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陈彬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陈彬

(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本文以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为案例,提出校园欺凌事件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心理学思考。总结了校园欺凌事件在处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的难题的心理学原因,因此需要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困境有一个明朗到位的心理学认识。文章对如何采取措施突破处理困境,提出了基本原则、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并强调学校营造和谐氛围对破解困境的重要性,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园欺凌;处理;困境;心理学;思考

一、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始末

(一)事件经过

2016年3月19日初一年刘某某同学在学校教学楼遭遇同班三位同学陈某、张某某和李某,因为刘某某平时就经常受同学们取笑,而当天说话的语气较冲,于是三位同学陈某、张某某和李某将刘某某带入课室角落,并对刘某某进行推搡、殴打和语言上的羞辱,时间长达50分钟,导致刘某某大腿、手臂淤青受伤,精神遭受打击。刘某某回家后向家长哭诉了事件的经过,刘某某家长要求学校严惩三位同学陈某、张某某和李某,并追究学校管理责任;三位伤害方学生认错态度不够,伤害方家长认为此事件系学生间普通矛盾,不予配合。

(二)处理过程

一是还原事件真相。学校要求双方学生(还有证人)分别写出事情经过,核实真实情况,双方签字,避免扯皮。并对加害方进行批评教育,加害方学生分别写检讨书,承认错误。

二是及时进行家访。第一时间对被伤害方进行家访,讲明家访的意图,并对学生进行慰问,及时表明学校在事件后所做的努力,表态学校会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相关人员,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是约谈双方家长。告知加害方家长事实真相,表明学校将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孩子进行处分,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处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主要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建议家长主动向对方家长赔礼道歉或赔偿,表明诚意,主动化解孩子间矛盾,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而对于被伤害方家长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强调对方是未成年人,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随意开除学生;开除学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也要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比如如何与同学友善和谐相处,避免引起众怒的行为;遇到侵害及时报告老师求助等。

四是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召开心理班会课,加强班级友爱团结、和谐相处的主题教育,营造和谐学习生活氛围,年段长、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动态,特别关注受害方的情绪,及时化解学生间的矛盾苗头,避免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发生。

二、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的心理原因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兴树认为,校园欺凌即一个或几个小霸王针对一个受气包进行长时间或有计划的殴打、辱骂、排挤、勒索,给施害方带来畸形快感,给受害方带来深度、长久的心理伤害。校园欺凌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需要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其产生与社会各界的认识以及中小学生内在心理因素有较大关系。在解决此类校园伤害事件时,往往面临诸多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的难题,因此需要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产生的心理原因有明朗到位的认识。

(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首先,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施害方往往不以为然,有些孩子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其次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差,这也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是做事不讲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诸如此类的社会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家长忽略心理教育。校园欺凌的根子往往在家庭,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也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模仿。另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淡化对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的教育。校园欺凌特别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不反抗的孩子身上。而这些孩子往往是在家中经常遭受家长打压自尊的孩子。

(三)社会舆论压力巨大。学校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将远远超出学校的教育范畴,成为社会关注、家长关心、教育部门担心的焦点,有的甚至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果经过媒体报道,往往反响激烈,跟帖不断,引发激烈讨论,对学校在处置此事件过程中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三、突破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的心理学思考

刘兴树教授认为,校园欺凌事件具有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三个基本特征,不同于学生间的玩笑、个别冲突和暴力伤害。所以如何采取措施突破处理困境,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原则。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依法原则,即学校要树立依法办学观念,一切依据法律要求解决问题。其次是客观公正原则,学校不要隐瞒真相,要还原事实本来面目。再次是合理适当原则,对于学生家长的失当要求也要给予反驳。最后是及时妥当原则。学校应当订立《校园反欺凌预案》,出现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快速做出处理。

(二)处理程序。出现校园欺凌事件,首先要对被伤害方学生进行及时救护,学校医务室第一时间介入,必要时及时拨打120,对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其次要开展调查,对双方学生和见证人进行及时调查,避免拖延。

(三)处理方法。首先是报告,最好做到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即书面报告上级,不可隐瞒事实真相,如实汇报;其次是协商,学校要善于做好中间人,不能满足无理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经济赔偿,但是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无关的赔偿,只赔偿经济损失。再次是做好调解,要善于进双方家庭家访以解决问题。最后是诉讼,学校要特别注意搜集证据,找寻法律依据,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校法律顾问要及时介入,并协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四)营造氛围。注重树立良好的校风,培育中小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良好的校风会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学校应优化教育行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厌学情绪,对有暴力、攻击倾向的学生应多强调欺凌行为的危害,加强教育管理,对其欺凌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学校应该是一个可以愉快学习、活动的场所。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存在感和自我实现的喜悦,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之间会互相尊重,互谅互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几率。学校通过良好校风建设,消除学生的攻击性心理倾向和提高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

校园欺凌事件的妥善处置,是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题。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干预要从其产生的内部根源着手,加强学生心理的干预。我们必须重视学校的反欺凌教育工作,了解校园欺凌处理困境的心理原因,我们要集结家庭、社会和学校心理教育合力,结合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采取得力的心理干预措施,突破困境,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反校园欺凌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唐良平.学生人参上海安全事件的应对PPT.湖南师范大学.2017

[2]刘兴树.校园伤害的法律处理PPT. 湖南师范大学.2017

[3]李瑞昌、安全.在观念和行动之间[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钟科.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校长阅刊.2008(2)

[5]张恩友.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2016(1)

论文作者:陈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困境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陈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