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人民医院 湖南省 411300
【摘 要】目的:探讨脑外伤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脑外伤患者30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患者,行常规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且手术安全,值得推荐。
【关键词】脑外伤;早期颅骨修补术;神经功能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血压下降、视力模糊、呕吐等,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业、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由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人数逐渐增多。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颅骨修补术通过及时进行颅骨修补,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由此,我院对就诊的15例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30例脑外伤患者,入组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脑外伤诊断标准;具备颅骨修补术指征;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严重昏迷者;恶性肿瘤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68岁,平均(45.3±2.4)岁;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5例,混合型血肿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3例,钝器伤2例。观察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68岁,平均(46.1±2.5)岁;其中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6例,混合型血肿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2例,钝器伤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行早期颅骨修补术,选用钛合金网颅骨修补材料,用电脑塑型处理,术前腰穿刺测量患者颅内压,并根据脑脊液化验结果,选用中压抗虹吸管作为手术分流管。全麻,对颅脑创面常规消毒处理,于颅骨创面作一切口,随后分离头皮及颅脑假性硬脑膜,对脑组织有膨出、骨窗压力高的患者,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穿刺部位选取侧脑室三角区,穿刺成功后,将置管深入脑室7~9cm,并连接分流泵,待脑脊液流出后,观察颅内压水平变化,确定膨出脑组织回缩并与骨窗缘保持同一水平后,行早期钛网颅骨修补术。
对照组:行常规颅骨修补术,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3~6个月,再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2]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定,分为三个等级,恢复良好:13~15分;中度残疾:9~12分;重度残疾:<8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低越好,并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分析
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观察组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分流管堵塞1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76,P=0.0055)。
3 讨论
近年,随着交通事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脑外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脑外伤基于不同损伤部位,其产生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包括语言、运动、听觉、语言异常等诸多方面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颅骨修补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脑组织膨出的继发性损伤、减少脑积水,同时可降低癫痫发作,适用于伴颅骨损伤的脑外伤患者。但对于精神异常及严重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应禁忌颅骨修补术治疗。文礼春[4]研究表明,进行开路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可取的良好效果,但结合患者颅内生理、病理变化特点,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更佳,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颅腔内微循环,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本文经研究分析,发现早期颅骨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颅骨修补术,这与王亮[5]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疗效较好,通过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促进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早期颅骨修补术过程中,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颅脑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预防感染;同时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降低分流管堵塞及损伤等情况发生。本研究也显示,早期颅骨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术组,与李金辉[6]报道结果相一致。由此说明,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较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疗效较常规颅骨修补术更有优势,手术效果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脑外伤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钟诚.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680-1681.
[2]刘宇梁,伏光辉,李凤利等.脑外伤后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25):2806-2807,2808.
[3]雷呈林.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137-138.
[4]文礼春.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8(5):387-389.
[5]王亮,张建富,乔金燕等.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7):29-30.
[6]李金辉.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88-89.
论文作者:何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颅骨论文; 患者论文; 修补术论文; 术后论文; 脑外伤论文; 颅脑论文; 脑室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