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_艾雯

【摘要】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析在抗凝治疗中利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的效果比较。方法是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主要是实施华法林治疗方式,在观察组患者中,主要是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方式,最后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黏膜出血率,统计动脉血管栓塞事件产生率。结果是在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产生率,观察组(5.8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在随访观察中发现,观察组的黏膜出血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是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更加显著,安全系数更高。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发生率;安全性

了研究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药物抗凝治疗效果比较,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动态心电图确诊,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在本研究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16例患者,女性患者14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3.61±5.59)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58-76岁,平均年龄(65.61±5.59)岁。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实验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71095,首次剂量2.5mg/d,3~5d复查肝功能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根据肝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不断调整,将比值稳定在2.0~3.0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治疗,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J20130064,110mg/次,2次/d。

 1.3观察指标

检查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其中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患者的动脉血管栓塞变化,其中有卒中和肢体动脉栓塞,以及患者黏膜出血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统计和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利用x2检测,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分析

分析和对比患者的治疗状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后则不显著。(p>0.05,表1)。

 2.2对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在对照组中,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为3/30(10.00%),在观察组中,则为1/30(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后不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黏膜出血率比较分析

在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产生黏膜出血,概率为3.33%。在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产生黏膜出血,概率是13.33%,观察组患者黏膜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7855,=0.0092)。

 3讨论

非瓣膜性房颤就是不存在风湿性心脏病与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者出现房颤。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表明:房颤患者产生脑卒中和血栓的几率为正常人的5-7倍。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抗凝治疗,这样才能减少其中风风险。在很多循证医学中表明,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华法林药物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因为其治疗窗窄,需要不断检测血液,十分容易产生出血事故,因此在临床中,其应用也得到限制[2]。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并且是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在服用药物之后,通过胃肠吸收,在身体中进行转化,成为能够抗凝血活性的dabigaran。并且可以和凝血酶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进行结合,组织纤维蛋白原裂解呈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防止血栓产生,抗凝效果显著。在当前的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达比加群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前期试验中表明:和经典药物比起来,达比加群酯和他们有着相似的抗凝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在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使用无需进行并发症的预防,也需要反复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因此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不断提高。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达比加群酯药物对患者肝功能伤害小。

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抗凝疗治疗过程中,利用达比加群酯的效果显著优于华法林,并且患者黏膜出血率低,治疗效果好。

参考文献:

[1]胡高频,孙飞,姜东炬等,达比加群酯治疗高龄女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9):953-955.

[2]张清琼,孙学春,周晓芳。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龄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4):486-489.

论文作者:艾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关于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_艾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