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论文_曹美琴

(临汾市中心血站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其血常规检测结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机采血小板,分别对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常规进行检验,观察其变化。结果: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相仿(P<0.05)。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献血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并无显著的影响,不会损害献血员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安全的血液捐献方式,能够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持。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频次;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327-02

血小板采集是血液捐献的一种方式,一般采用机采方法,单采血小板,能够制备纯度更高的血小板,并同时降低病菌感染风险,避免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根据血小板输注的实际需要,献血员往往需要频繁、多次的接受机采血小板。该过程中,献血员机体血小板水平降低,对其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多次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献血员的血常规水平,警惕其异常变化,进而对机采频次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3]。本研究以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次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员,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最高龄54岁,最低龄22岁,平均年龄(35.2±4.9)岁。以上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在机采血小板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正常,排除肝炎、结核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经过多次机采血小板,检测以上患者的血常规水平变化。

1.2 方法

在机采血小板前,需要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对献血反应的预防。献血员献血前1周内避免服药,前一日的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避免食用肉、蛋、牛奶。保障睡眠质量。献血前可适量进食和饮水。献血员需要认真学习献血知识,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保持心态平和。经过捐血登记、血压和体重测量、血型和血红蛋白检测后,进行采血。完成采血后,检查采集的血液样本是否合格,并张贴标签,录入资料。然后使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费森尤斯卡比投资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3451066),对全血样本进行处理,分离血小板。使用pocH-8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2404000)进行血常规检验,对PLT、WBC、RBC、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献血员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接受机采血小板,分别在初次采血后4周、24周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机采血小板前、机采血小板后4周以及机采血小板后24周的血常规水平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多次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员的PLT、WBC、RBC以及Hb水平变化

分别检测采血员在机采血小板前、机采血小板后4周以及机采血小板后24周的PLT、WBC、RBC及Hb水平,对比其结果的差异性,见于表1。

表1 多次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员的PLT、WBC、RBC及Hb水平变化(x-±s)

2.2 献血员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2.94%的献血员出现头晕(1例)和恶心呕吐(2例)等不良反应,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均得以好转。

3.讨论

无偿献血是补充血库储存的一种途径,能够为临床医疗提供支持,满足输血的实际需要。根据临床输血的实际需求,给予全血或血液成分。血小板是重要的血液成分,受到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失调的影响,往往会引起凝血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疾病风险,需要通过血小板输注予以改善[2]。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既要保障血小板制品的纯度和质量,同时也要关注献血员的健康安全,警惕其在献血过程中的产生的不良反应。献血员经过多次机采血小板后,其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需要重点予以监测。献血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能够反映出多次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如果献血者的血常规出现异常变化,则说明机采血小板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对机采的频次进行相应的调整[3]。

本组研究中,102例献血员均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接受机采血小板,分别在采血前、采血后4周及采血后24周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与机采血小板前相比,机采血小板后4周、24周的PLT、WBC、RBC、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进而说明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不大。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2.94%的献血员出现头晕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主要与空腹、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这就需要做好采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围绕着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做好采血准备,调节献血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进而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经过多次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员的血常规水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对于身体健康并无显著的影响,充分反映出多次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翠清,梁芬.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69-70.

[2]朱莉丽.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4):738-739.

[3]庞婷婷,庞小桃,冼志莲,等.不同频率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08):872-874.

论文作者:曹美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论文_曹美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