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论文_云雪飞

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论文_云雪飞

云雪飞

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临沂 276007

摘要:绿色建筑又被称作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是近年来我国建筑的一大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概念,能够为建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其设计目标及体系,探讨其设计方法及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一、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绿色生态的新时代,绿色建筑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绿色建筑的意义就是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自然资源的损耗、合理的利用空间,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把建筑建成为,人和自然、人造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协调的全新建筑形式,其建筑是富有实用性、环保性、开拓性、和谐性的绿色建筑特点,大大的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是完全符合建筑发展的主旋律。

二、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绿色”意识淡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显然是一句很时尚的口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也确实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大部分人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没有能源使用的危机感,总是觉着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离自身很远,与自己没有必然的关系,孰不知,环境保护,应从点滴做起。

绿色建筑是把“绿色”的理念应用于建筑中,在建筑的使用中体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由于“绿色”意识淡薄,上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到研发、设计、施工、监理等诸多单位,具体到建筑的消费者,都有相当多的人不太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都认为建筑与环境保护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也有一些人意识到建筑与环境保护有很密切的关系,绿色建筑对环境改善有较大好处,但要花费比普通建筑高出不少的代价去建造和购买绿色建筑,那还是不值得的。淡薄的“绿色”意识,必然导致绿色建筑发展前景黯淡。

(二)外部性及市场失灵。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能给社会其它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但其自身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这种性质被称为“正外部性”。普通建筑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但其运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绿色建筑建造成本较高,但其运用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念,采用了大量绿色建筑技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但是,尽管社会因此而获利,社会和普通建筑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却并不会向绿色建筑的生产者或消费者支付报酬,所以,绿色建筑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投入的成本明显较高,对于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投入远远小于社会所得到的综合效益,导致了社会边际收益远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从个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出发,他们就不会生产或消费绿色建筑,故而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

(三)推动力不足。传统狭义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当市场失灵时,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干预,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过现代广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又在狭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从而使得政府的调控边界突破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大大扩张。因此,必须要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形成良好的推动力,才能确保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

三、绿色建筑现状

(一)外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在国外,最早提到绿色建筑的是美国学者所著《自然设计》一书,其标志绿色建筑学的诞生。然而真正引起发达国家对资源和能源的重视是在能源危机爆发之后,近些年,节约资源和绿色建筑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欧洲绿色建筑的典范是丹麦的可持续性建筑,其有着先进的环保理念,新提出的被动式、主动式节能方法就是出自丹麦建筑学家之手,丹麦的建筑师合理的利用其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建筑都收到了良好的反应,并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如丹麦南部的洛兰岛上,就建有全世界首个海上风车园。又如丹麦北部的某市住宅区,只需一个供暖中心与太阳能集热器就能为全区供暖,小区内部电量仅为单台发电机供应。

(二)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现状是:起步晚,发展缓慢,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低于国外。现如今我国建有的绿色建筑大多分别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纵观我国,每年城市建筑众多,真正算得上绿色建筑的屈指可数。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开始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及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为引起民众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国家制定了相关评价标准,对国内建筑进行评定。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绿色建筑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如上海的世博馆,就是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典范,馆内的中心轴的设计充分引入了环保、节能与生态的理念,新鲜空气与光线通过阳光谷和两侧草坡引入空间内;与此同时,还采用了雨水收集利用、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等用以环保节能的新技术。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践行节能与节地的环保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践行节能与节地的环保理念,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保持场地的生态。在对建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保持规划范围内原有的自然水系和生态环境。在注意水系与环境的同时还应将其进行合理融合,运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河道,将各种自然环境相互利用。以弥补建筑工程建设对自然城区的破坏。其次,屋顶的绿化。现今,设计师受到现代艺术影响,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实行对屋顶设置花园,花园的面积占屋顶面积的50%以上。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有效的利用资源,还能够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等作用。对于屋顶绿化的植物,通常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而对屋顶植物的灌溉,现今采用喷灌的节水方式。可见,屋顶的绿化对整个城区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室外风环境。设置室外风环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保证人的舒适性,但室外的风不能太强;第二,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室外风的流动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通常情况下,室外通风量不能太小,以促使自然风;最后,透水铺装。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使用透水铺装的材料。透水铺装可以增强人体的舒适感。

(二)绿色建筑的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建筑朝向设计的良好,就可以避免过多能源的消耗。因此,设计人员根据我国气候的特点和光照,有必要对其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方向主要朝南向。朝南向的设计可以为建筑预留出更多的有用空间,避免夏日阳光直射的同时保证冬季日照。建筑的体型是影响整个建筑能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建筑的体积,合理的计算,对建筑平面进行设计。

(三)采光设计策略

阳光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师应根据地理环境与气候,合理地进行采光设计。认真计算,明确单宅与其他建筑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建筑之间的采光的需要。

(四)运用灵活的设计

手法设计“灵活”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要具有其灵活性,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提前预想到用户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建筑应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改造。同时,设计师还可利用灵活性设计,既能减少建筑的材料消耗、能源浪费、环境污染,提高建筑整体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五)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便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在设计当中充分综合考虑到建筑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水文等,使得建筑物的设计与当地气候、环境、水文等自然条件相适应。除此之外,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如历史、文化、民俗等当地专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还要注意到对古建筑的保护等。这些条件的忽略在当前建筑中还是有目共睹的,而绿色建筑设计便理应对此充分重视,设计建设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物。

(六)选用耐久性材料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虽然耐久性高的材料往往成本较大,但是如果加大投资力度,从长远来看,往往可以带来日后维修的投资量的减少,不仅对于消费者是一个便利,而且对投资者的评价与信用又是一个很好的外在表现,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五、结语

总之,建筑进行设计、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均融入绿色生态理念,绿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仅会提高建筑的生态价值,也会提高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而推动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鑫.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王梦夏.绿色建筑推广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论文作者:云雪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6

标签:;  ;  ;  ;  ;  ;  ;  ;  

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论文_云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