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张素专,黎艳鲜,陆爱香,阮燕

张素专,黎艳鲜,陆爱香,阮燕

(广西状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的作用,分析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我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确诊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以及心理护理组,每组50人。心理护理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治疗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以及自知力评定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抑郁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精神科患者的恢复期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自知力的恢复以及提高其社会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原因,人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压力以及挑战的环境之中,这导致了当代的人们的心理问题以及精神问题普遍的得以发生,精神病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1]。如何使精神病患者能够较好较快的康复并回归社会,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科学的对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2]。本研究就通过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探讨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的作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我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确诊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以及心理护理组,每组50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6岁;②患者住院时间>1个月并且<3个月,无严重的躯体症状;③患者病情稳定,症状能够控制并且能够坚持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不能控制不能完成研究;②研究期间药物治疗剂量发生改变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如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本次住院时间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均>0.05)。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评定方法 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作为评定工具[3]。选取受专业训练的10名精神科专业护师对两组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一致性的检测,并且该10名护师不参与两组患者康复期的所有护理工作。证实使用本评定工具者之间的一致性达到要求的标准为:NOSIE量表ICC=0.78、自知力评定ICC=0.79,经t检验,P<0.01。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前后的自知力评定和NOSIE评定进行比较,按照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对自知力评定分为四级:存在(1分)、基本存在(2分)、部分存在(3分)、丧失(4分)。

1.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内容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的精神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治疗等,对而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心理护理组的患者进行6周作为一疗程的每周5天每天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h的心理护理工作。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对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分析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精神科教育,了解时间维持5天。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比例分别如下:婚恋生育问题、社会偏见问题、预防复发问题以及重新生活问题,其比例分别为11%、32%、27%、30%。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了解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之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组织相关阅读活动,鼓励患者阅读人生哲学相关的书籍以及相关的电影音乐,使患者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真实生活并且安慰、劝解、说服以及启发患者正确理解和看待各种的心理矛盾,学会正确面对疾病面对现实。心理疏导期维持10天。

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举行患者讨论座谈会,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鼓励与点评,让患者在座谈会的相互讨论中得到精神支持,并且受到教育和启发重新生活信心,心理支持为期10天。

对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准备:对患者进行疾病复发预防的只是进行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对发病的原因以及规律进行分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4]等方法对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的适应进行出院前的训练,准备时间为5天。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研究中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护士观察量表各评分指标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6周一疗程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之后,除精神病因子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各项因子评分可见心理护理组疗效均优于康复组,差异存在统计学(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知力评分比较 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的自知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一疗程6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可见心理护理组的自知力的恢复情况较康复组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知力评分比较

3.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从而引起各种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的产生,合并复杂的社会因素,导致现代人们精神疾病的频发,精神科疾病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影响作用已经不亚于器质性疾病,因此对精神科病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不可忽视。精神分裂症是当下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例如对社会产生偏见,对婚恋生活以及重新开始工作和生活产生自我怀疑,以及对疾病复发的无知以及担忧等等的这些患者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都将会大大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心理护理是给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它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治疗的重要条件。其是以护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为科学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的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以及行为来帮助或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5]。参与心理护理的医护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安慰、鼓励、说明、解释、诱导以及启发等措施能够有效的减缓心理社会问题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有效的帮助精神科患者的恢复其心理社会功能[6]。自知力是评价精神科患者疾病状态以及预后状况的有效指标[7]。通过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现实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状态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帮助患者分析自身情况认识自己与常人的区别从而加快患者自知力的恢复。

目前有许多国内的研究均证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期间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尽快的回归社会[8],这与本次研究中的结论一致,本次研究中可见,在基础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部分NOSIE评分以及自知力评分均优于康复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使其心理社会功能也得到逐渐的恢复,进一步也说明心理护理对精神科患者恢复的重要性,由于本次研究中仅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还需进一步就心理护理对其他精神科疾病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完善结论。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期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自知力的恢复以及提高其社会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说明了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结论还需进一步补充研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燕.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4):62-63.

[2] 罗桂珍.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5):719

[3] 闵海瑛,王玲,施美丽等.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116-117

[4] 宋润珞.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4):10-11.

[5] 李荣珍.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1-222.

[6] 王萍.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205-206.

[7] 吴彦清.关于精神科疾病自知力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6):81

[8] 周红岩,徐明华,陈洁等.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技巧的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21):187-187.

论文作者:张素专,黎艳鲜,陆爱香,阮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张素专,黎艳鲜,陆爱香,阮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