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王德勇[1]2013年在《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kinasw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Phosphorylated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方法分别检测6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回顾性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P-Akt和P-mTOR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表达差异,分析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P-Akt和P-mTOR蛋白表达之间相关性,探讨两种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1)P-Akt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着色主要集中在胞浆,阳性表达51例,阳性率为82%,显着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和癌旁组织,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2)P-mTOR蛋白主要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浆表达,细胞膜有3例表达,胞浆表达率为65%,在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表达率为30%、25%,前者与后两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3)未发现P-Akt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有关(4)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Akt的表达与P-mT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15)结论:1、与正常口腔黏膜和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浆中存在P-Akt与P-mTOR蛋白高表达。2、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胞浆表达与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因此我们认为P-Akt与P-mTOR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3、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存在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Akt/mTOR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同时检测P-Akt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有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

徐佳, 余周庆, 彭治凯, 郑杰[2]2018年在《EGLN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EGLN3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意义。方法:通过二次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2743,明确EGLN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EGLN3(egl-9 family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3,egl-9家庭缺氧诱导因子3)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部位、T分期、PN分期(pathological N分期)、CN分期(clinical N分期)以及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美国肿瘤研究联合委员会)分期、总生存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特异性总生存期间的关系,并运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EGLN3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EGLN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1),高表达EGLN3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分期、CN分期(临床分期)、PN分期(病理分期)、AJCC分期方面明显劣于EGLN3低表达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P=0.017,P=0.001,P=0.04,以及P=0.02),EGLN3低表达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特异性总生存期均显着优于EGLN3高表达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两组P值均<0.0001)。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基因集富集分析)分析提示EGLN3基因可能通过m TORC1、E2 F、MYC、NOTCH信号通路以及PI3 K-AKTm TOR、蛋白分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2M检查点,糖酵解、胆固醇代谢、去折迭蛋白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结论:EGLN3基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李健男, 冯芝恩, 王琳, 王衣祥, 郭传瑸[3]2018年在《乏氧诱导因子-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在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1993年6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25例纳入本次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主要评估指标为颈淋巴转移率和癌相关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颈淋巴转移率与各项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及组内癌相关生存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Kaplan-Meier分析,并应用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对DSS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完成。结果: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1日,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有75例HIF-1α高表达,48例HIF-1α低表达,2例无法评估。秩和检验分析发现,HIF-1α高表达组淋巴转移率显著高于HIF-1α低表达组(58.7%vs.37.5%,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HIF-1α低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60.4%vs.36.0%,P=0.009),癌相关生存率显着高于高表达组(70.8%vs.46.7%,P=0.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IF-1α表达(HR=2.164,95%CI:1.150~4.074,P=0.017)和T分期(HR=1.387,95%CI:1.066~1.804,P=0.015)均是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HIF-1α蛋白表达是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子,且与颈淋巴转移显着相关,能够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潜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和靶向治疗靶点。

延丽雅, 郭健, 陈辉娥, 黎松娇[4]2015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瘤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瘤芽(tumorbudding)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根据HE染色瘤芽数量将其分为2组,低瘤芽组(≤5),高瘤芽组(>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切片组织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瘤芽数量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低瘤芽组共22例,高瘤芽组共18例,病理学检查发现瘤芽内肿瘤细胞形态与肿瘤主体细胞无差异,瘤芽数量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瘤芽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高瘤芽组其Vimentin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瘤芽组,提示瘤芽与口腔癌EMT过程相关,是EMT的形态学表现。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40.4,26.5个月(χ2=5.265,P=0.012),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35.8,22.1个月(χ2=6.744,P=0.009)。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瘤芽数量与EMT密切相关,代表恶性和侵袭能力更高的癌细胞亚群,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刘艳华[5]2016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检测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ntin-19,ck19)、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及其检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各项资料,采集标本、检测ck19以及HP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检测意义。结果HPA的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着关系,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明显相关;ck1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TNM分期以及组织学的分化存在明显的关联,P<0.05;HPA诊断的灵敏度为94.0%(47/50),特异度为50%(1/2),ck19诊断的灵敏度为91.3%(42/46),特异度为33.3%(2/6),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19、HPA的表达与患者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能够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陈胡杰, 代婧, 魏薇[6]2018年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LSAB)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异常癌旁组织、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GFs表达及表达分数与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理学指标(肿瘤分化等级、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组织(癌组织中心、异常癌旁组织、正常癌旁组织)、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不同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或未转移情况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心、异常癌旁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低表达、高表达分数与低表达分数,在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不同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或未转移、1年生存或死亡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大量分布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心及异常癌旁组织,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且其表达程度与病理学及预后指标具有相关性。

李文强[7]2013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对侧颈部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Contralateral Neck Lymph Node Metastases, CNLM)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59例,其中符合对侧颈部淋巴转移标准的患者69名。通过对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对OSCC原发灶T分期、生长部位、病理分型,与中线的关系和生长方式及同侧颈部淋巴转移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对单个因素进行χ2检验以确定有意义的相关因素,以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的标准。结果:在本组调查的659例口腔癌患者中,有69例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以28例为首次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后病理结果示为pN2c。有41例患者为首次治疗未发现对侧颈部淋巴转移,在术后随访期发现对侧颈部淋巴结并再次入院进行治疗。在这41例中,有21例为首次行单侧颈部淋巴清扫术的病理结果为pN0,20例的病理结果为pN1-pN2b。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和多个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出现对侧颈部淋巴转移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口腔癌pT分期和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浸润对对侧颈部淋巴转移的影响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在口底和舌根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更易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1.口腔癌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和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发生对侧颈部淋巴转移重要的影响因素。2.生长在舌根和口底前份的鳞状细胞癌更容易出现对侧颈部淋巴转移3.患侧颈部淋巴结pN0的患者同样具有对侧颈部淋巴转移风险。

陈林林[8]2001年在《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以及该表达与OSCC的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9例OSCC术前、术后,化疗前、化疗后的标本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临床和病理资料一起分析。 结果:CD44v6、E-cadherin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性别、化疗效果、病理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复发与否均无关系(P>0.05)。化疗前后E-cadherin的表达有差别,不同部位的OSCCE-cadherin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别(P<0.05)。 结论:CD44v6、E-cadherin在OSCC中的表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未建立统一标准的检测方法以前,还不能为OSCC的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对CD44v6、E-cadherin在OSCC中表达的研究还需扩大病例数,在实验方法、病例选择、结果判断标准、取材部位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统一标准才能得出CD44v6、E-cadherin与OSCC临床和病理较为明确的关系。

冷其艳[9]2012年在《VEGF-C及P2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检测VEGF-C及P27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明确二者与口腔鳞癌组织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口腔鳞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口腔鳞癌、20例正常口腔组织中VEGF-C及P27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标志物与口腔鳞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每张切片的着色深浅及阳性细胞比例计分。所得结果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胞膜和胞质内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者为VEGF-C阳性细胞;在胞核内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者为p27阳性细胞。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于正常口腔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EGF-C及P27的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按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组VEGF-C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64.85%)(P<0.05);低分化组P27阳性表达率(7.69%)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48.65%)(P<0.05);在临床分期方面,Ⅲ+Ⅳ期组VEGF-C阳性表达率(95.65%)明显高于Ⅰ+Ⅱ期组阳性表达率(55.56%)(P<0.05),Ⅲ+Ⅳ期组P27阳性表达率(4.35%)明显低于Ⅰ+Ⅱ期组阳性表达率(66.67%)(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61.7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27阳性表达率(6.2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52.94%)(P<0.05)。3.VEGF_C和P27蛋白两者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_s=–0.328,P<0.05)。结论:1. VEGF-C在OSCC中呈高表达;P27在OSCC呈低表达。VEGF-C的高表达与P27的低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密切相关的,可作为反映一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3.VEGF-C及P27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4.临床上单独或同时分析这些标志物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判断预后以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白真玉, 王铠, 刘德裕, 黄谢山[10]2019年在《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lncRNA)FA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5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9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以50例健康人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lncRNA FAL1在两组的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lncRNA FAL1表达结果的中位值将OSCC组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lncRNA FA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lncRNA FAL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影响OSCC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分析。结果:OSCC组lncRNA FAL1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lncRNA FAL1与临床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显着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cRNA FAL1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着高于高表达组(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均是影响OSC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OSCC患者组织中lncRNA FAL1高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德勇. 蚌埠医学院. 2013

[2]. EGLN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作用[J]. 徐佳, 余周庆, 彭治凯, 郑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 乏氧诱导因子-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J]. 李健男, 冯芝恩, 王琳, 王衣祥,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 口腔鳞状细胞癌瘤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J]. 延丽雅, 郭健, 陈辉娥, 黎松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5].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检测意义[J]. 刘艳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J]. 陈胡杰, 代婧, 魏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

[7]. 口腔鳞状细胞癌对侧颈部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研究[D]. 李文强. 中南大学. 2013

[8].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D]. 陈林林. 江西医学院. 2001

[9]. VEGF-C及P2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D]. 冷其艳. 蚌埠医学院. 2012

[10]. 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白真玉, 王铠, 刘德裕, 黄谢山. 口腔医学研究. 2019

标签:;  ;  ;  ;  ;  ;  ;  ;  ;  ;  ;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