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州市城市风貌的思考论文_周昊天,赵红红,阎瑾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在对城市风貌的概念认知基础上,对郑州城市风貌进行了问卷调研与实地考察。通过分析郑州历史与发展,对郑州城市风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挖掘与探索,客观全面地对郑州风貌进行了再认知。

【关键词】郑州;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

学者们普遍认为:通过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统称为城市风貌。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等软件的总结概括,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的表现称之为“风”。而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表现,城市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的物质表现称之为“貌”,是“风”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城市风貌与城市景观的区别,在于城市风貌表现出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风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城市在追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各个城市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013年,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半数以上的城市打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城市风貌在建设的过程中正在逐步丧失,走向丧失地方特色与传统,建筑千篇一律的道路。

作为郑州市民,以及城市规划学习者,笔者对郑州的昨日今日进行了梳理,并对郑州风貌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郑州城市风貌问题进行了思考,阐述了个人观点。

1郑州城市发展

1.1郑州历史沿革

郑州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

据现有资料统计,郑州历史上先后为黄帝时期、夏、商、管、郑、韩六个时期的都城。

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是最早在郑州建都的皇帝。《史记》曾记载:“皇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皇帝居轩辕之丘。”而这里的轩辕之丘就在今郑州。同时,《水经注》也有记载,“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根据史料记载,郑州确凿无疑为皇帝故里。

第二建都为夏朝,根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大禹都居阳城”。此中“阳城”即为今郑州西面伊洛河边的稍柴一带。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科院考古所来到河南郑州,对商朝遗址进行实地调查,他们根据采集到的标示,推断此遗址为比殷墟还要早得重要的商城遗址。而是根据《史记》记载,商汤与盘庚两次定都毫(位于今郑州市内),时间长达三百余年。

管国是第四个定都郑州的国家。公元前1046年,商殷由姬发灭从而建立新的朝代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为之管国。届时,管国将都城设立在郑州,而当时在郑州的封国除了管国还有东虢国、郐国、密国和祭国等。

而春秋时期,郑武王迁郑国于原郐国之地,将郑国命名为新郑。

第六个定都郑州的为战国时期韩国。据史料记载,春秋末年,韩国围兵新郑,一举消灭了郑国,为了进一步发展,将国都从阳翟迁往新郑,开始一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郑州虽为多朝古都,但因郑州有仅次于殷墟的第二大规模的商朝遗址,因此郑州有“商都”的称号。

1.2郑州现状发展

1954年10月30日,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新的河南省省会。届时,郑州开始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统计,195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为219.23万人,200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为666万人,2004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为708.22万人,201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万人,2013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为919.1万人。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

同时,郑州已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2013年,郑州地区总生产值完成6201.9亿元,年平均增长12.1%,总量达到河南省第一位、中西部第三位。

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郑州也出现了意向不明确、个性不突出、历史底蕴不足等城市风貌问题。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征询了郑州市市民对于郑州的总体意向,其结果显示如下:

根据图表可以看到,大多数市民认为郑州属于普通综合城市,而对于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度明显低于开封与西安。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地实地考察与探析思考。

2城市风貌的问题与研究

2.1郑州城市风貌现状问题

2.1.1商城遗址片区难以体现古城风貌

经过实地调研可发现,西城墙和北城墙大部分、南城墙的西部被拆毁,剩余的东城墙和南城墙的东段保存状况令人堪忧,与现代建筑形成了非统一的视觉连贯性。城墙以西以破旧不堪的红色砖瓦房为主。街区内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与控制,缺乏公共绿地与交互空间。

城墙上的护砖 (摄于郑州商城遗址)

2.1.2历史建筑遗存较少

历史建筑可以较好的表现城市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及风貌特色。而郑州恰缺少古旧建筑。其原因经分析如下:

一,历史上有价值的建筑与园林多出现在各个时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而郑州只在先秦之前的商朝、诸侯国时期作过都城,距今时间太远;并且当时的国家从面积上来讲并不大;中原地区又多是古代的战场,因此郑州市内很少有留存至今的古建筑。

二,建国初期,我国各项事业都依靠前苏联的帮助,随后郑州市内涌现了较多偏向苏联风格的住宅与工厂。原来的郑州城西内和花园路路边有许多典型的苏氏风格建筑,透过红色的砖瓦及其特殊肌理,我们隐约可以看见60、70年的郑州的城市风貌和中苏两国的历史渊源。但是这一批见证历史变革的苏氏风格建筑,在郑州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并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对郑州特色城市风貌的营建是一大损失。

郑州三棉厂大门(图片来源:互联网)

2.13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在对郑州市民的采访中,我们希望发掘出郑州市的特色,为以后郑州城市风貌的研究留下一些资料。大多数被访者在听到“您觉得郑州市的特色是什么?”后,表现的有些茫然,似乎觉得正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有的则给出“人多”、“车多”、“交通拥挤”等不同于以往狭隘意义上正面“特色”的回答。

城市特色需要借助一定的规划与方法表现出来。郑州未形成鲜明的城市风貌系统。

2.14“绿城”不“绿”

郑州市内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是郑州的一大靓丽风景,郑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原绿城”。调研过程中有不少市民抱怨相较于以前,郑州少了太多的“绿”,比如说因城市道路的拓宽砍掉了不少高大法桐。从那些因道路拓宽,但仍生长在道路边缘,并未被砍伐的一棵棵树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民对绿色的爱护、珍惜,更能看出对绿色的渴望。

经过调研结果显示有65%的人希望郑州成为“绿色生态城市”。“绿色”、“生态”不仅是人们当下的共同追求,也符合国家“美丽中国”、“美丽中原”的大政方针。所以我们认为郑州在营造特色城市风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绿”的保护,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绿”的量。

3结语

一座城市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积淀。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韵味。历史文化遗产、环境和氛围是城市个性与城市独特韵味的载体。这诸种载体或实或虚,是伴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已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不断的丰富着城市的内涵,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郑州座位拥有浓厚城市文化的历史名城,要具备鲜明的城市特色与突出的城市风貌,才能更好地在城乡一体化、城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明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梁丹,曹奇刚.郑州城市意象及其构成要素研究[J].河南科学,2012.

[2]阎铁成.试论郑州在古都史上的地位[C].中国古都研究,1995.09.(290-302)

[3]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4.

[4]余柏椿,周燕.论城市风貌规划的角色与方向 [J]. 规划师,2009,12.(22-25)

[5] 周平,贾大勇.对郑州城市意象的解构评估与重造[J]中州建设,2002.

[6]龙彬,张峰.对城市风貌特色认为确实的思考[J].先锋论坛,2010.

论文作者:周昊天,赵红红,阎瑾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对郑州市城市风貌的思考论文_周昊天,赵红红,阎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