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点的一个原因_中国近代史论文

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点的一个原因_中国近代史论文

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党论文,原因论文,在台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9年由中国大陆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于风雨飘摇中不仅逐渐在台湾站住了脚,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这不能不引起众多中外学者的兴趣,揭示国民党在台湾立足并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的原因亦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到目前为止,众多学者的分析仍集中在如下几点: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从大陆带走了价值数亿美元的黄金、银元和外汇以及人数多达200万的科技、工商和管理人才;美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台湾提供了军事保护;美国为建立反对中国的包围圈向台湾开放国内市场等。这些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却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些分析没有涉及到国民党这一在台湾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行为主体,因而不能说明在大陆时由于内部腐败透顶,互相倾轧严重而尽失民心,不具备执政乃至生存能力的国民党,何以能在台湾立足、执政并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显然,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对国民党本身进行研究,以弄清它怎样重新获得了生存能力并取得发展。

一旦我们把研究的视野投向国民党本身,就发现,由中国大陆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于痛切反省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后,在1950年8月至1952年进行了自身的改造。经过改造的国民党在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国民党自身的变化使它具备了在台湾立足、执政并取得经济成功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前述各种客观因素才能起积极作用。

虽然国民党的改造运动是在50年代初进行的,但改造国民党的设想却早已有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国民党的改造还是受到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的启发。

早在1947年,面对兵力、装备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不断遭到失败的现实,蒋介石就已经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1949年6月蒋介石就谈到:“我们多数将领的精神疏懈,道德低落。”高级将领专横跋扈,任人唯亲,已和军阀差不多。“各级军官对上级命令大多阳奉阴违,甚至根本没有执行,以至命令功用完全丧失。”而一旦打了败仗,“就彼此怨恨,互相攻讦,将自己的过失,尽量掩护,将打败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在1949年,蒋介石更是直言不讳地坦言:国民党军队“表现出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结果,“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

由国民党军队内存在的腐败的分析入手,蒋介石在1947年已认识到,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其根源又在于国民党这个党的腐败。在1947年7月,蒋介石曾哀叹,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对前途产生如此的失望和悲戚。蒋介石认为:“我们的力量完全流于表面形式,而实际的内容却空虚到了极点。我们党和团没有基层组织,没有新生的细胞,党员和团员在群众间发生不了作用,整个党的生存,差不多完全寄托在有形的武力上,这是我们真正的危机。”为此,蒋介石提出对国民党进行“改造”。

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及党团联席会议通过了《国民党改造纲领》。会议决定将三青团组织并入国民党,实行“改造”。当时预期改造工作6个月完成。岂料党团合并的改造不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国民党党内派系倾轧更加变本加厉,腐败亦日益严重。同时,形势巨变,使国民党的改造已无法进行。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彻底改造本党的努力可以说是毫无成就。”而对国民党内的腐败,他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1948年1月的一次演说中,蒋介石措词严厉地谈道:“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蒋介石派往上海“打虎”的蒋经国失败而归后亦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商人可恨,但是党内的政客比之更可憎。”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再次下野,回到老家溪口。此时的蒋介石当然无心去过悠闲的田园生活,他“羞容满面,唯一的一缕哀思就是想想为什么失败了?”

也许人只有到了失败的时候才会真正放下架子,虚心向人求教。在溪口期间,对那些络绎不绝的来访者,蒋介石就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一一移樽就教。经过三个月的思考,三个月与来访者的探讨,蒋介石的答案是:“军事和政府部门对过去的失败都负有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这一点不能否认,是因为党的瘫痪,党员、党的组织机构和党的领导方式问题重重。因此,党成了行尸走肉,政府和军队也就丧魂失魄,结果是军队崩败,社会动乱。”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党内不能团结一致,同志之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的党,形成一片散沙,最后共党乘机一击,遂致全盘瓦解,彻底崩溃。”而且,国民党的“官吏不知责任为何物,对于主义政策不知尊重”,“败坏法纪,只知个人私利”、“升官发财”。党内“用人偏重感情与关系”,“论派系不论政策”,“赏罚不明,是非不清,以至组织涣散,纲纪荡然,道德沦胥,民心丧尽,党除为从政党员分谤外,不能有任何作用。”

在痛切反思的基础上,蒋介石与蒋经国等人多次交换意见,形成国民党改造的雏议。随后形成改选案,在1949年7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的中常会204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民党的《本党改造案》。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前进的滚滚洪流已使国民党无法在中国大陆进行改造了。不过,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常会在认识国民党腐败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通过的文件承认,国民党的失败,“完全是领导国民革命军的本党组织瓦解、纲纪废驰、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致。”蒋介石更认为,这些如果在台湾延续下去,“则党必归于毁灭,永无复兴的希望。”因而,《本党改造案》强调:“我们党员不能再有败坏纲纪、蔑视组织的行径。我们不能容许过去招致大陆沦亡的一切观念行为和作风用到台湾来。”并表示,“对原有党员有腐化贪污的事实,反动投机的倾向,毁法乱纪自私自利者,要严惩整肃。”

非常有趣的是,蒋介石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大加申斥,同时却又对他的老对手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毫不掩饰地表示欣赏。一位美国学者曾写道:蒋介石对共产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精神道德极为赞赏,而他所称道的共产党的优点,恰好是国民党所缺乏的。他认为,共产党不仅认认真真地研究和讨论问题,而且踏踏实实地完成任务。蒋介石曾说过:共产党“不容有一丝含糊笼统的观念,绝不允许哗众取宠,半途而废。”蒋介石在读了毛泽东的一些著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文献后,承认共产党的特点就是坚持“科学的方法”。他认为,共产党的科学方法及组织性、纪律性与精神道德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慢慢教育培养的。因此,他也希望他的部下仿造这一运动,以加强国民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精神道德。所以,当国民党于1950年8月在台湾开始改造时,虽然仍顽固坚持反共立场,但其改造的内容乃至有关文件所用的术语,都会使人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于1950年1月由蒋介石亲自策划成立了“国民党改造案研究小组”。经半年多工作,完成了国民党改造的理论、政策和组织工作。1950年8月5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改造的开始。

由于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对中国共产党的强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经验。为了搞好国民党的改造,蒋介石把研究延安整风作为国民党改造的内容之一。蒋介石下令翻印了延安整风的有关文献,作为国民党改造的学习材料。尽管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但蒋介石力排众议,申言为了“打败共产党”,必须研究和使用共产党的方法。国民党的《本党改造纲要》与同一时期的其它文件大量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基本原则,有的直接使用了共产党用过的术语,有的则以别的求语来表述这些基本原则。

国民党的改造涉及到思想、组织、制度、纪律和作风等方面。

在思想方面,蒋介石认为,要通过政治训练,使党员认清国民党的本质属性。蒋认为:“本党组织涣散,纪律废驰,尚不及一个普通政党”,原因在于党员的“党性”观念淡薄,放弃了国民党的“传统精神”。所以,国民党的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重新确立国民党“革命民主政党的性质”,并使党员了解党的性质。为此,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干部训练委员会,主持“训练工作,即在教育党员,训练党员”。党的高中级干部由蒋介石直接领导的革命实践研究院培训,共办训练班20期。基层干部则实行巡回训练,“受训的基层干部达1万2千余人”。蒋介石根据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经验,也把研究国民党党史作为政治训练的主要内容。根据蒋的意见,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党史委员会。《本党改造纲要》还明确规定:“每一党员要研究本党历史与革命理论。”

重建国民党组织是国民党改造的最重要的内容。重建国民党组织依据的是列宁主义的原则,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在党的组织基础方面,确定“以青年知识分子及农工生产者等广大劳动群众为社会基础,结合其他爱国知识分子为党的构成分子”;在组织原则方面,规定“本党采取民主集中制,由选举产生干部,以讨论决定政策,个人服从组织,组织决定一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组织系统方面,设立中央、省、县(市)、区委会和基层小组。“小组为党的基本组织”。《本党改造纲要》还规定将“党员纳入组织”,党员必须参加小组,其党籍方能有效。为重建国民党组织,国民党规定,从1951年1月4日至23日,以20天时间重新登记党员,凡在限期内未参加党员登记者,一律撤销党籍。同时,在民间吸收新党员。经改造,到1952年8月,国民党党员构成中,“农工分子”占49.31%,高中以上“知识分子”占29.77%,25岁以下青年占35.29%。党员人数由400多万降至28万。

鉴于党内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蒋介石下决心要在改造中整饬“党纪党德”。《本党改造纲要》规定:本党为淘汰腐恶分子,原有党员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彻底整肃。“①有叛国通敌之行为者;②有跨党变节之行为者;③有毁纪反党之行为者;④有贪污渎职之行为者;⑤生活腐化,劣迹显著者;⑥放弃职守,不负责任者;⑦信仰动摇,工作弛废者;⑧作不正当经营,以取暴利为目的者。”整肃采取检举、审议、核定、制裁的程序进行。党员整肃以类似于延安整风的方式进行,即经遣责错误,评议(包括调查、自我批评、评议)与处理三个阶段。两年多的改造、整肃是毫不留情的。以国民党六届中委为例,在全部六届中委589人中,除6人死亡,296人归队外,其余287人全部开除党籍。在整肃的同时,《本党改造纲要》专刊《党的作风》一章,规定:“每一党员应严守党的岗位,体察民众之心理,争取民众之信任”,“每一党员应建立为民众服务之观念,在生活与行动上与民众打成一片,深入民众”,“宣传党的政纲、政策。并将民众之情绪与要求反映于党内,使党的政策能代表民众利益”。“每一党员应以实事求是之工作精神,应用科学方法,使党的政策获得实际之效果。”“党员应破除派系成见,戒绝互相倾轧之恶习,以检讨求团结,以批评求进步,将意志集中于党,将力量贡献于党。”同时,要求党的干部必须是“接近青年及劳动民众,并能为其利益而奋斗者”;“有大公无私之革命精神者”;“有刻苦耐苦之生活习惯者”。

国民党改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党务制度,使党的运作走上程序化道路。《本党改造纲要》规定,国民党各级干部要改正侧重个人领导的习气,实行原则领导、一元领导和民主领导。要“以组织决定政策,以政策领导政治”。“党员应参加组织活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命令,执行党的决议。”与此相适应,还规定了党的纪律以及对党员违纪行为的惩处办法。在党政关系上,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定改变了过去“党直接领导政府”的方式,实行以主义制定政策,透过“民意机关及在政府服务之党员,依法定程序构成法令与政令”。“党对于政府及民意机关中服务之党员,应从政策上领导,而不得对其法定职权予以干涉”。同时也规定,在中央民意机关中建立党团或党部,政策制定前,应先由党团讨论,政府决策有关问题,均须提政治小组讨论,“以增进党政联系并谋贯彻本党有关政治决策诸问题”。

国民党在进行自身改造的同时,还把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开展青、工、农、妇运动作为改造的重要内容,在开展上述诸方面活动时,强调要执行“群众路线”,党员与工、农在生活上一致,要打破“关门作风”,克服“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帮派关系”,“刻苦勤奋,深入下层”,“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信赖群众”,“工作为群众表率”,“应持服务精神”。

为保持对军人的严密控制,国民党军队中重建了政治工作部。蒋认为,没有政工人员,对军官就没有监督和检查,于是什么样的贪污腐败的事情都发生了。

经过改造的国民党在组织结构、干部制度、工作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当然,国民党永远不可能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式的政党,但与在大陆时相比,改造后的国民党的确去掉了自身原有的不少恶习,从而使一个行将就木的政党重新有了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它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注重社会调查,使其决策多少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它在台湾的执政能力基本原于此。所以说,国民党的改造是其在台湾立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民党的改造有不少东西是从中国共产党学来的。但其反共立场决定了它顶多也就是学了些皮毛,而难把握其真谛。正所谓,“习求其近,而性实甚远,故不可同日而语矣”。恰如江南先生所言,与中共比较,差之远甚。

标签:;  ;  ;  ;  ;  ;  ;  

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点的一个原因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