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理论视角下的组织政治感知研究&以国有企业员工为例_政治论文

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的组织政治知觉研究——以国有企业员工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知觉论文,国有企业论文,视角论文,员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 言

组织政治作为一种共享主义的管理,核心是引导其他人对事件的评估和解释,以便产生自己所希望的有利结果。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利益重新整合。为了在利益较量中获得稀缺资源,国有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运用正当或灰色的手段进行自利行为,组织政治行为变得无法规避。学者们普遍认为,组织政治行为可能导致组织机能障碍,是一种利己行为,潜在目的是不能公开的,只能暗箱操作[1]。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当个体所处的环境使其知觉到可能失去某些资源,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时或工作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不安全感,组织政治行为便应运而生[2]。组织政治知觉是员工对组织政治行为的主观知觉,这种知觉不仅影响了组织的晋升及加薪等决策行为,还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同事关系与员工的行为方式,并进而影响着国有企业的人才激励、企业文化等组织管理问题,由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

二、资源保存理论基础上的组织政治知觉的产生

资源保存理论成为组织政治知觉产生的理论基础。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COR theory)认为个体有努力获得和维持自身资源的本能,当个体所处的环境使其知觉到可能失去某些资源、或已经失去了某些资源、或获得新的资源比较渺茫时,使得工作要求无法充分满足,或是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压力和不安全感[3]。因此,企业中员工不安全感是企业员工对自身目前资源的占有状况以及未来失去与获得相关资源可能性的综合认知。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组织政治知觉可能威胁或导致员工资源的损耗,如员工感觉身份、职位、自尊等珍贵资源的损失会让员工感觉到压力,这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资源的消耗,为了减轻压力,员工努力控制环境,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某些资源来弥补其它资源的损失[4]。如果员工因为组织政治知觉过高而导致情感资源消耗过多,就会阻碍员工获得其它必须的资源去克服组织压力以维持良好的绩效[5]。由此,组织政治知觉作为一种个体对资源流失威胁的主观感觉可能会导致个人拥有资源的枯竭,并使员工产生不安全感,进而演变成为一种组织压力,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6]。

西方对组织政治知觉与其它变量的关系研究较早,Ferris等的组织政治知觉理论模型为该领域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架构[7]。在其架构中,Ferris等提出了一组组织政治知觉及其前因与后果变量的关系,组织政治知觉的前因被区分为组织、个人及工作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组织政治知觉则被假设会对工作投入、工作焦虑、工作满足及组织退缩产生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断地对此模型进行修正与完善,进一步丰富了组织政治知觉研究[8]。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再加上组织政治知觉概念的不可捉摸,使得它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关于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前还很少见到。

三、国有企业情境下的组织政治知觉研究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受到市场因素和政府行政因素双重影响,国有企业组织是介于市场组织和等级组织之间的连续状态中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独特的组织现象。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国有企业员工身份有着独特的名称: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俗称“固定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也在发生着改变,由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主人翁,到市场经济时期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身份置换,经济转型打破了国有企业员工的铁饭碗,以至于很多的国有企业员工不得不流向市场,重新择业,这种情境让国有企业员工产生了不安全感。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员工产生不安全感基于以下4种情境:第一,员工认为有价值的资源面临失去的威胁;第二,员工认为某些有价值的资源已经失去;第三,员工获得有价值资源的因素不充分;第四,背景提供的保护或培育有价值资源的途径不清晰。改革使国有企业岗位设置、录用、晋升、加薪等成为稀缺资源,员工为了寻求工作安全感,不让特定资源流失,于是在有限的资源供给内争取或保护其利益或资源分配而产生竞争,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行为作为争取稀缺资源的灰色手段应运而生[9]。管理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政治行为通常表现为一种难以捉摸的、甚至有些灰色的存在于组织显性制度或隐性文化中的行为,它通常会对组织的正常运作(如决策的产生、升迁与报偿)产生干扰,且会对个人或组织的生产力及工作表现造成危害,因为一旦政治涉入决策过程,那么原本应以客观为基础的决策,也可能因政治力而妥协,导致一些非功能性的后果[10-12]。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组织内部不受组织准则约束,为了自己或相关团体利益而影响组织分配的政治行为使员工产生了组织政治知觉,虽然这种知觉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的事实,也可能仅是错误的判断,但是会造成员工的工作懈怠、对同事的冷漠、工作压力增加等多种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试图探讨国有企业员工经过多年的管理体制改革后在新世纪呈现出来的组织政治知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四、实证调研

(一)量表的检测

本研究采用马超等开发的组织政治知觉量表[13],在马超等的量表中,把组织政治知觉分为三个维度:自利行为、同事关系以及薪酬与晋升,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析出两个维度,原量表中的自利行为与同事关系合并为一个维度,我们称之为一般政治行为知觉,另一个维度则为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量表共包含16个条目。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5的条目,共有14个条目。通过对量表14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条目的MSA(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75,KMO为0.89,总体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948.75(df=120,p<0.01),且在0.01水平上各条目间均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的55.59%。具体结果见表1。

组织政治知觉的两因子结构能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588.84,df=104,GFI=0.85,CFI=0.91,TLI=0.90)。一般政治行为知觉与薪酬与晋升知觉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83。

(二)数据采集

在样本选择上,我们以南京16家国有企业员工为样本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企业主要涉足外贸、房地产、食品加工、酒店服务4个行业。共发放问卷650套,回收问卷567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16份,回收率为87.2%。在本研究中,组织政治知觉问卷为1-6点评价刻度,1表示“完全不同意”,6表示“完全同意”。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2。

(三)组织政治知觉现状分析

1.国有企业组织政治知觉总体现状

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得到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量表2个因子及14个问题的均值及标误。由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的总体均值为2.93±0.79,一般政治行为知觉维度均值为3.18±1.07,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维度均值为2.69±1.02。由于本研究采用6点计分,中值为3.5,因此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国有企业员工对组织中政治行为的知觉程度低于中等水平。

2.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人口统计分析

(1)组织政治知觉年龄差异性比较。经描述性分析及差异性检验,我们对国有企业中年员工(大于30岁)与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小于30岁)的组织政治知觉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由表4可以看出,中年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程度、一般政治行为知觉、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程度都显著高于年轻员工。

(2)组织政治知觉性别差异性比较。由表5可以看出,本研究国有企业员工中男性的组织政治知觉程度略高于女性,但没有显著差异。

(3)组织政治知觉职位差异性比较。由表6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的组织政治知觉差异性不显著,一般政治行为知觉差异性显著,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差异性不显著。

五、讨论

(一)结果分析

资源基础理论把组织政治知觉作为一种个体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因素,是员工对工作环境中自利行为发生程度的主观评估,其中包含了个体对这种自利行为的归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的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程度不高,一般组织政治知觉与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都低于中等程度。员工对一般政治行为的知觉程度高于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程度。薪资与晋升政治知觉指员工对薪资、晋升政策执行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具有透明度的主观知觉。国有企业改革所涉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经理层激励问题、人员分流问题等,都离不开企业薪酬与晋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此,薪酬与晋升政策制定与执行成为政府直管部门、企业内部员工及其它组织关注的焦点。为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政府部门为很多国有企业高级及中层人才选拔制定了规范的程序及标准,薪酬的调整也要经过政府直管部门的审批,虽然仍无法避免政治行为,但至少在形式上让组织内员工们觉察到公平公正及透明度。企业内的自利行为无法成为一种量化的标准让大家关注,员工们只是在工作关系的处理中慢慢觉察,所以组织其他成员自利行为及同事关系的政治行为就会深入员工工作的每个细节,这可以部分解释国有企业员工一般政治行为知觉程度高于薪酬与晋升政策制定知觉。

在对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人口统计变量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年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显著高于年轻员工,这与国外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国外文献认为年龄越大,由于长期在组织政治行为的环境中,较年轻员工更容易认为组织是政治性的[2]。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很多中年员工历经了企业多年的改制,他们对组织政治行为的知觉敏锐性显然要高于年轻员工,年轻员工在30岁以下,完全成长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他们对政策及行为的理解视角也较中年员工简单。

有些国外文献认为员工在组织中的职级与组织政治知觉正相关[1,8,12],另一些文献则认为员工在组织中的职级与组织政治知觉负相关[14]。本研究关于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差异性比较发现不同职级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差异性不显著,只有一般政治行为知觉差异性显著,从均值来看,中层管理人员的组织政治知觉较高,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再次是普通员工,高层管理人员的组织政治知觉最低,结果与国外文献部分一致。在国有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在组织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他们大多有一定的资历、对企业有相当的了解,深谙采用何种方式争取稀缺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他们对组织其它成员的利己行为及企业政策执行的公平性等政治行为的主观感觉会很深切;高层管理人员因为是稀缺资源的占有者与分配者,因此他们的组织政治知觉较低。

(二)政策建议

组织政治知觉的消极影响来源于它对雇员和雇主之间社会契约的影响,这种社会契约由经济和社会的交换组成[15]。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科学透明的薪酬体系可以压缩政治行为出现的空间。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期普遍进行了改制,全新的产权结构给企业注入了活力。通过同行业、同地区的薪酬调查,在量化的岗位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重新调整薪酬结构,设计不同的固定薪资与浮动薪资的比例,加上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薪酬制度,并适度地让员工参与,可以压缩政治行为出现的空间,降低员工组织政治知觉。

2.畅通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可以疏通组织政治知觉的不良影响。透明的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网络能很好地降低组织政治知觉的负面影响,把企业的最新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出来,让员工了解企业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使他们站在企业整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减少员工对企业政策的曲解和误解,保证员工在进行分配比较的时候较为客观。建立企业上下、平行的沟通网络,一方面保证员工的建议、疑问等快速地到达领导那里,并及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部门之间通过沟通可以增进了解,减少矛盾和摩擦,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加强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可以遏制组织政治知觉的蔓延。建设以团队协作精神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可以缓解组织政治知觉的负面影响。企业通过培训等方式把这种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提高员工的自律性、工作热情与团队合作精神,为组织打造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提高组织的自我改进能力。

标签:;  ;  ;  

资源保护理论视角下的组织政治感知研究&以国有企业员工为例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