协调了。合作收藏在区域间主要针对全面级与研究级的合作,如果只有一个区域对该学科的国际水平,则采取基本核心馆藏形式进行全面收藏,如果存在多个区域对该学科具同等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则采取合作核心馆藏形式进行分工全面收藏。在区域内,则对承担学科进一步细分,并据区域内各个系统的现有水平进行相应划分,即据各收藏单位的用户需求水平为依据进行了级别收藏;同时,除了上述两级的合作外,还可进行大学级的合作。

4.3 可行性分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文献分布不平衡, 需求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故为学科划分打开区域基础。故以区域需求为基础的区域合作模式仍是主要模式,但这并非为了追求区域的无限膨胀的自我封闭的完备,而是作为超越空间地理限制的起点。在技术环境允许时,即可形成全国性整体系统。时代要求合作模式具有连续快速全面等反应能力,这一点我们的四阶段模式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特征,同时,在网络完善之后,社会具有更广东围的辐射能力而具竞争性。对现代技术的重视是本模式追求目标之一。目前在我国公用物理数据链路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 PAC)、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 FRN)这四大网络已基本上覆盖了全国30 个省市区及大部分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并与国外建立了数据网互联。在此链路上,我国目前已建成四大互联网络:CSTNET、China NET、CERNET和ChinaGBN,其中CERNET 现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十大地区中心网点,连接了200 多所大学,分布近70个城市,二期工程也在建设中。这为网上合作藏书提供良好技术环境。[22]需求有共性与个性,所以必需在馆藏上表现出合理的重复以适应基本需求,对于频繁的需求一味依靠馆际提供显然不合理不经济,同时对不频繁的需求出现不合理重复就要采取分工收藏来消除,需求在地域分布上呈现的个性,也为确定区域收藏水平及相应合作关系打下基础。该模式体现了国家级上的全面性收藏,区域级上的重点性收藏,系统级上的需求性收藏,从而构成一个既层次分明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协调补充的整体。并为进一步扩充打下基础。

标签:;  ;  ;  ;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馆藏模式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