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2017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为例论文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2017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为例论文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以2017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为例

贾新岚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 要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到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以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依据,分析讨论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而提出解决提升就业率的对策。法学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与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就业观念等错位直接关联。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合力,同时调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念,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对策;反馈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设置法学专业与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 以及社会就业供给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固有矛盾, 法学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一直较为严峻。法学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有自身学习能力和就业观念的因素。通过分析2017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分析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从本科生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几个方面阐述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7届毕业生共有117人,截止2017年12月,就业人数112人,就业率达到95.73%,其余5位同学处于待业状态。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117人,其中女生55人,男生62人,少数民族学生50人。截止2017年12月,协议签约人数94人,签约率为81.03%;其他就业人数12人,就业比率为10.26%,其中升学深造4人,比率为3.57%;灵活就业人数3人,灵活就业比率为2.56%;本科生总就业率为95.73%。

(一)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为:东部地区5人,占4.46%;中部地区5人,占4.46%;西北部地区89人,占79.46%;西南部地区13人,占11.61%。

1288 Research focus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 study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retrieve and bibliometrics

(二)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省区分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省区分布情况为:北京1人,甘肃1人,广西3人,贵州3人,湖南1人,吉林2人,山西1人,陕西4人,四川2人,青海71人,黑龙江1人,宁夏11人,西藏4人,云南2人,山东1人,重庆2人,新疆2人。

二 、就业数据分析及结论

(一)数据分析

2.2律师

实验中取质量浓度分别为400、600、800、1000、1200 mg/L的PFS溶液,将PFS溶液置于磁化装置中进行磁化,再进行造纸废水混凝实验。设定磁化条件:磁化强度12 mT、磁化频率130 Hz、磁化时间5 min,PFS投加量对出水的余铁及亚铁含量和pH值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当PFS投加量大于1000 mg/L时,随PFS投加量的增加,出水的余铁和亚铁含量均增加,出水pH值呈降低趋势;当PFS投加量低于1000 mg/L时,废水处理效果不佳(CODCr和色度达不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3544—1992)。因此,选择PFS投加量为1000 mg/L较适宜。

(2)棉花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而且新疆也是棉花优良的天然种植地,根据“规划”调棉能够实现文中所设定的力度。文章仅从节水的视角,设定调棉规模,且在结构调整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种植户最在乎的是该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而考虑环境影响次之,因此需要一定的推广讲座和补贴措施,引导农户逐步转变种植观念。

本文以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站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邻近机场在建的T2航站楼斜拱桩基施工产生指向基坑的巨大水平推力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岩土有限元软件分析邻近大水平推力斜拱桩基加载对宽大深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基坑与斜拱桩基承台边缘净距和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对基坑围护桩桩身变形的影响规律。

2.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2.4其他相关领域

2.3公司法务人员

2.1公务员

(二)结论

1.服务西部,流向合理

以上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向和行业流向既符合我院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也符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导向,属于正向流动。尤其是我院为西部特别是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法律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西部的发展 。

2.形势严峻,途径多样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 79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0万人。这个规模达到了今年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还多,所以今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二是当前经济形势还比较复杂,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总体就业空间不会有明显增大;三是个人择业理念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学生的就业偏好与实际就业之间的矛盾较大。

近几年来,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还有一小部分人比较困难,一些业内人士与学生家长都不怎么看好这个专业。但这是人们对法学专业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的确,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整个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就是这样。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学专业本身出了问题,更不是社会法律人才需求饱和的问题,而是在于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最近几年法学专业就业存在困境,但是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从长远看,法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领域。

90后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他们的就业地域选择更加理性,更多地将高校所在地或生源地及其附近区域作为就业首选地,其主要原因一是90后大学生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不希望离家太远;二是近几年,我国三、四类城市,甚至区县的经济发展较快,通讯、交通、医疗大为改观,返回家乡就业成为趋势。

主要包括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对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应该是进入公、检、法机关。但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设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为法官、检察官,必须在毕业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同学们会发现“毕业证”绝对不是“职业准入证”,司法考试可以说是法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考试,这个考试过关率在10%左右。当然,想进入公、检、法这样的单位,除了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以外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1.生源地分布分析

律师既不像公务员队伍那样难进,又是法律专业的对口领域,是很多年轻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黎律师表示,律师是个经验型行业,收入参差不齐。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靠律师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律师的收入根据工作经验、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领域的不同,有很大差别。按北京的情况来看,顶尖的律师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观的,一年收入1000万不成问题。但大部分小律师和见习律师每年可能只有1万—2万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西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生源比例分别为76.09%、6.84%、5.98%、11.11%,基本符合学院地处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

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向趋向于西部地区或家庭所在地,因此到东部、中部就业的人数低于生源数,而留在西北部就业的人数略高于生源数。

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他们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还有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内部都会设有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物。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的法律实务部门,但一般政府部门对学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够达到的。外企中的法务人员一般年薪10万左右,要求精通英语或某国语言;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年薪在5万—7万左右,但是对于不同的大学和专业也有不同的要求。

分别对临床有效率和PCO2绘制倒漏斗图,见图8、9。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数据点基本分布在对称轴的两侧,且位于倒漏斗图的顶部,但临床有效率的个别数据点在倒漏斗图中下部、PCO2的个别数据点在倒漏斗图线边缘,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移。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其他领域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也是有需要的。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会做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业人员、环境评估、司法鉴定、职业中介、房地产咨询、法制宣传等工作。

三 、学院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

(一)落实教师责任,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我院成立了以学院总支书记为领导核心、以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力、各任课老师为重要力量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队伍。学院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谋求合作,学生管理人员主动给学生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更符合就业单位的需要,实现就业指导与服务“全过程” 和“全覆盖”。同时,学院也对就业经费给予充足保障,加大了就业工作的推进力度。

(二)完善就业理念,开展精品培训项目

法学院的教育传统贵在多元包容与自由发展,以此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提出“多元就业、鼓励创业”的学生发展理念,将就业指导服务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风格融合统一。

太和医院在规模、技术、人才队伍等综合实力方面,当属鄂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而且,经过多年经营,医院也是周边地区急危重症患者就医的首选医院。

特别是配合学校加快就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SYB创业培训”课程,该课程获得法学院学生一致好评,为就业创业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学院打造“延辉创业”系列讲座、“职业素养讲堂”、“生涯导航——学生职业发展全程训练营”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在多元选择中收获成长,在共同成长中体会幸福。

步骤1 按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订单任务复杂度情况对制造任务进行分解,并获得制造任务分解集合MTask1={mt1,mt2,,mtn}。

(三)推进“服务高原”计划

以中华人文情怀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青藏高原本地就业。经过近几年实践摸索,学院将毕业生家国情怀和现实选择有机融合起来,发挥法律人“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倡导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鼓励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服务西部,奉献西部。通过“州院合作、定向选调、全面要求、长远发展”的人才输送模式,学校与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共同实施法律人才引进工程,建立定向选调生或专项人才合作,打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配置两大环节,促使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加广泛和多元。

(四)打造“人才论坛”战略合作品牌

学院广泛与各类企业合作,积极为学生探索就业新渠道。学院发挥自己作为青海省最早、法学教育实力最雄厚的优势,主动为各类企业推荐我院优秀法律专业毕业生,实现了双赢。如我校优秀毕业生李加才让、乔正发分别在黄南州政府、果洛州政府工作,王启全同学在延辉律师事务所工作,于鸿鹄、杨思同学在中铁二十五局工作。我院今年继续与“延辉律师事务所”、“马海军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延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延辉先生还专门为我院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帮助我院学生就业、发展。由于我院的特殊地位,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及青海省司法厅等单位多次直接从我院直接录用毕业生。我院也主动与这些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到这些合作单位就业,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就业质量,也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利益,同时拓宽了我院学生的就业渠道。

萧琼坚决地道:“我要与我羽弟生死与共。”游仓海苦笑道:“姑奶奶,你怎如此固执?这样好不好?我传你武功,候你有了自保之能我带你去见你羽弟。”

(五)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我院积极为学生争取各类创业扶助资金,利用各类平台发布创业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平时开展各类创业讲座和培训,邀请我院毕业的成功人士来宣讲其创业经验。如邀请延辉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王延辉先生分享其创业的经验,指导学生解决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对此也表示很是欣喜,受益匪浅。

(六)全面开通就业信息平台

畅通高效便捷的就业网络渠道,通过QQ群和微信平台,使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尽力做到“及时、全面、准确”。畅通就业招聘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活动。

四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为建立和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学院每年均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学院教育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就业服务的评价。以这些调查为依据,不断完善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根据毕业生的情况科学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规模与计划,同时,为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调整、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就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价值而言,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不仅濡养了一批批中医药学子,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还因其蕴含高尚的人文情怀、倡导“大医精诚”而益于提升医护工作者职业素养,不断丰富自身阅历,追求精湛医术和大慈恻隐之心,对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2]。

一是优化学科结构。学院应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专业的就业市场针对性,使学院学科结构更趋合理。

二是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定期进行市场需求调查,从而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院培养的学生更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

[1]张云辉.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09(9) .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M].北京:时事报告杂志社,2011:35.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890(2019)01-0064-03

收稿日期: 2019-01-27

作者简介: 贾新岚(1973-),女,江苏省铜山县人,讲师(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游 涛

标签:;  ;  ;  ;  ;  ;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2017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