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刘家顺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刘家顺

德化县国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县 3625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承担着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要认识到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

建筑领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促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不仅是建筑的质量和水平,更是对绿色节能的方面的要求。

1、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

1.1 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全寿命是指建筑工程的“决策—设计—造价—施工—运营—回收”的整个寿命期。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需要将各个环节系统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这种管理模式体现出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之间的阶段性、联系性、持续性和整体性。在管理实施中因参与主体较多,所以更能体现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和联系性。它具有对全局宏观预测和全面控制的特点,蕴含深刻的管理内涵,因此实际操作非常复杂。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它涉及建筑工程从决策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通过对各个阶段采取精细化控制来提升项目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1.2 基本原则

了解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原则,可以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让管理效果达到最大化。第一,在整个周期管理中,管理者要站在项目建设的各个角度对发展进行周到、细致地考虑,坚持管理的系统性原则。比如,对建筑项目工程材料的使用和成本的缩减进行科学地统筹和规划,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减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等。第二,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站在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角度进行管理。第三,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要遵循平衡性原则。工程项目实施前期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建筑项目的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保证各个管理环节的平衡性,既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进步、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和谐发展。所以,企业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遵循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原则性进行管理,保证各个环节工作顺利开展。

2、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应用

自从全寿命管理模式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企业,其先进性和优越性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建筑工程业也将其应用到各个管理阶段。

2.1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决策阶段的应用

建筑工程在计划实施一个项目之前,会对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重点、实施方案、地点及项目结构等方面做出决策判断,最终做出项目投资选择。这个阶段称之为工程决策阶段,是一个工程寿命的起始阶段。做出决策之前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的投资规模、施工单位的水平及详细方案等,将建筑经济、周边配套设施及生态环境等内容做出最佳的项目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落实资金来源,这是工程决策阶段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证券市场、外汇及其他投资等,集资方式有银行贷款、自筹资、财政支持或股票等。采用不同的集资方法,投入的成本也不一样。为保持工程成本在企业可控范围内,大多数企业结合多种集资方法筹集资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工程方案时,设计师要有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本着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观来设计建筑物。即坚持建筑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基本观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节省企业成本开销,保证工程建筑质量,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频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尽可能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在开始设计前,遴选出质量级别高、口碑反应好的设计单位,先制订出工作计划和目标,为后期设计铺好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把对工程质量的设计环节放在中心位置,设计人员要和建筑单位负责人员充分沟通,做出严密的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工程的质量问题。对原材料的采购,在质量上应严格把关。在设计环节,还要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对设计的数量设定限额,减少设计次数,降低此环节的资金损耗。

2.3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造价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造价阶段采用全寿命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全寿命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会指导设计人员从整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来考虑工程的造价费用、运行费用、维修费用、回收费用等资金管控。在保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将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建筑工程中,材料成本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对材料的选定进行合理科学的管控意义重大。在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不合理利用是多方面的,例如随意堆放造成材料损坏、日晒雨淋造成材料损坏、材料保管不善造成材料被盗窃、不合理规划材料的使用量造成材料浪费等。这些因素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时一定要融合进去,这样才能减少材料浪费,确保材料质量,减少材料运输成本。总之,在施工材料的预算和采购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选用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对原材料进行妥善保管和看护,为整个工程的质量考虑,确保材料合理、科学使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率。

2.4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寿命期间的重要阶段,工程质量决定了工程寿命。它可以分为2个部分进行:第一,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先确定项目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再要求各类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分工。施工人员查看和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现场,准备好工程材料、施工工具,并制定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完善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第二,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衡量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验收人员的道德素质,验收依据是设计图纸、签订的合同、质量检验标准、国家相关单位出台的验收文件等。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事先制订出完善的验收计划,保证验收工程顺利完成。施工单位依据相关的合同文件,出具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建筑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

2.5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使用和维修阶段的应用

工程在验收完成交付使用后,进入工程的运营期,这是建筑工程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资金回收、投资回报的环节。建筑工程投资方在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后,力求让投资收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建筑方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评估,精算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回报。在后期运行维护中,成立物业管理公司,配备专业化的人员,对工程的使用提供监管和维护,对建筑物定期维护保养,减少人为损坏因素,严格控制客观原因产生的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成本,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运行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全寿命周期管理自身含有一定的繁琐性,为了将其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但需要结合工程情况制定规范的工程决策,同时还要做好成本的把控工作,结合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在给企业创造更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建筑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丽.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探究[J].居舍,2018(06):129.

[2]史聪.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95.

[3]韩培林.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J].江西建材,2017(17):279+281.

论文作者:刘家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刘家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