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论文_邢立鹏 张 雪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论文_邢立鹏 张 雪

邢立鹏 张 雪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中学 255400

心理学家恩田彰等在《创造性心理学》一书中把创造定义为: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这个定义准确地揭示了创造的本质。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指: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或找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品质。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内核,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培养大批具有创造力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和启发,并反复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开课设疑,造成“悬念”,能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设疑的技巧。设问“巧”,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设问“妙”,才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设问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旧带新。

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如学习了25℃时呈中性水溶液的PH为7和升高温度有助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后,引出“能否说呈中性的水溶液的PH一定是7呢”的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2.有意急诊。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所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共同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及时给予诊断。如学生在书写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有三类常见的错误:其一,Ba2++SO42-=BaSO4↓;其二,H++OH-=H2O;其三,H++SO42-+Ba2++OH-= BaSO4↓+H2O。教师抓住时机分类设疑:第一类,只生成沉淀吗?第二类,只生成水吗?第三类,物质间的配比关系正确吗?而后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化难为易。

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是认知过程中的“鸿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难点之处进行质疑,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步步启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嚼得太烂喂给学生,更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和盘托出塞给学生,而要善于抓住契机,步步启发,层层引路,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琢磨、有所创造,然后自己解决问题。

5.灵活适时。

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体现其灵活性。它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跳出常规地去思考、探求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重新思考,经过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使知识创新,有新的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对喷泉实验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设问进行思考:为什么要用干燥的容器盛装氯化氢气体?为什么要用圆底的容器装气体?为什么要用烧瓶来装气体?为什么要装满氯化氢?为什么要用氯化氢气体?为什么要用滴管?胶头滴管中不用水不行吗?为何要塞紧?不用石蕊溶液不行吗?把此实验进行创新后,指导学生总结,从中让学生懂得:形成喷泉的条件是造成内外大气压差较大;喷泉颜色是与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有关。在学生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讨论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吻合的重点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且富有思考性和争议性,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有所收益。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讨论的参与者,相机发表一些具有导向性的见解,防止讨论出现“越轨”现象。这种利用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即为讨论代答法。例如,何时要考虑盐类的水解?先把问题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尽量多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要求每组一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作出全面的结论。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在解决个别学生疑问的同时,还给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在信息的多向传递中获取和巩固了相关知识。把问题转移给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宽广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高二学生在学完原电池原理后,我在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活泼金属能否作为原电池正极?学生普遍认为活泼金属在原电池中都是负极,不可能作为正极,因为活泼金属在原电池中失电子的能力较不活泼金属强。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得出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为负极;同样,Fe、Cu和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活泼金属Fe作正极,而Cu作负极。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原电池的本质,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1.改进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那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激疑而提出问题,教师再巧设疑问,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例如,在硝酸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不足之处:一氧化氮的生成不明显;二氧化氮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反应不易停止。进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更合理的实验方案,由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由注射器、青霉素瓶构成的微型实验装置,克服了上述缺点,使实验变得更加简单和明显。

2.设计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学完烃的衍生物,教师安排一节实验课,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鉴别乙醇、乙醛、乙酸,很多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完成了多种鉴别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物质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素质教育指导丛书之七,华语教学出版社。

[2]唐松林《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作者:邢立鹏 张 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论文_邢立鹏 张 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