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贫困县文化小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新时代贫困县文化小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张之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实现文化小康建设目标,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优质的文化服务,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作为贫困县,农村文化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如何做好“文化扶贫”乃至“文化小康”工作,确保在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是摆在每个贫困县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一、基层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象尚未根本改变。

部分县乡村干部仍缺乏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存在“经济是硬任务,文化是软指标”的错误认识,文化建设“重手段、轻目标”“重短期、轻长期”“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注重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忽视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难以真正达到成风化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

当前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或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城乡间、区域间和群体间差距仍然较大。部分基层乡村虽然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但由于没有持续的资金维持管理,文化设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少数地方的文化建设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突出乡镇自有的文化特色,一说到文化建设就成了土特产展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2.3 尊重场地的线路设计 青山湖绿道的线路设计中,从场地原有地形出发,尊重并灵活利用原有地形与原有道路,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线路设计方式,从低碳生态角度出发,青山湖绿道因地制宜地设计了4种慢行道类型:原路改建型、滨湖步道借道型、借道拓宽型和栈道型(图8)。路面的材料选择:透水混凝土约占新建慢行道的50%,其余以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以及石材路面为主。

3、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

目前,基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文化管理和经营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等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人才的培育、引进;乡镇文化专业人才基本以中小学退休教师为主,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文化活动较少。农村文化能人缺乏培养、扶持的长效机制。

文艺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书写赠送春联

幸福时光-吉安县永阳镇彭家村

二、吉安县“三结合”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吉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大力开展“文化扶贫”,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7年,吉安县成功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扶贫”也取得了显著成效:334个行政村(社区)文化设施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乡村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脏器指数又称脏体比,是试验动物某脏器的重量与其体重的比值。脏器系数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化学毒物对该脏器的毒性综合情况。脏器系数下降表示萎缩、退行性变化;脏器系数加大,在一定范围内表示脏器机能增强,过大则可能是充血、水肿、增生肥大性变化等病变。

吉安县庐陵文化广场

2、与激活文化基因相结合,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率则代表了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当一个区域的城镇化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比较高时,这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样卫生机构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虽然数量不等等同于质量,但较多的卫生机构数量可以保证日常诊治与急救的及时性。

高位推动,强化考核。每年初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文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标准要求和责任分工,将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部署同考核。把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农资金整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文化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去年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全县86个“十三五”重点贫困村的文化建设。出台了《文化强县实施方案》等,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齐心推动“文化小康”建设落地见效。

制定规划,统筹建设。制定了《吉安县“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划》等系列文件,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要求,完善覆盖城乡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个乡镇、村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建设方案,突出文化特色。建成以县级文化场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打造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17家农家书屋,培养了500多名基层文化人才,打造10余个庐陵文化品牌。

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按照农村文化建设“八个一”的标准,首先选择了19个贫困村,打造成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全覆盖上档次。目前,全县农村文化工作站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文化设施和办公环境都在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设备设施不断补给更新,为农民群众学文化、学技术搭建了好平台。

3.多食粗粮、蔬菜、水果、鱼、虾、蛋、奶及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K、钙、镁等营养素的食物,少吃油煎肥腻食物;限制钾的摄入量。

1、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挖掘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吉安县是全国灯彩之乡,近年来,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大了优秀民间灯彩挖掘保护创新力度,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展了“灯彩进校园”等活动。积极组织优秀民间灯彩走出去,省级非遗项目“东园龙”代表江西在全国舞龙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评比中获最高奖——山花奖。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派技术人员帮扶指导鲤鱼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和保护。同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对全县红色文物、革命遗址进行普查,“讲好吉安县故事”,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活动场馆、体育器材等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文化小康建设的主渠道。一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二是加快硬件建设。利用好宗祠、礼堂等乡村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进“三馆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硬件建设,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全面提升乡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做到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集中资金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小康示范点,以示范点建设推动全县农村文化建设,为文化小康建设全域覆盖提供现实模板。

我们只要肯定语言间的差异,那么不可译性就是要面对的问题。对于语言不可译,文化不可译,通常可以采取如下几个翻译策略。

在促进传统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上下功夫。吉安县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吉安县先后投入10多亿资金,对吉州窑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先后建起了吉州窑遗址公园、吉州窑博物馆、文化广场,完成了永和古街的改造,在充分保护吉州窑遗址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成集“旅游+陶瓷产业园+民俗民居”于一体的吉州窑陶艺特色“五星”景区。立足本地“红色文化、禅宗文化、正气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了天祥景区、资国禅寺、横江葡萄谷精品景区,建设了横江公塘村、永和锦源村等一批精品特色乡村旅游点。

引导扶助,文化振兴。县文化部门对农村文化骨干、文化队伍进行指导和扶助,培育了一批农村文化人才、文化能人,做到“一个文化能人带活一方文化工作”,提升了农村文化队伍的水平。同时,因村制宜,采取专业部门对口扶持,先后组建鲤鱼灯、唢呐队、板凳龙等60多个农村文化活动团队,300多支舞蹈、书法等文化志愿者队伍,将“送”文化变成了“种”文化。县文化部门对农村文艺队伍在节目创作、编排等开展辅导,在设备上予以支持,提高其演出水平,农村自办文化质量也得到提升。

3、与文明乡风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着力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网上注册志愿者达4.8万余人。通过积极引导,乡村主动作为,在每个村建起志愿服务站(点)和志愿服务队,每个村级志愿服务队设置留守关爱、扶贫济困、卫生整治、治安维稳、移风易俗等五个小组。规范志愿者管理。做到“八有”:即有志愿服务队伍、有人员档案、有统一服装、有办公场所、有上墙制度、有宣传阵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积极发挥志愿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梅塘镇西塘等村由老教师、老干部等组成的志愿队伍,组织村民成立腰鼓队、舞蹈队等,引导村民走下“赌台”,走上了“舞台”。

全力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通过统一规划,各乡镇行政村完善“六个有”宣传阵地,即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画,有吉安县籍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栏、有身边好人榜发布栏、有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有遵德守礼提示牌和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340多个。深入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聚焦“乡风、家风、民风”建设,开展了“庐陵好家风”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活动,以良好家风推动好的社会风气。

大力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指示精神,吉安县结合实际,下发了工作方案,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志智双扶”活动。针对贫困户“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现象,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加强先进文化熏陶,加强制度措施激励,既繁荣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又根除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树立自强不息脱贫光荣的信念,着力营造人人“想干、会干、愿干、去干”,齐心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文化小康建设的思考

1、以正确的文化使命观谋划“文化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认识要有新高度。要从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主流价值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定位上重视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支撑现代国家治理,切实改变“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象。二是营造发展新氛围。文化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形成政府重文化、社会办文化、企业经营文化的良好氛围,重点在引领积极健康的文化方向,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上下功夫,为广大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三是工作要有新举措。根据新时代文化工作特点,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超常的工作举措推动文化工作快速发展。一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文化建设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切实做到“富口袋”与“富脑袋”工程同步进行;二要做活文化经济。在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打造特色文化乡镇(村),文旅结合,实现以产业创新升级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提升的特色小镇发展典范;三要鼓励社会办文化。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不仅具有X线定位准确、图像清晰度高的优点,且能实时数字化获取数据,录像后可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多角度分析检查结果[11-13],但由于对反流程度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且属于有创性检查,因此,在临床中并未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检查方法[14-1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具有无创、动态显示血流动力、直接测量反流程度的优点,但其对深静脉瓣膜结构无法高清显示,且检查准确性易受检查者水平影响,因此,其虽然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检查方法,但对于部分深静脉病变仍需进一步行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以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文化小康”。

在建设特色文化村上下功夫。2014年以来,吉安县先后2次开展传统村落普查工作,对农村特别是68个传统村落的自然形态、历史名人、民俗和民间艺术等40多项内容进行标准化调查。调查内容以图文形式记录下来,存档立案,作为建设特色文化村的重要依据。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和历史名镇名村。目前已有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个乡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共有8个村。在特色文化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重塑了固江社边、梅塘旧居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3、以文明乡风建设引领“文化小康”。

文化小康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协同合作。一是强化考核“指向力”。统筹协调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考核,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是提高活动“影响力”。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身边典型宣传教育和评选表彰活动,宣传推介一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促进良好乡风民风家风的形成。三是增强创建“凝聚力”。建立健全统筹精神文明创建的机构,统一指挥部署,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单位既分工明确,又协同作战。同时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等,让基层干部有章可循。

4、以文化市场建设促进“文化小康”。

在筏板基础中心线两侧选取有意义三点,用温度传感器对不同深度测点处的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绘出测点A、B、C处(顶部、中部、底部)的温度-时间曲线。观察到测点A处顶部与中部在浇筑混凝土后2.5d内外温差超过25℃,一直持续到第7d,会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导致筏形基础产生温度裂缝。

固江灯会闹元宵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转变为广泛的“求知、求乐、求富”多元化需求,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文化市场机制来满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一是完善文化市场体制。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打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以健康的文化引领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二是促进文化消费。丰富文艺创作,围绕反映历史、现实的重大题材,组织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推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引导企业开发面向大众、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文化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和引导文化消费。

5、以文化队伍建设保障“文化小康”。

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压力感受不同。复杂的人际关系、传统社会舆论、就业压力等因素均会导致护生实习热情消退,实习护生在不断调适个体身心同时,也渴望得到外界支持。理想与现实间差距使实习护生产生落差感,并陷入对职业前景的思考,随之产生对护理行业的不同情感体验。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型,进而迅速提升综合素质,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事业的主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一是引进人才“借外力”。通过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工程,吸引高端文化人才,同时与地方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文化人才培育基地,定向培育文化人才。二是科学规划“促活力”。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多方参与的人才建设制度,合理采用培养方式,调集各方资源,协调推进人才发展工作。三是队伍建设“强动力”。充实基层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加大对民间艺术人才培育、扶持,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和传承民间文化中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文化队伍进行培训、管理和引导,并在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使他们能健康有序的开展活动。

作者简介: 张之材,吉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联主席。

责任编辑:于龙广

标签:;  ;  ;  ;  ;  ;  ;  ;  ;  ;  ;  

新时代贫困县文化小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