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_培养理论论文

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_培养理论论文

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理论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本市理论队伍新老更替的关键时期,造就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已成为我市理论队伍建设的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济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八个单位45岁以下的青年理论队伍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摸清了上述单位青年理论队伍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本市青年理论队伍建设的初步思路。

一、对本市青年理论队伍状况的基本评价

1、本市青年理论队伍已初具规模, 并正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

从年龄构成上看,本市理论队伍青黄不接基本缓解。此次调查的一系列数字表明,上述八个单位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已占理论队伍的60%以上,正在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青年理论队伍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差距不大,已形成相对均衡的梯次配置;从总体上看,41岁—45岁年龄段的青年理论工作者所占比例偏低,近期内较成熟的青年理论骨干略显不足,但后继力量充足。

青年理论工作者已逐渐成为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主力。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由1991年的31门增加到1993年的60门。1991年至1993年,青年理论工作者发表的各类科研成果,都占同类成果的50%左右;由青年理论工作者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从36项增加到6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从24项增加到80项,这充分说明,青年理论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在不断增强。

2、青年理论队伍的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 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有利环境,他们初步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45岁以下的青年理论工作者,绝大多数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长起来的。历史的机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政治环境。我国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对于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度泛滥曾引起过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近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遭受的巨大挫折,从反面又给予了他们深刻的教育,促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清醒和冷静,更加趋于成熟。

大多数青年理论工作者,都经过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加之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眼界开阔,思想解放,从而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能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的见解和研究优势;他们能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努力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能坚守理论工作岗位,完成繁重的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他们政治上敏感,工作上较刻苦,既有较高的理论热情,又注重实际,勇于探索理论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正表现出日益成熟的理论素养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再有,青年理论工作者中,党员的比例已达56.3%。

3、从总体上看,青年理论队伍业务基础较强, 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较大潜力。

青年理论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是知识面较广,视野较开阔,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开拓精神。二是精力充沛,涉足的研究领域也较为广阔。三是外语水平较高,便于借鉴和吸收国外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时,在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事教学和研究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从此次调查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年理论队伍在业务素质上已具有相当的实力。

从这支队伍的学位构成看, 获博士学位的254 人, 获硕士学位的1313人,分别占青年理论工作者总数的8.8%和45%;从职称构成看, 具有高级职称者(正高、副高)736人,占青年理论工作者总数的25.6%;从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情况看,有博士生导师12人, 硕士生导师474人,两项合计占青年理论工作者总数的16.5%;从获奖情况看,1991年至1993年,获国家级教学奖13项,省部级教学奖50 项, 院校级教学奖443项,分别占同类奖项的10.5%、32.4%、50.3%;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目前社科研究尚未设国家奖)65项,院校级科研成果奖263项, 分别占同类奖项的36.4%、56.8%。

4、青年理论工作者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正广泛展开。

据统计,1991年到1994年9月,上述八个单位当年在45 岁以下的曾出国人员有1275人次,现在国外的291人,合计1566人次。 其中出国留学人员占21.6%,其余的为交流学者、出国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等。但是某些学科,特别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出国机会较少。在1991年至1994年9月近4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学科的出国人数,每百人仅5.2次。

5、青年理论队伍基本稳定。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市社科理论人才也开始流动起来。据此项调查,1991年至1993年,上述八个单位共流出青年理论工作者637人,加上出国逾期未归的73人,总计710人,其中131 人未脱离社科领域,有一部分充实到党政机关,另有361人从事了其他工作, 已确定为经商“下海”的只有96 人, 占上述单位青年理论队伍总数的3.3%。从目前的情况看, 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理论骨干流出的为数很少,特别是象北京大学等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好学术环境的单位,青年理论骨干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外单位引进了新人。当然,尽管人才外流的显性(即数量减少)影响并未对队伍的基本稳定带来严重后果,但其隐性(即思想)影响远大于显性影响,对此亦不能忽视。目前,一些市属单位因其青年理论骨干流向其他条件较好的院校和科研单位而影响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因此,市属单位应努力创造能够留住人才,进则引进人才的条件和机制。

二、青年理论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偏低,马克思主义根底不深。

第一,在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中未能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淡漠的现象。一些人学的是马列,教的是马列,研究的是马列,但还没有把马列内化为自己的信仰,职业与信仰相脱离。他们中有的人不愿谈理想、信念,认为还是埋头业务,离政治远点好。有的人为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某些不合理现象所困扰,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失去信心。个别专门研究党建问题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却对党的前途感到茫然,甚至为自己今后的“饭碗”担忧。有些人只看重职称、名利,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还有少数人,盲目崇拜西方,利用课堂向学生灌输西方的观念,对学生们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一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他们只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不肯在认真系统地攻读马列原著上下苦功夫。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也仅仅是刚刚开始。一些青年同志对于这一博大精深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学习和掌握党的这一基本理论缺乏深厚的政治情感。

2、青年理论队伍中的学风问题比较突出。

学风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当前,一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在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中,常常重古轻今,脱离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缺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现实问题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能力。有些青年理论工作者治学态度不严谨,在教学中得过且过,在科研中只追求成果的数量,粗制滥造。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个别青年理论工作者图虚名,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导向有误。如教风不正与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不完善有关,而科研风气不正,则与当前职称评定中更多地注意文字数量有关。

3、市属单位青年理论队伍总体实力与委属重点院校差距甚大。

市属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市委党校、市社科院的青年理论队伍,十几年来有较大发展,但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委属重点院校相比,总体实力仍相差悬殊。委属三校的青年理论工作者中,获博士学位的占这支队伍总数的12.7%,而市属四院校获博士学位的只占1%; 委属三校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占这支队伍的34.9%,而市属四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4.2%;委属三校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已有444人担任了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导12人), 而市属三校的青年理论工作者至今尚无1人任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也仅有32人,市委党校的112名青年理论工作者中,尚无1人担任硕士生导师。这种状况如不扭转,势必严重影响市属院校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提高,严重制约这些单位的未来发展。

4、整体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市青年理论队伍已初具规模,并日益显示出较强的实力,但力量分散,整体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是:在科研中单学科个体作战较为普遍,多学科联合攻关很少;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结成联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更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几乎尚属空白。当前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合攻关,特别是拓展和深化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单兵作战,单学科小规模联合,都难以取得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重大成果。

5、青年理论队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这是知识分子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但尤以青年为甚。

在工作条件方面,科研经费严重紧缺是众所周知的难题,青年理论工作者享用国家科研经费更是难上加难。市社科院用于科研的经费人均每年只有200元,几年都轮不到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

在青年理论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方面,不少单位近年来都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收入低、住房难、负担重等仍很普遍。目前住房问题最为尖锐,这使不少人才“见房思迁”,使一些单位理论骨干难以留住。

三、加强青年理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培养与使用并重,发挥整体优势。

(1)举办研修班。市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在有关部门配合下, 每年举办2—3期青年理论研修班。重点研修马列原著,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青年理论工作者全面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研修班以读书、研讨为主,同时请一些高层领导和知名学者作报告、讲课,并辅之以有目的的参观考察活动(包括赴外省市)。

(2)给任务,压担子。 要让青年理论工作者独立承担一些重大科研课题,特别是对北京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课题。根据1995年改革经济体制的重点是搞好国有企业,有关部门应牵线搭桥,挑选一批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固定联系,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有条件的可担任咨询顾问。市委宣传部要积极组织他们承担完成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的任务,争取有成果获奖。

(3 )更多地参与全市性的社会科学方面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1995年在市社科联换届产生的新领导成员中,青年理论工作者要达到三分之一;以后每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成员要有三分之一是青年专家;市优秀社科理论出版基金领导小组、市社科学科规划小组都要注意多吸收青年专家学者参加评审工作和学科规划小组工作。

(4)各教学科研及政策研究单位, 要在培养使用的基础上详细掌握青年理论队伍骨干的情况,一俟条件具备,应考虑成立“北京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把青年骨干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协调,扩大活动交流,逐步发挥出北京市青年理论队伍的整体优势。

2、采取政策倾斜,实施“百人工程”。

通过政策倾斜和其他有效措施,促使优秀青年理论人才脱颖而出。建议从1995年开始到2000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百人工程”,即经过每年滚动筛选, 到本世纪末培养出100名左右跨世纪的社科学科带头人和理论骨干。

为实施这一工程,申请市财政每年拨款五十万元,建立“百人工程”专项基金,为培养目标提供科研经费及进修、社会调查、出国专题考察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今后在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社科规划项目、优秀社科理论著作出版补贴等方面都要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对青年理论工作者特别是“百人工程”目标人选的支持力度。

要采取青年理论工作者到企业和党政机关挂职等办法,给他们多创造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让他们经受多方面锻炼,尽早成才。

要大力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青年杰出人物,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和荣誉感。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要与青年理论工作者交朋友,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决策研究,密切青年理论工作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市属单位青年理论骨干选拔培养步伐, 尽快扭转青年骨干严重不足的局面。

(1)市属有关院校的党政领导, 进一步把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青年理论队伍的建设问题,拿出具体办法,加快青年理论骨干的培养步伐。

(2)重点学科建设要同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 市高教局每年下拨的重点学科建设配套资金要进一步向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市科干局等职称评定管理部门, 在严格掌握职称晋升标准的前提下,要鼓励破格提拔青年理论骨干。要在近两三年内,努力实现青年理论工作者中正高职称人数有较大突破。

(4)各单位在立足于从本单位选拔、 培养青年理论骨干的同时,要选一些确有培养潜力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去攻读博士学位,还要制定能够吸引特别优秀人才的特殊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充实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

4、统筹安排,集中解决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

(1)加大青年理论工作者享受“特殊贡献津贴”的比重, 对学有所成、学有专长的优秀青年理论人才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照顾。

(2)在评定职称上,象提拔青年领导干部一样, 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真正以学术成果、学术水平为根本标准。

(3)住房困难是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各单位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要重点解决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理论骨干和部分中级职称人员中特困户的住房困难,使他们能够尽快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标签:;  

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_培养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