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李 达

摘 要: 通过观察的过程,学生能够对现有事物进行深化的分析与综合性的归纳,并在探究事物本质特征与实际现象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内容,其中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成为了重要的项目之一。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无论是进行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还是数字之间的发展规律以及特定函数的不同形式而言,观察力的培养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当前发展条件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来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学生观察力的主要措施,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观察力;培养

一、引言

在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与学科知识特点来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完善。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无论是进行图形现状的识别、数据规律之间的探索还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分析与探究能力都依赖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一种体现,通过良好的观察力培养,学生能够对数学文字、符号以及特点的计算关系具有较为敏锐的感知,以此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常见的几种观察方式

(一) 对比观察方式

对比观察方式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针对不同物体之间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鉴别,并在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性与不同性之间分析的基础上来加强各种事物特点的细致分析与综合性的总结。例如,在对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观察以及对不同函数图像和实际特点之间的观察等都需要采用对比观察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总结。

为验证在标准遗传算法中加入弹性网格概念的可行性,变异概率根据种群情况自适应调整,其他数值均与第3.1节所述相同,即适应度函数为

(二) 动手观察方式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好动天性,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对事物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触感和视觉感官来进行实践与感受,在这种条件的辅助下,学生往往能够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完成一种具化的实践过程,以此来加强观察结果的体现。

(三) 部分与整体的观察方式

部分与整体的观察方式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观察方式。部分与整体代表着不同物体的微观细节和宏观整体的部分,在运用此种观察方式的时候,学生往往就能够对事物本质具有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观察力对自身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其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概念或是定义就能够让学生进行掌握。观察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方面体现,而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发展与完善。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性格特征与学习差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综合性的制定教学措施,并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在后续性教学手段实施下,学生也能够对自身的现有能力进行综合的发展,观察能力也会相应的进行提升。在实际的观察兴趣、观察过程再到观察结果的呈现都必须有学生内在情感的体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际现象与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行结合,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观察结果体现。若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够体现出想象力和良好的感知能力,最终的观察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想象空间创设与创新能力的体现来进行观察方式的指导和观察结果的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要求学生在观察完毕之后,相应的进行观察笔记的记录,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观察的新思路与新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在空闲时间中,学生能够利用观察日记来对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加强观察方式的体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措施

(一)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观察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在依赖于兴趣引导下来完成的,从本质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来看,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观性体现,并在建立持久的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产生一定的感知。为此,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就是一项十分重要培养方式。首先来说,由于小学生自身性格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学习状况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往往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产生各种分心、溜号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学习美感能力的提升,来对学生进行吸引。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而言,数量关系以及特定空间位置和图形等形成的美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对此方面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特定形式美感的体现下,来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而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观察乐趣的体现。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哪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进行观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观察顺序,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进行顺序的排列,以此来加强自身的观察效果,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来说,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微观分析,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细致的宏观探究。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而言极为有利。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焦急、不急躁,循序渐进的进行事物的观察,并需要养成反复观察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观察效果体现。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观察方式,并在掌握一般性的观察方式基础上,对于各种特定情境和特殊事物的观察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盲目的拿来一个事物就进行观察和分析,而是要先对事物的本质与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来进行深化探究。明确自身的观察目的和实际观察目标,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观察结果和现状进行及时性的记录,之后对资料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得出较为完善的观察结果。这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学习心态,并在熟练运用各种观察技巧的同时,综合性的进行自我观察能力的提升。

(三) 加强观察方式的指导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设备先进到车站信息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信息共享要求的标准化,信息自动采集、测量、控制、保护、测量和监控功能,根据变电所需要的实时自动控制,支持智能电网,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功能先进、协同互动等。它是整个电网的心脏,在电网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核心课程参考并使用过多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材都采用章节形式;内容按传统知识点进行划分,偏重于理论知识介绍,实际企业案例缺乏,没有具体岗位和任务情境,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材的表现形式上,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很少有图表、数据的体现,更别说了解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多反映与实际工作脱节严重。

(四)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实际的引导效果

小学生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限制,使得其观察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自身的教育引导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观察法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分析事理为目的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要求在观察对象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三角形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很直观,学生也可能很了解,但很难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悟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对比法来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比如说: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启发学生正确地利用比较观察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清晰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差异,避免知识的混淆。另外,如果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结算公式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知识迁移的作用,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每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接着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引导学生,给学生启迪,让他们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后为什么要除以2的缘故。通过细致的教学方式设计,就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其自身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能力提升的角度上,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与综合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教师需要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改革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在结合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观察技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完善,就能够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观察的行为习惯,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加强自身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毛亚.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教育,2015(13):230.

[2]殷蓉.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大观周刊,2013(12):183.

[3]臧海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3(25):26-27.

[4]李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4.

[5]何花.浅谈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提高中等生的成绩[J].中华少年,2017.

[6]郑格梅.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3(4):4.

[7]吕广乾.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7(44).

作者简介: 李达,吉林市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高家店镇中心小学。

标签:;  ;  ;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