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指标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彭剑冬

彭剑冬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150080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理分期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病理分期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临床指标检测包括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自身抗体,并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进行病理分期。结果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Ⅰ期24例,Ⅱ期29例,Ⅲ期20例,Ⅳ期15例。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而血清白蛋白与病理分期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病理分期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存在着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需综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准确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检验指标;病例分期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67-01

前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一种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的疾病,患者集中于中年女性,主要由于肝内胆汁长期滞留引起,患者早期会间歇发生瘙痒和轻度疲乏,严重者表现为肝性脑病、水肿伴深度黄疸、肝功能衰竭和曲张静脉破裂。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其中男15例,女73例。对患者的诊断标准依据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更新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肝脏病理分期:Ⅰ期,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期;Ⅱ期,小胆管增生期;Ⅲ期,瘢痕形成期;Ⅳ期,肝硬化期。临床分期:1期,无症状肝功能正常期;2期,无症状肝功能异常期;3期,有症状肝功能异常期;4期,肝硬化期。

1.2方法

常规检测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指标检测;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超声定位下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及病理分期分别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独立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情况见表1,病理分期:Ⅰ期24例,Ⅱ期29例,Ⅲ期20例,Ⅳ期15例。88例患者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乏力36例(40.9%)、皮肤瘙痒11例(12.5%)、尿黄38例(443.2%)、腹胀3例(3.4%)。根据临床分期:1期1例,2期12例,3期32例,4期9例。在Ⅰ~Ⅲ病理分期中,同一病理分期里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分期,而临床2、3期患者又可出现Ⅰ~Ⅲ期病理表现。

表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

2.2病理分期与血清生化学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关系

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随病理分期的进展逐渐升高,白蛋白随病理分期进展持续下降。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在病理Ⅰ~Ⅲ期呈现上升趋势,Ⅳ期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与临床病理分期存在正相关性(P<0.05)。白蛋白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间差异(P<0.05),免疫球蛋白A与免疫球蛋白G水平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值均<0.05)。

2.3病理分期与自身抗体关系

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均为阳性。88例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70例(79.5%),抗核膜糖蛋白阳性25例(28. 4%),核抗原重组蛋白阳性10例(11.4%),着丝点抗体阳性21例(23.9%),血清淀粉样蛋白A阳性10例(11.4%),血清淀粉样蛋白B 阳性3例(3.4%),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细胞骨架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抗双链 DNA 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各1例。比较抗核抗体、抗核膜糖蛋白及核抗原重组蛋白阳性情况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核抗原重组蛋白与病理分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多因素分析病理分期与临床指标关系

比较病理分期为Ⅰ和Ⅱ期与Ⅲ和Ⅳ期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将以上统计存在组间差异及存在相关性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病理进展呈独立相关性。

3.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存在着密切关系,病理分期与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病理进展呈独立相关性,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存在对应关系,尤其是病理Ⅲ、Ⅳ期与临床分期对应程度较高。但是同一病理分期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分期,同一临床分期也表现出不同病理分期。临床工作中在不能取得肝脏病理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临床分期及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与病理分期间的相关性,综合推测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的情况。

4.结论:通过肝活检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病理分期,并对比血清生化学、免疫球蛋白指标进一步明确各期的生化特点,便于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师天燕.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h17细胞在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2]许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140-141.

[3]胡晓丽,施中凯,李秀伟,聂明豪,邸智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与肝脏病理分期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06:547-548+551.

论文作者:彭剑冬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指标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彭剑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