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姗姗

中铁12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近几年来,铁路客专隧道在我国大范围、大幅度被构建,并投入具体使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众所周知,与传统铁路不同,铁路客专隧道采用无砟轨道,即在铁路的具体建设过程中,使用特定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道床板,其构造简单、铺设速度快,且更加平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铁路客专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1、前言

无砟轨道施工工艺首先起源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他们在多年铁路建设实践中已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检验,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铁路客运的整体安全。无砟轨道的施工无论在原理上还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对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技术的相关分析,可以更好地找到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发展。

2、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分析

2.1无砟轨道综述

无砟轨道主要是指通过混凝土及相关的CA砂浆的调配,将传统的散沙颗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轨道。这种轨道的耐压性好,平整度相对较高,整体的弹性拉力相对精度高,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它与传统的有砟轨道相比,当列车的车速超过300Km/h时,不会出现由于轨道火花迸溅而发生列车车轮行驶过程中位置有所偏差的现象。即使当车速下降到250Km/h时,也不会出现轨道下沉、轨道变形等现象。目前我国的无砟轨道类型主要有:板式无砟轨道和双块式的无砟轨道。这两种无砟轨道的结构构造过程中,都采用了减振的原理。应用较为广泛的减振板式的无砟轨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1减振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 2 雷达型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双轨式的无砟轨道目前也在试铺中,其代表作雷达型无砟轨道如图2所示。

2.2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工作流程

在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其主要的施工流程进行深入地分析。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有:

2.2.1轨道底座的铺设

轨道的底座铺设是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必须对其中心点及整体的高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在现场的作业展开过程中,底座的浇筑过程是连续的,这是为了保证相邻底座之间的连接与凸形档台之间的位置差能够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凸形档台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控制轨道各个方向移动的距离,保证轨道位置的准确合理性。同时,底座设置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需要由专业的搅拌机操作执行,比如混凝土的来源。

2.2.2底座相关模板的安装过程

一般底座的安装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是竹胶板,其高度与底座内外面的高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设计底座模板的过程中,与底座相关的凸形档台附近的模板应该浇筑为固定的模型。

一般的模板成型需要经过25小时左右。这时的模板才能承受住凸形档台的整体压力。而底座模板之间的固定装置主要是横梁,通过横梁的加固作用,模板之间的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样也就间接地保证了列车运行过程中线路的平整性,避免了弯路的出现。在模板浇筑的过程中,也必须加大对凸形档台与底座之间混凝土的检查,其实质是对其中的钢筋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完整进行一定的核实。每一块模板之间的缝隙一般有着标准的参考基点。通过对该参考基点的准确设置,可以控制模板的安装。而凸形档台表面应该有十字线,其横向位置与纵向位置必须达到理论上的垂直。在具体的轨道铺设过程中,应该达到铁道部的实际要求,见表1。

表 1 轨道铺设精度要求表

2.2.3CA砂浆的成分指标

这种砂浆的主要作用是等无砟轨道全部铺设好后,利用其快速凝固的特性作为轨道下面的铺设垫。它的存在使得轨道表明的混凝土平整度可以随时进行调整,也间接地改变了轨道的伸缩系数。其主要成分有固定二氧化碳、沥青和水。有时为了稀释其中水泥的相关成分,也会加入硅树油脂类的化合物。CA砂浆的硅酸盐水泥的成分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沙子的密度必须小于3g/cm3,每颗砾砂之间的半径应该维持在1mm左右。同时,沥青的含水量也应该不超过40%。

2.2.4轨道铺垫板的安装调试

这是所有安装过程中最后的环节。这项施工主要是为了保证轨道水平面的平整度,它的存在可以进行微调的基块。这一环节中灌装袋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空气的流入。

3、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控制

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点,笔者认为,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控制,以预防相关问题和失误的产生。

3.1控制基础工程的沉降问题

首先,应在基础工程的具体施工中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施工环境和技术参数,挑选科学有效的地基施工方法和具体建设方案,以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其次,必须严格依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路基填料工程,这其中也包含填充材料的选择;再者,若基础工程发生沉降或变形,应及时的检测并分析,尤其在正式铺设轨道前,只有当基础工程的沉降或变形情况较稳定且在规定范围之内时,才可正常进行。

3.2严格控制相关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作为无砟轨道铁路建设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其质量和耐久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品质,尤其是水泥、砂浆等,但是,由于水泥、砂浆等材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易受到工程施工、环境温度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选取质量较为上乘的水泥、砂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严把原材料的选择、采买与运输关,严格控制其质量标准;还应增强水泥、砂浆的试验配比,并对其进行分析检测,同时,注重采用合适的搅拌器械,并严格依照拌合标准进行,以保障计量精确。

3.3控制无砟轨道的均衡刚度

若无砟轨道公路具有桥(涵)路段时,应尤其注重轨道的刚度均衡。首先,工程设计时,即应在实际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桥(涵)与普通道路的过渡阶段的长度、应采取的型式、使用的材料和具体施工方案等;其次,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时刻关注过渡轨道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控制其进程和质量,保障其严格符合标准。对于无砟轨道的道岔而言,其刚度控制和优化也十分必要,以保证轨道整体的刚度均衡以及不同区间的轨道的相同刚度。

3.4保证无砟轨道铺设的精准性

对于铁路而言,无砟轨道一方面是其优势和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其难题,这是因为无砟轨道的铺设要求极高,其精度应保证在毫米级,因此,做好精确的定位与测量则是重中之重。首先,精密的测量是精确定位的基础和前提,其不仅包含绝对的控制定位、施工的准确定位,还涉及具体工程中的各项线形和构筑物等的精确定位等。精密测量依赖于精细的测量系统网,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发展CPⅠ、CPⅡ、CPⅢ网和高程网等,并进行实施测设、管理与控制。

3.5构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

由上述分析可知,铁路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复杂,具有各种不同的接口,这使得其对于工程建设的精细化运作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树立精细施工的理念,严格根据施工要求,对施工人员和组织进行合理的搭配与分工,并配备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器械,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增进其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还应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进而构建出一支科学合理的施工队伍。

4、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为了促进铁路事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无砟轨道技术的原理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才有可能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中发现更大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杨悦林.无碴轨道的施工工艺及造价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06).

[2]李俊.高速铁路桥梁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J].桥梁建设,2003(04).

论文作者:刘姗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基于铁路客专隧道内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