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_蒲志强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_蒲志强

蒲志强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266700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正确理解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而切实打好学生作文基础,对语文教学改革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应从何下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而完成的习作性的练笔作业。而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又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个认知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材料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

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握好:1.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2.小学也要学常用的应用文;3.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5.要引导学生通过修改和评价作文,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转变观念,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起草→修改→成文。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来安排教学的,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加大教师作后指导的力度,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变“教”为“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整节课的辅导变为:老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指导,启发思路,学生用四分之二的时间动笔写作,留下四分之一的时间点评、修改。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练,再借助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然后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导学(群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点拨(善于抓住关键加以指导)→个别指导(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给予不同辅导)→修改(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点评时抓住表现个性的童心童趣的文章进行研讨)→再修改(把修改的过程变为学生作文能力渐进的过程)→成文。它优化了课堂教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均能当堂完成习作。这充分说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使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三、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写什么”,而“怎么写”的问题应在阅读课上渗透。这样也符合心理学原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曾提出了七条读写规则:1.在阅读中学习解题,在作文中练习审题和拟题;2.在阅读中学习归纳中心,在作文中练习表现中心;3.在阅读中练习分段、概括段意,在作文中练习怎样拟写提纲;4.在阅读中学习区分文章主次,在作文中练习怎样安排详略;5.在阅读中学习捕捉中心段 ,在作文中练习怎样突出中心;6.在阅读中学习品评词句,在作文中练习遣词造句;7.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观察,在作文中指导观察方法。这样练习写作,就揭开了读与写之间具有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阅读课入手,进行写作训练,这才是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

四、出好题目,开拓视野

俗话说得好:“好题一半文。”这充分说明,好的题目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思维,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好的题目与文章珠联璧合,相映成辉,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如果题目假、大、空,就会使学生感到“老虎吃天——没处下口”。因此,在相同的题材下,教师要多视角地思考、设计新鲜生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在指导“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习作时,这个题目要求所选的材料必须是印象深刻的,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可命如下题目:《这次我玩得真开心》、《老师来我家》、《芝麻官上任》等。这样的题材源于生活,作文就生动多了。

五、用成功教育激发写作热情

对于学生,我们一贯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每一次批改完学生的日记或习作练习,我都要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片段在班上读出来让大家互相学习,并组织评议,促使小作者把文章修改得更好。每次学生们都希望老师读自己的文章,因此,只要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有一句或几句话,我们都要在班上读出来加以欣赏。特别是那些较差的学生,更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创作的欲望。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不是当负担。”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而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论文作者:蒲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_蒲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