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杨金侠[1]2003年在《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目前卫生管理专业普遍采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结合当前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探索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的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当前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应用实验研究验证根据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等设计的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不足或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应用SPSS建立数据库、录入、进行数据核对与逻辑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卫生管理专业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不会偏废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利于对学生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②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案例分析、课堂辩论、课堂演讲、自学+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是既可被学生接受和适应,又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③自学—讨论—总结—探索四阶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教育教学及学习与认知规律,利于学生自学、沟通交流、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但课堂自学时间的安排有没必要需进一步探讨;④打破教室的空间界限,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或见习,颇受学生欢迎,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如学生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则容易流于形式;⑤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很重要。思考:①建立一个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实施的宏观支持系统,包括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等。②建立一个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实施的微观支持系统,包括成立专门的组织;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等。

胡志, 杨金侠, 杨善发, 丁宏, 萧锦铖[2]2005年在《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卫生管理专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通过实验研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结果发现:该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不会偏废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利于对学生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秦侠, 杨金侠, 杨善发, 赵林海, 丁宏[3]2006年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支持系统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实施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体会,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成效的环境,提出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宏观支持系统,包括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正确的学习观与微观支持系统,包括成立专门组织、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与措施。

李广[4]2017年在《“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健康促进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学校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教育与卫生的结合,并以此为基本策略,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仅仅从卫生的立场展开,比较重视健康服务工作,因此在贯彻与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念的过程中,缺乏教育与卫生的实质性结合(即医教结合)行动与举措,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取得学校卫生工作、尤其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显着效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缺乏“医教结合”的系统性设计和制度性保障,尤其是缺乏培育具有“医教结合”能力的卫生保健教师。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学校卫生发展的现状,聚焦于新型卫生保健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模式,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以问卷、访谈和考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以解放后我国大陆第一个卫生教育专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以该专业探索“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和论证了我国新时期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理念、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整体上探索了一个满足学校卫生工作需求、符合学校卫生发展趋势的专门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医教结合”是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应将医教结合理念贯穿到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全过程,即包括了“医教结合”的培养规格的界定、“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医教结合”的课程教学的实施等至关重要的方面。2.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须坚持“叁位一体”的基本内容框架,即以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为主要任务框架,描述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规范,从而开发卫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和进行职业素养教育。3.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突出教师终身发展理念。专业化培养需要以界定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身份、角色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关键行动,最终落脚到构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卫生保健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职业评聘制度等。4.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坚持职业素养培养核心。具体通过探索以“能力”为基础的卫生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模式、以“技能”为基础的卫生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能力学习的卫生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课外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等等途径实现卫生保健教师职业素养培养。

朱敏佳[5]2016年在《参与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兵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强调和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各个教学过程,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获得全面发展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本研究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内涵及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和掌握该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研究的问题及不足,在征求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后,确定《普通高校乒乓球参与式教学法调查问卷》内容为学生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叁个部分,本研究依据《普通高校参与式教学法访谈提纲》对12名体育教学专家进行了开放式访谈。为揭示高校乒乓球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体育品德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关系,本研究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乒乓球课的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共86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32人),按其基础水平相似的两人组成一组,一共分成43组(其中男生27组,女生16组),43组随机分成两队,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分别运用在2013级学生的乒乓球教学中以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得出以下实验结论:(1)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教学法相比,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中的体能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中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方面效果更优;(2)参与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养成学生健康社会行为方面比传统教学教学法有更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分析了本研究在参与式教学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验指标控制问题,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将来教学的努力方向,建议从教师通过加强引导来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教学观念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加课时和开设班级来保证教学质量来排除参与式教学法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并给出了课前了解学生、合理分组,课中丰富活动形式、全面提升素质,课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坚持终身体育理念的建议,为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参与式教学法在乒乓球和其他体育学科的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郭继民, 安祥林, 师东菊[6]2015年在《市场营销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文中认为为了实现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法的工作势在必行。"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案例讨论教学"和"师生互换角色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合于市场营销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还要克服现有教学状况的许多阻力。

夏雪[7]2012年在《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意在通过了解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以及对大学阶段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感知情况,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并分析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在岗的卫生管理人员的评价;了解社会大众对卫生管理专业的认知情况以及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角色期待。根据对培养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分析,确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卫生管理应用型人才。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卫生管理人员培养以及KAQ模式的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2)问卷调查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在校大四学生、近5年内的毕业生以及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利用开放的网络调查平台,对公众进行卫生管理专业认知度调查。(3)知情人深度访谈法: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与教学保障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卫生管理人员待遇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相关领导。(4)统计学方法:运用定量描述分析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男女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情况感知上的差异。结果:(1)被调查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87.26%,而集中实践教学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1.46%。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相比,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学时较长,且占课程体系学分的比例较大。67.5%的大四学生认为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较少,57.5%认为医学课程课时比例过高;25.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社会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联系紧密,70.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比例不合理。(2)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得到培养的知识主要有管理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得到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得到培养的素质主要有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心。男女学生之间、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对部分培养情况的感知存在差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多项内容的培养情况感知上优于在校生。(3)93.37%的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现状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71.08%的用人单位表示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和本科。用人单位认为,卫生管理人员需掌握管理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法学知识,具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具有进取心、责任心和合作意识。92.77%的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加强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4)在网络调查中,53.97%的被调查者以前不知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认为医院院长和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是由非专业的卫生管理人员担任的分别占50.79%和51.59%,84.9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专业化的卫生管理人员。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用人单位基本相同。结论:(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医学课程比例过大,且不符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需求;实践教学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符;实际工作经验能使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情况的感知更加深刻;相关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有较大需求,用人单位与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基本相同,但公众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度较低。为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突出卫生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加强社会宣传,促进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2)高校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要遵循复合性、个性化、针对性、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形成“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建立包含叁大教学体系、四大培养阶段、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立体化的教学保障机制以及长效社会合作机制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龚政[8]2005年在《综合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旨在改革现有的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确立预防医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符合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方法 首先,在认真研究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内外高等预防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详细分析我国综合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对综合大学与单科性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说明综合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最后,提出顺应现代医学模式与卫生事业需要的预防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结果 目前综合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陈旧、重复现象,缺少必要的社会行为科学、管理学、人口学和健康教育等学科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缺少应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等弊端。 结论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应从21世纪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出发,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现代医学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主线,结合综合大学举办医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总体构思;同时,针对当前综合大学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是局部的、片面的,缺泛系统性、全面性,应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总体构建,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秦雪丽[9]2011年在《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这一教学模式是借助学案使学生主动的完成知识建构。它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建立的目的是要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首先对当前学案导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再通过对学案导学涵义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的分析提出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案在编写时应遵守的原则及具体实施过程。最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学案导学实施的实验研究,对两个效能指标:学业成绩和自学能力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学案导学”很好地落实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上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杨金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03

[2]. 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胡志, 杨金侠, 杨善发, 丁宏, 萧锦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支持系统的思考[J]. 秦侠, 杨金侠, 杨善发, 赵林海, 丁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 “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李广.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5]. 参与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兵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朱敏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 市场营销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 郭继民, 安祥林, 师东菊.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

[7]. 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夏雪.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8]. 综合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 龚政. 苏州大学. 2005

[9].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秦雪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