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论文_李宏伟

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论文_李宏伟

李宏伟 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中心小学 1624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095-0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内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同学们都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但这个天平太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架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探索一些知识。

先让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目标(课间出示目标)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本节课的目标了,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完成目标。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用天平来称两个苹果(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课件出示:一个菠萝)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想不想来猜一猜?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两边的质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可能会两个苹果的质量多。

师:他的意思是这样的——课件演示。这样的结果表示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生2:可能会一个菠萝的质量多。

师:你的意思是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生3:可能会两边的质量一样多。

师:他又是这样想的——课件演示。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

师:看来,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2、师: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苹果每个300克,菠萝600克)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

生:天平平衡。

师:对,天平平衡,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300×2)是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是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刚才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写出了一个等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等式。

3、师:如果老师把左边的两个苹果换一换:课件出示:苹果每个240克,

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课件演示称的结果)

师:这样的结果你又能用一个怎样的式子表示出来呢?

生:240+240<600;600>240+240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天平左边加一个物体,天平平衡。刚才的过程你能描述出来吗?

生:……

师:这个小方块的质量还不知道,是一个未知数,怎样来表示这个未知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明确: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如x、 y……

最后商定用最常用的x来表示。

师:天平平衡,你想到了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生:240+240+ x =600

师:这个式子也是——等式。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

生……

师:我们用不同的数学式子表示出了天平左、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好多同学还不过瘾,还想说呢!不急,还有机会——

4、根据天平图,列出式子。

师:这里还有四幅天平图,请你仔细观察后,用式子把天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

5、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情景,也可以像刚才的天平图一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有兴趣看看吗?

二、引导分类,概括概念。

1、引导分类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式子,在你们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和黑板上一样的式子,请你们先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讨论,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呢?

学生交流:

⑴第一次分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按“<”、“>”、“=”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

△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两类

△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这些式子进行了分类。是呀,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的收获就会更多!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重点研究等式,按是否是等式来分的同学已经找到了等式,那用其他方法分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很快地找到等式,行吗?请把不是等式的式子放到课桌里。

⑵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师:仔细观察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如果有,请你们再把这些等式分分类。

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

2、概括概念

当有学生说到一类等式中有未知数时,

师:他的发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

师:这些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含有未知数的)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看书63页。对方程(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师:指着等式,这些为什么不是方程?

生:……

师:再指边上的不等式,这些又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

师:看来,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未知数”、“等式”两个词语下面画上红圈)

三、分析练习,巩固新知:

师:数学知识的联系就是这样密切!刚才我们关注了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请看大屏幕——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师:通过探讨,对于方程,同学们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的方程!

师:在最后的几分钟,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方程的历史!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内容: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同学们都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但这个天平太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架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探索一些知识。

先让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目标(课间出示目标)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本节课的目标了,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完成目标。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用天平来称两个苹果(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课件出示:一个菠萝)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想不想来猜一猜?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两边的质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可能会两个苹果的质量多。

师:他的意思是这样的——课件演示。这样的结果表示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生2:可能会一个菠萝的质量多。

师:你的意思是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生3:可能会两边的质量一样多。

师:他又是这样想的——课件演示。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

师:看来,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2、师: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苹果每个300克,菠萝600克)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

生:天平平衡。

师:对,天平平衡,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300×2)是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是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刚才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写出了一个等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等式。

3、师:如果老师把左边的两个苹果换一换:课件出示:苹果每个240克,

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课件演示称的结果)

师:这样的结果你又能用一个怎样的式子表示出来呢?

生:240+240<600;600>240+240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天平左边加一个物体,天平平衡。刚才的过程你能描述出来吗?

生:……

师:这个小方块的质量还不知道,是一个未知数,怎样来表示这个未知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明确: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如x、 y……

最后商定用最常用的x来表示。

师:天平平衡,你想到了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生:240+240+ x =600

师:这个式子也是——等式。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

生……

师:我们用不同的数学式子表示出了天平左、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好多同学还不过瘾,还想说呢!不急,还有机会——

4、根据天平图,列出式子。

师:这里还有四幅天平图,请你仔细观察后,用式子把天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

5、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情景,也可以像刚才的天平图一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有兴趣看看吗?

二、引导分类,概括概念。

1、引导分类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式子,在你们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和黑板上一样的式子,请你们先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讨论,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呢?

学生交流:

⑴第一次分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按“<”、“>”、“=”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

△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两类

△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这些式子进行了分类。是呀,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的收获就会更多!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重点研究等式,按是否是等式来分的同学已经找到了等式,那用其他方法分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很快地找到等式,行吗?请把不是等式的式子放到课桌里。

⑵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师:仔细观察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如果有,请你们再把这些等式分分类。

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

2、概括概念

当有学生说到一类等式中有未知数时,

师:他的发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

师:这些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含有未知数的)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看书63页。对方程(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师:指着等式,这些为什么不是方程?

生:……

师:再指边上的不等式,这些又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

师:看来,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未知数”、“等式”两个词语下面画上红圈)

三、分析练习,巩固新知:

师:数学知识的联系就是这样密切!刚才我们关注了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请看大屏幕——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师:通过探讨,对于方程,同学们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的方程!

师:在最后的几分钟,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方程的历史!

论文作者: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论文_李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