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丁雪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1名早产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早产儿的临床档案资料进行回顾,结合查阅文献,对引发新生儿早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胎膜早破、妊高症、糖尿病、双胎/多胎、前置胎盘、试管婴儿、ICP、疤痕子宫等都是引发新生儿早产的重要原因,其中胎膜早破占比最高,妊高症、疤痕子宫、ICP和双胎/多胎等原因紧随其后;对早产儿来说,NRDS、IVH、BPD、ROP、高TSH血症、败血病、肺炎、NEC、黄疸、硬肿症等都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其中NRDS、BPD、ROP等在<32周的新生儿中发生率更高,Ⅱ、Ⅲ级IVH发生更多。结论:新生儿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针对孕产妇怀孕期间的危险因素加强检查,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早产几率,针对早产新生儿应加强对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提高早产儿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93-02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早产发生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早产儿死亡率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中占第2位,因此,对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新生儿早产,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积极意义。选取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1名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1名早产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胎龄介于24+3~36+6周,其中,胎龄<32周168例,32~36+6周693例;平均出生体重<1500g 82例,1500~2500g 481例,>2500g 298例;男性患儿528例,女性患儿333例;单胎576例,双胎或多胎患儿285例,新生儿出生后死亡1例,病重放弃治疗8例。

1.2 研究方法

为有效对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以下过程进行研究:

(1)引发早产儿原因分析:通过对早产儿的临床档案资料进行回顾,结合查阅文献对引发早产儿原因分析,并在<32周早产儿和>32周患儿中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其中导致早产儿早产的因素[1]。

(2)早产儿预后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对早产儿的临床档案资料进行回顾,结合查阅文献,对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并依据这些因素在<32周早产儿和>32周患儿中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早产原因

经统计,引起早产的原因最主要的为胎膜早破(76.31%),胎膜早破导致宫内感染,引发早产,而且不明原因早产的患儿宫内感染的比例也较高。除此之外,双胎/多胎和妊娠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ICP等也是早产的重要原因,且时常几种疾病同时发生,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儿早产原因分析结果

 

3.讨论

早产在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在新生儿占比中高达5%~15%[1-2],早产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新生儿早产后容易伴随相应的其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影响新生儿的预后,是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引发新生儿早产的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新生儿早产,提高早产儿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前提下回顾我院接诊的861名早产儿,通过文献回顾对引发新生儿早产的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胎膜早破、妊高症、糖尿病、双胎/多胎、前置胎盘、试管婴儿、ICP、疤痕子宫等都是引发新生儿早产的重要原因,其中胎膜早破是首要原因,宫内感染可导致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脑损害等,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3];其次妊娠合并症,如妊高症、糖尿病、ICP等,为早产第二大原因;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和人工生育技术的进步,疤痕子宫、双胎/多胎等原因紧随其后,而且,二种或以上多种原因并存。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已发生各种并发症,NRDS、IVH、BPD、ROP、黄疸、贫血、高TSH血症、败血病、肺炎、NEC、硬肿症等都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32周的早产儿,由于胎龄更小,发育极不成熟,NRDS、BPD、ROP、贫血等发生率更高,也导致了此类患儿病情变化多、住院时间长、预后欠佳。IV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2周早产儿Ⅱ级、Ⅲ级的IVH共56(101)例,发生率更高,考虑与小胎龄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成熟,生后呼吸困难、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影响脑血流,引起Ⅱ级、Ⅲ级的IVH。因此,针对此类早产儿住院期间更加重视呼吸管理、营养监测、感染控制等,提高其生存质量。

新生儿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针对孕产妇怀孕期间的危险因素加强检查,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早产几率,针对早产新生儿应加强对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提高早产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4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0.

[2]赵琳,李琳霞,李艳红,等.早产儿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5):640-643.

[3]常立文,李文斌.宫内感染与早产儿疾病.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41-1043.

论文作者:丁雪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丁雪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