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静1,刘俊和2

刘静1 刘俊和2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扬州 225200)

(2江都区中医院内科 江苏 江都 2252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法,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按照门诊就诊序号进行排序,应用单双号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对每一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安全而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依从性,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97-02

脑供血不足患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对症治疗措施进行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发展成老年痴呆以及脑中风。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58~66岁,平均年龄62±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符合脑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患者。(2)患者自愿接受并能保证配合完成治疗方案,并且签订药物知情同意书[1]。

1.3 排除标准

(1)严重肝、肾、心脑血管功能损害的患者,年老体弱多病的患者。(2)严重贫血、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等疾病引起的眩晕。(3)检查结果提示脑部器质性病变,颅内压增高以及神志不清的患者。(4)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不能坚持完成治疗方案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首先去除危险因素,戒烟戒酒,控制好高血压等,遵医嘱给予口服尼莫地平。尼莫地平为第2代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松弛血管平滑肌,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在治疗和预防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中有一定的效果[2]。

用法用量:口服,1次20~30m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年老体弱、严重心血管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偶见头晕、面红、皮肤瘙痒等情况,属于药物轻微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停药。

1.4.2观察组

(1)西医治疗选择尼莫地平,方法同上。

(2)中医治疗方法选择口服脑血康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9001Z6900生产企业:山东昊福药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1.6 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患者眩晕、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

(2)有效:患者眩晕、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患者工作和生活受到轻微的影响。

(3)无效:患者眩晕、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安全而有效。

两组脑供血不足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3.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类型为急性和慢性脑供血不足两种,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4]。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感觉功能障碍和精神意识状态异常,患者突然出现眩晕、视物不清,一侧手脚和脸部麻木感,全身乏力、肢体活动无力或者不灵活;舌麻或者唇麻暂时出现吐字不清,严重者突然不明原因晕倒、跌倒,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以及智力变化,整天昏昏欲睡即嗜睡状态。治疗原则为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血管正常功能。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疾病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脑供血不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人的大脑出现广泛的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发生一系列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运动神经失灵,病理分型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共5型[5]。脑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出现硬化导致官腔狭窄,血流减少甚至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发脑组织损伤。症状常见眩晕、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以及视物模糊等。患者一旦明确临床诊断需要及时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组织动脉硬化进程、消除动脉狭窄。合理用药治疗对于脑供血不足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必不可少。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口服脑血康胶囊进行治疗,本品活血化瘀,破血散结。用于血瘀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舌紫暗,有瘀斑等,及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血肿、脑血栓见上述症候者。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整个过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身心痛苦、精神以及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生活能够自理,提高了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佳,消除了西药治疗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反应,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医生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炳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思路与方法[J],中外医疗,2012,(27):190~190;

[2]刘式威,刘静,吕霞,梁军,田庆华,刘志刚,尹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痰湿中阻征20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6):490-492;

[3]杨少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5):708-709;

[4]张海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9):47-48;

[5]卜宪聪,刘诗翔,中医?中西医结合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28~530;

[6]缪卫红,徐重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24(10):18-19。

论文作者:刘静1,刘俊和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  ;  ;  ;  ;  ;  ;  ;  

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静1,刘俊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