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_苗英慧1,李玉秀2

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_苗英慧1,李玉秀2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南阳 473000)

(2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探讨流行因素,继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剖析我市某幼儿园中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等。结果:此次疫情由肠道病毒71型(EV 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型)感染导致,全园患病率3.9%(14/359),该疫情流行期13d,男女性别比4:3,病程5~10d,手、足、口腔等多个部位的疱疹、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实施停课隔离、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消毒,有效控制了疫情。结论: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密切相关,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环境卫生,及时接种EV 71疫苗有效预防幼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关键词】幼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67-02

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传染病性强,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EV 71型和Cox A16型感染最为常见,5岁以下的儿童,且以3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患者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物品、水或食物等进行传播。该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手、足、口腔粘膜等多个部位疱疹为主,重者可出现可出现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实施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5月我市某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7日至2017年5月20日,我市城乡结合部某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该幼儿园共有10个班,共359人,患手足口病的有14人,托班4人,小班8人,中班2人,总患病率为3.9%,男女性别比4:3,年龄在2岁半至5岁。

1.2 临床资料

1.2.1确诊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当地幼托机构和居民区的有手足口病的流行,发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儿童的患病史;②患儿年龄在5岁以下;③患儿手掌、脚心、臀部、口腔黏膜有斑丘疹或疱疹等典型症状,部分患儿有卡他症状;④病原学检查:Cox A16型或者EV 71型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临床症状 14例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多数体温在38℃以上;11例患儿另有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13例患儿的唇内、口腔粘膜有疱疹;14例患儿在手掌、脚心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斑丘疹或疱疹,6例患儿在臀部也出现了疱疹;由于发现和治疗及时,大概7d左右的时间,多数患儿退热,手掌、脚心、臀部、口腔等处的疱疹和斑丘疹也会逐渐消失,有2例患儿由于耽误治疗,出现了并发症,一例出现了心肌炎,另一例出现了肺炎,后经持续治疗,也基本痊愈,本次疫情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均治愈,平均病程为7d。

1.2.3病原学检查资料 14例患者中9例为EV 71型感染,占疾病感染的64.3%;5例为Cox A16型感染,占疾病感染的35.7%;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均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型)感染。

2.结果

本次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疫情中,全园患病率为3.9%(14/359),疫情流行时间为13d,高峰集中在5月9日至5月12日,男女比率为4:3,以小班患病最多,其次是托班[1]。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显示:暴发疫情的幼儿园多在城乡分界处,环境卫生相对较差,是大班上课,每个班平均人数在35人以上,且没有日常例行检查的制度,儿童进餐所用的餐具不是专人专用,也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案例中首发病例有到人口密集手足口病流行地方的病史,因此是外来感染引发该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大。该次疫情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讨论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20多种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密切相关,其中以Cox A16型和EV 71型最为多见。自2010年以来,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报告病例数多达206万例,因病死亡的人数也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五位。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患儿以发热、厌食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一周左右多数患儿可以自愈,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膜脑炎等[2],若治疗不及时也可危及生命。目前对于该病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重点在于预防。

该病传播途径复杂,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规模大的流行。在该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幼儿集中,是手足口病暴发的重点场所, 为有效防止疫情暴发和扩散,加强卫生安全教育尤为关键,同时,把握规律,加大手足口病监测和防控,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提高防病意识, 卫生防控部门要定期指导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3]。 对于幼儿园来说,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加强日常例行检查报告:坚持每天做好晨检、午检等例行检查,一经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送往当地医院及时就医,做到手足口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2)加强日常消毒防护工作:坚持每天对桌椅、地面、玩具、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加强教室通风,对幼儿日常所用的毛巾、水杯、餐具等日常用品要做到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且每天消毒,从根本上阻断手足口病的感染途径;(3)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幼儿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乱吃生冷食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幼儿园要利用好学校网站、宣传板、家长微信群等各种宣传方式对幼儿家长和园内所有保教人员进行手足口病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及基本防护措施,从而能更好地做好手足口病的“五早措施”,早发现就要早诊断,诊断后就要早报告、早隔离,同时要早治疗,每个环节要及时落实;(5)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准确及时上报,不漏报,不瞒报,并及时做好手足口病的隔离、防护工作,避免疫情进一步恶化。本次案例外源感染引发的暴发流行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幼儿要饭前便后勤洗手;(2)不吃生冷饮食;(3)房间要多通风,衣被要经常晒洗;(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空气流通差、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接触患病儿童的机会。

总之,手足口病是传染性比较强的婴幼儿传染病,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目前EV71疫苗已上市,保护率达到95%。做好幼托机构和家庭的卫生管理,对于5岁以下的幼儿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幼儿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妮.西安市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0):1941-1943.

[2]侯燕.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71-272.

[3]徐淑慧、成洪旗、李战,等.2010-2015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9):3474-3475+3498.

论文作者:苗英慧1,李玉秀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_苗英慧1,李玉秀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