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及创新策略的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现状及创新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现状及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目标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构想,为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竞相采取措施,改革创新,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必须审时度势、完善制度、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一、自学考试发展过程呈现的几个特点

1.全国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有的地方报考规模继续上升。在高校扩招及远程(网络)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发展的背景下,自学考试的总体规模略有下降,基本稳定;有的省仍然呈现增长,主要是因为思路对头、措施到位。例如河北省经过认真研究,采取了与电视大学相互合作、扰势互补,与普通高等学校互认学分,与农广校沟通、积极面向农村发展等措施,2003年全省报考人数达到79.55万人(次),报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自学考试历年来学历教育部分报考规模情况见图1。

图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教育发展规模示意图(万人)

2.学历教育部分规模下降,非学历教育部分上升。自学考试在总体上以学历教育为主,这也是创立这项制度初期的首要目标。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增长,自学考试积极适应需要,建立和承担了一些非学历教育项目,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电子商务证书考试、餐改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等;有的省(如浙江)积极与省内有关部门合作,承担了大量的证书类考试项目非学历教育部分发展规模见图2(以PETS和NCRE为例)。

图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证书教育发展规模示意图(万人)

3.专科教育报考规模下降,本科教育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多年来是以专科教育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本科需求增长的趋势,当时提出了适度发展本科教育的目标。近五年来,由于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规格要求提高,同时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有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在自学考试的总体报考人数中,出现了本科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局面。到2003年,自学考试在报考的学历层次上专科与本科的规模已经非常接近。自学考试五年来专科、本科报考规模对比见图3,2003年报考情况与2002年同期报考情况简要对比见图4。

图3 自学考试五年来专科、本科报考情况示意图

图4 2003年报考情况与2002年同期报考情况简要对比表

4.高考落榜生报考规模下降,各类在职人员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近几年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主要是低龄考生人数的减少,尤其是高考落榜生的减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变化不大,自学考试社会信誉好、投入少,国家下力量抓社会助学工作,吸引了大批的高考落榜生参加自学考试,缓解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与普通高校的有限教育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各类在职人员出于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考试。2003年,在报考总人数中各类在职人员占到70%。

5.专科以下学历考生规模下降,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考生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初期,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具备高等教育学历的在职人员参加学习考试。后来逐渐有一些已经具备了高等教育学历的人为了择业、换岗等需要参加自学考试,目的是为了取得新专业的学历证书或由专科提高到本科。从20世纪末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考生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考生规模逐年上升,到2002年,已经占到报名总人数的40%多。考生考前学历情况变化对比见图5,1999年以来自学考试考生考前学历具体情况见图6。

图5 自学考试考生考前学历构成变化对比图

图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四年来考生考前学历具体情况

二、三个基本认识

从上面五个下降和五个上升来分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情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不进则退,自学考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革创新,服务社会。

要开拓创新,必须明确三个基本认识。

1.自学考试决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教育形式,所以在规范管理、保证考试质量的基础上,要下大力气抓学习过程、抓助学管理、抓服务质量。

2.自学考试的培养、服务对象的主体不是应届高中生中的高考落榜生,普通高校的扩招不能说明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基本素质下降,根据近四年的统计,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的考生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持续上升,2002年上下半年两次考试都已经超过了报名总数的40%。

3.自学考试不仅是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完善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各种非学历证书教育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改革创新 继续发展

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和其本身的特色、功能、服务对象等方面出发,今后一个时期,自学考试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以满足人们自主学习需求为核心。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以个人主动自愿学习为基础,一方面是要国家建立和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条件,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有着广泛的学习需求,应亥是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为此,专家们提出要“建立可选择性的教育制度”,为人们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机制。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需要,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放、灵活、工学矛盾少、投入低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要,开辟了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之外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是一项“创举”。20世纪末期开始,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连续4年“扩招”,2002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超过59%,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网络教育、电视大学、民办高校等教育形式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立初期的社会背景已不复存在。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学考试必须进行完善和改革,抓住构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的契机,改变以“培养人才”为先导的理念,树立以“满足需求”为核心的基本思路。把“自学”的内涵发展为“自主学习”,从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间学、什么方式学直到参加学习的自我评价,形成以人们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机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自学考试现在的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基本参照了普通高等学校,而两者在培养目标、教育作用、服务对象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自学考试有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主要要按照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来设计。我们认为,自考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应具备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二是符合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职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三是课程设置和内容以社会实际岗位群的需要为取舍,适合自学;四是课程结构和标准突破“专业”限制,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课程的整合。

3.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并重,加大发展非学历证书的力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社会分工愈加细致,社会阶层构成出现变化,劳动就业岗位对特定能力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因而“国家学历”的概念将逐渐淡化,而社会对人们的各专项能力的要求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普通高等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之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把主要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非学历证书上来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在自学考试从行政管理到业务指导,都以专业(专科或本科学历)为龙头。在全国范围内,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部分总体规模呈现出“基本稳定、略有下降”的态势,传统的大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会计、法律专业的考生都在不同程度地递减;而非学历证书的生命力正在日渐显现出来,全国开设的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电子商务、商务管理、金融管理等非学历证书每年考生都在大幅度增加。所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在必须给予非学历证书以重要地位,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的只重学历的观念,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实现学历证书与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资格认定证书的有机结合,有重点地打造社会经济发展前沿出现的新行业、新岗位群的资格证书。

4.注重教育规格、层次、质量的多元化和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特征。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要为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适应的学习平台和媒体,自学考试要在这个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必须研究和明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根据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大类别对其加以区分。从1998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建立了一套基本规范,强化了“统一”和“规范”,忽略了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对自学考试的影响,没有了“特色”,强化了教育的“筛选”功能,忽视了满足参加学习的考生自主选择和多样性需求。在这方面,教育相对发达国家的能力等级和证书等级制度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普通高等学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之间的客观差距也值得我们思考。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内部,也要正确理解质量的多元化,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5.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为反馈机制,以指导、咨讯、服务为手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严格、规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教育形式,为建立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成为人才培养的指针,人们的需要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由传统的国家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变为人们根据自身需要确定自我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与此相适应,举办自学考试的主体将要由传统管理、监督、检查向指导、咨讯、服务发展。各级考办与考生的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外,将会产生新的内涵,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教育、人员培训逐步向服务性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6.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学习不再是人生特定阶段的活动,而是要延展到人的终身,尤其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21世纪初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社会转型过程加速,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职业、新价值观,人们的就业、发展机遇增加的同时,来自各方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学习成为人们缓解压力、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是紧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诞生,就是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为人们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道路。在今天,自学考试更将发挥自身的开放、灵活的优势,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核标准、服务体系、服务方式等各方面、各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为社会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图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与发展战略比较

7.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和衔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可回避对进一步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广播电视直到现代多媒体、网络教育,都纷纷参与到自学考试中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整合了各种资源,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服务网络。下一阶段更要从政策法规上剔除那些不符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条条框框,开放和鼓励各种教育资源进入到体系中,按照体系本身的运行规则,为社会服务。开放、相互沟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趋势,自学考试将主动采取措施适应这种趋势,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为实现上述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亟需采取几项具体措施,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础。

1.改变以专业定课程的框架,实行完全的课程管理和学分制。这项工作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近期首先要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确定和专业考试计划审批制度的调整,然后根据社会岗位群的需要,论证“课程组”的设置,逐步实现学习者完全自主选择的课程管理模式。

2.实行课程设置的分级管理。在保证自学考试总体标准的前提下,全国统一课程逐步与主干课程同一化,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考办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学科优势,经充分论证,设置课程。

3.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实行课程、学分的互认。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关键在于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不同层次教育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

4.改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自学考试的总体培养目标为依据,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5.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考试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检测,考试方式应该与所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相统一。目前高等教育自学有纸笔闭卷考试和实践环节考核(个别课程实验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学课程的特点,尤其是纸笔闭卷考试,虽然在考查能力方面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憾。自学考试要吸取普通高校的有益经验,在考试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如开卷考试、有限制的开卷考试、考试时间的安排等。

6.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非学历证书的发展重点在于部门、行业对本系统应用人才的标准和检验,以及特定岗位群的标准和检验。一方面加大与部门、行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必须跟踪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兴职业类别,积极开发非学历证书,发挥继续教育的优势,为人员的转岗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做出贡献。

标签:;  ;  ;  ;  ;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及创新策略的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