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论文_杨玉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论文_杨玉春

(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小学 小金县 624204)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会发现孩子们无论是性格或是智力发展上差异都很大。究其原因,无不与家庭教育有关。网上有人说:一个好爸爸(妈妈)抵得过100个老师。虽说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得益于他(她)们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人们津津乐道的“岳母刺字”,也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的将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精神境界和修为。因为学校教育依托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源头。抓家庭教育是抓好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现在社会上补习班、培训班多如牛毛,但唯独缺少家长子女教育的培训班。我建议办一个“好爸爸(妈妈)培训班”。参加对象可以是中小学及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这个班的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方向、方法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及示范作用。

家长有教育孩子的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古人就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说到教育孩子,我认为第一要务是品格教育。古人还说了:“为人者,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说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要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在这个社会支撑体系中才有机会来到人世间的。也是在这个“体系”中成长的。离开了这个体系,喝口水都难。长大后回报社会既是义务,也是责任。我国的文化传统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修身也好,齐家也好,最终还是为了贡献国家。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回报“生我养我”的“母亲”天经地义。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牢固树立人生的这个大方向。这不仅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只有朝这个方向走下去,才能行得通,走得远。否则,必定会四处碰壁。

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还需要学好本领。在“荆轲刺秦王”故事中,荆轲以命相搏,想杀秦王的愿望不能说不强,但“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说明光有报效国家的意愿远不够,还要有为国出力的真才实学。这就要求孩子要学好本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习好,家长又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孩子要学习好,最重要也是关键的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孩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上来。就是通常说的发挥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便于说明,我借喻两种动物习性来分析。一是猪,再是猴子。“上树”就是取得好成绩。从小就要把小孩培养成一只“猴子”而不是一条“猪’。猴子自己就想爬树,也会爬树。如果是猪,它本就懒得爬树又不会爬树,你无论如何使劲帮它,也还是上不了树。小孩有了“猴性”,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大人一点也用不着为他们的学习操心、着急。如果不在培养孩子“猴性”上多多下功夫,就是用百倍的力气也把“猪”托不上树。连“事倍功半”也做不到,只能是“白费蜡”了。

如何培养“猴性”?只有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在教材外,还要经常找些(或自编)故事来潜移默化诱导。不是教他如何爬树,更不是帮他爬树,而是告诉他:在树上有好吃的水果;有小鸟为伴;可以看到蜘蛛结网;树上视线广阔,可看到远处的雪山;飞机在身傍飞,白云在脚下跑;伸手可抓住彩虹的尾巴……等等。总之要突出一个主题:读书就是站上巨人的肩膀上,会使人变得睿智、充实和崇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要把“树”上的境界描绘得无比美好,激发孩子爬“树”的冲动。如果他想往“树上”了,就成功一半。

在培养“爬树”技能方面也要适当努力。就是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读懂教材,正确理解题意。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启发孩子拓宽思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以及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总是难免的。就算是会爬树的猴子,如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最终还是上不了大树。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意志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给孩子讲(或阅读)一些伟人、发明家及革命前辈等等艰苦奋斗的故事;结合生活中,影视上的一些事例,教孩子明白:只有春种,才有秋收;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适当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和完成一些家务劳动,从小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还可以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等等。方法很多,重要的是家长要把孩子教育真正放在心上,要多动脑筋,做个有恒心的“有心人”。

这肯定要挤压家长的休闲时间,但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比买马云的股票回报率还高。只要孩子学习上了路,成绩上去了,自己喜欢学了,三、两年之后,你麻将还可照样打、棋照样下,想钓鱼放心的去钓鱼。真个是:辛苦三两年,轻松一辈子,惠及几代人

以上种种都是措施和“言传”,最重要的是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是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事事都应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出门打麻将(赌博)成瘾,不顾孩子温饱,任其在家率性而为。甚至邀些狐朋狗党来家里大声笑闹或谋划一些歪门邪道。“污潭染出黑石来”,这样的第一任老师带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这类失败的家长,生活中、媒体上都时有所闻。但好爸爸(妈妈)更不乏其例。父母有辅导能力固然好,但没有辅导能力也非无所作为。令我非常佩服的有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只是初识字,却把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博士。凭的是什么?父母因为没文化,吃够了缺少知识文化的苦头,因而非常崇尚文化和有才学的人。这就在子女们头脑里植入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上进心。更有工人的艰苦奋斗作风和顽强拼搏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无声地鞭策着子女们,使他们个个都有了一股子“猴性”,所以都能达到很高的境地。

如何培养孩子艰苦奋斗作风和顽强拼搏精神?现在少儿读物及影视很多。动物们和谐相处,有了困难大家来帮助。这本来没什么不好,但缺少了积极拼搏的精神。

我有一个表侄女要我给她讲故事,我说:有个小孩跟着他的爸爸出海打鱼,遇到了风浪。他们的船被打翻了,费尽了力气,终于游到了一个荒岛上。食物没了,水也没了。讲到这里,我问她怎么办?她说:“向花仙子求救呀。”我说:“花仙子太远了,听不到呼救声”。她说:“叫鲸鱼来帮忙呀。”我说:“鲸鱼不在家,到南极吃鳞蝦去了。”她说:“我也没办法了。” 看得出她的办法都是从童话中学来的。我启发她说:岛上有很多的树,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有的。她说:“啊!可以把树子砍来做成木筏”。我问:“他们在木筏上吃什么?”她说:“可以摘野果呀。”我说,这就对了,遇到困难,首先应该自己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就这样有针对性地给她讲一些故事,目的在于启发她要不畏难、不怕苦,要努力学好本领。

孩子的父母们:打算如何描绘你们手中的这张“白纸”呢?

论文作者:杨玉春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1

标签:;  ;  ;  ;  ;  ;  ;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论文_杨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