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授之以渔”如何贯彻落实论文_黄会凯

浅谈“授之以渔”如何贯彻落实论文_黄会凯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栾城校区 黄会凯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呢?那么,就需要教师不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授之以渔。

课堂上,教师要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渔”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授之以“渔”,谈谈自己的切身感悟。

首先,从观念上,要与学生探讨“授之以渔”的重要性

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在古代是指士兵吃的粮食和喂马所用的草料。这是古人对打仗总结出的经验。粮草是打赢战争的关键,士兵上前线,必须保证充足的粮草、畅通的粮道。否则就得“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了。借鉴这句古话,我们的学生需要面对的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在如何学习上,教师可以先从思想上告知学生,为什么要得到“鱼”的同时,更要得到“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授之以“渔”的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有些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成绩反而会不如想象的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只是在得到“鱼”,而没有领悟到“渔”,而高中的数学恰恰是急需要这个“渔”的。

第二,拟好“抓渔”的提纲,方便学生“照葫芦画瓢”,约定俗成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师帮助学生拟好自学提纲是培养学生“抓渔”习惯最好的“葫芦”。有了这个“葫芦”,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有了这个“葫芦”,学生就能够明确如何找到一节知识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的知识内容;有了这个“葫芦”,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从而能更有效地把握这节课所体现出的知识和方法。

那么这个“葫芦”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对教材这节课内容的初步认识都有哪些;

(2)复习回忆并记录哪些旧知识和这些新知识有联系;

(3)列出教材中这节课,每一块内容都讲了些什么,哪些是重点要掌握的;

(4)列出自己不太理解的问题,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5)做好自学的笔记,可适当做些批注,勾画出定理、定义、公式等概念叙述中的关键词语;

(6)尝试练习,可试做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或试着写定理的证明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并且做好点评记录,是现代学习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读中感知、在思中感悟、在做中体验,就能把“学、思、疑、知,变,用”连结在一起,会给学习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第三,抓学生的自学笔记,即是抓学生画的这个“瓢”是否还需再进一步完善

这一环节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葫芦”画好这个“瓢”,最初是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逐步地,对教材中容易遗漏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和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等都要在自学笔记中有所反映。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只要求作出提要式笔记,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可。

第四,加强对练习的巩固与反思,并总结到自学笔记中

适当的练习不仅有利于检验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便作出及时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读、思、练、考”这种连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练习时多反思这些题和书本知识的联系,并形成书面文字,转化成自己的方式加以掌握,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把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推向高潮。

依据“勤练习,快反馈”的原则,教师要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小练习的批改、反馈和深刻的反思,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记录和讲评。经过练习,学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而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问题,则采取个别交流来纠正错误。

最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要经常复习,加以巩固,熟以致用

其实很多时候影响我们成绩的,不是我们的知识点还有什么欠缺,因为经过教师的讲解,在知识层面上,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差距已经不会太大了。而最终决定我们成绩的,就是我们在考场上对知识、方法、计算的熟练把握,知识上、方法上或计算上的一点不熟练就会造成不理想的结果。要想对考试做到游刃有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做过的题的解题思维逻辑搞清楚,经常复习并加以熟练。

总之,通过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自学志向,养成自学习惯,掌握、完善自学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去获取知识,学会怎样学习。

论文作者:黄会凯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浅谈“授之以渔”如何贯彻落实论文_黄会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