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建筑施工图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而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机构和部门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BIM是新的软件;对于硬件厂商来说,BIM是一款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和图形卡;对于设计机构来说,BIM是管道合成,自动绘图和异型设计的工具;对于承包商来说,BIM是一种4D/5D,在施工现场跟踪的方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BIM是一种能够控制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并能反映整个项目信息的多功能工具。本文对建筑施工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BIM;施工图;技术方法;施工指导
1、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问题
1.1 总平面图问题
中小设计单位因为相关设计人员不依照总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忽视设计规范导致设计总平面图的时候出现问题。国家为了不断规范设计建筑总平面图的技术,颁布了《建筑工程设计编制深度的规定》,实际应用的时候因为多种因素导致不少设计人员不能依据设计规范设计施工图,严重的都不知道存在设计规范,导致设计施工图的时候经常出现问题。设计建筑施工图纸的时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平面定位建筑,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往往由于设计人员不重视定位部分设计,导致会出现设计问题,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和进度,还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设计图纸有时候不能在网格上进行设计,缺少针对性,也会给实际的施工阶段带来问题。
1.2 防火设计问题
实际设计施工图纸的时候,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形成防火设计问题,在设计总图的过程中,消防车道宽度和转弯道路半径应该完全满足设计规范,但是实际设计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不能在设计条件基础上合理设计施工图。
1.3 节能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设计,然而设计建筑施工图纸的时候不少都会忽略设计节能,导致不能正常选择节能材料,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耗较大,浪费大量资源。
2、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要点
2.1 严格依照规定规范设计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制定了相关规定帮助建筑企业规范建造,建筑企业应严格依照规定来规范设计施工图纸,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性。首先,设计图纸之前应严格勘测现场,测量相关场地,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自由设计;其次,我国建筑相关规定中必须建造的装置必须在设计中得到重视,例如,建筑楼层中设计帮助残疾群众和老年群众的无障碍设计,还有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建筑设计防火通道和防火装置等等。这些设计可能相比建筑来说比较不重要,但其作用不可小觑;最后,在设计施工图纸时,应该严格遵守我国明确的法律法规,不能过分听从建筑单位的需求而不切实际。例如,我国明确指出,高层建筑禁止建造幼儿娱乐场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防止出现幼儿在娱乐场所玩耍不慎从高层掉落的安全事故,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来进行设计,不能为了吸引用户而建造含有安全隐患的建筑。
2.2全面细致的进行施工图的设计
建筑设计中施工图的设计是最后的阶段,施工建设的依据就是施工图,并且施工图能够将建筑创意的意图整体展现出来,其具有很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承前性、严肃性、精确性、复杂性以及逻辑性,施工图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建筑进行指导。近年来,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逐渐地提升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往往对节能计算书对应的节能构造措施是否到位,节能专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给予严格地规范和检查。若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施工图设计的细致性进行思考,施工图的图文表达需要清晰明了,对图幅的大小进行恰当的选择,不仅使施工图的设计同其它的专业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现场施工人员准确地读懂施工设计图纸,进而将施工建设的效率提高,将项目建设的周期缩短,与此同时使工程建设的成本得以减少。
2.3注重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想要使施工图的设计具有更高的水平,就必须重视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建筑专业需要注意的问题为:
(1)标注出房间的名称、防火门的类别以及建筑的出口和入口。(2)使用同±0.000 标高相对应的绝对标高值对建筑的屋面、地下车库的最底层地面进行标高。(3)对消防电梯前室、楼梯前室以及合用前室的面积大小以及其间使用的排烟形式加以明确,若使用的是自然排烟的方式,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前室应当设置面积不小于 2 m2的开启外窗,而合用前室来讲,其面积不能小于 3 m2。(4)针对一些每层含有较大面积的建筑物来讲,需要对防火问题注意区域的划分,并明确的标注出防火分区的具体面积。(5)对厨房、阳台以及卫生间等经常受到水与非腐蚀性液体侵蚀的楼地面要明确标出楼板降板的高度,还要明确的标出地面排水的方向及排水管道的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对于塔式住宅、一类公共建筑以及超过32 m 高度的住宅的二类公共建筑等,需要对消防电梯进行明确的标注,同时对设置台数也要明确的标识出来。(7)当地下室的顶板进行了绿化屋面的覆盖时,需要对种植土的深度以及降板的高度进行明确的标注。(8)在总平面图上需要将场地排水的坡度与坡向明确的标注出来。(9)将地下车库顶板上的消防车道以及消防扑救场地占据的面积进行明确的标注。(10)需要考虑公共疏散走道的宽度能否满足消火栓的安装需求,以及这个宽度是否会对有效疏散造成影响。(11)对空调室外的机位进行明确的标识。当这些要求满足之后,最后需要做的就是对各个专业进行资料的相互提供,并且还要使资料的互提保证及时和准确,只有使资料保证了准确性才能使施工图设计不会出现反复修改的现象,并且使设计的进度得到有效的保障。
3、BIM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规应用方法
3.1 BIM工作团队组成
在传统的BIM施工图设计中,准备BIM工作的条件首先包括:建立BIM应用环境,如准备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建立协同设计平台;建立BIM应用设计小组,如设计审查小组、施工承包商二次深化设计小组、施工成本费用控制小组、物资资源管理小组、项目工期和进度管理小组;确定BIM应用协调部门负责BIM的全面管理,如顾问公司代表建设单位担任BIM项目经理负责BIM应用的技术、管理和协调问题。其次是开发BIM工作流程,如原设计院的设计团队将二维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BIM文件,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信息。其他单位随后进行干预。
3.2 BIM模型深度要求
根据合同建模深度要求的要求,如: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达到LOD300的深度水平,全部反映在模型系统中,相关部件,部件给出的材料类型和成本信息。随后,二次设计单位等设计单位根据原设计单位的BIM模型和分包设计任务,对合同范围内的内容进行设计、建模(如玻璃幕墙、钢结构遮阳篷、地下车库遮阳篷、大型标识等),经过模型整合、复审后,交到甲方进行施工。
LOD被定义为从概念设计到完成设计的五个层次,足以定义整个模型过程。但是,为了给未来可能插入的级别保留空间,定义一个100到500的LOD。在BIM的实际应用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项目的具体目的来确定LOD级别,并根据不同层次总结的模型精度要求确定建模精度。可以说,LOD让BIM应用程序有据可查。
3.3 BIM团队协作平台
传统BIM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施工单位尚未使用BIM,软硬件及人员配备不足、施工单位开展BIM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原设计单元,二次深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有BIM应用能力的情况下,BIM需要统一软件系统,统一的软件版本,以便读取不同设计单位的成果。假设所有的单位选择Autodesk软件,Revit软件版本也需要相同。因为BIM导致各种版本的软件兼容性不好,比如Revit软件对于其各种版本的软件不兼容,即新版本的软件无法读取旧版软件的结果。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需要相当,根据甲方的要求,需要相同的文档目录结构,文件命名规则、组件命名规则和文件存储格式。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BIM应用过程中,将根据各自的业务方向,针对性的为客户,重点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当多个企业面对同一个具体项目时,发现各个企业所拥有的软件、硬件和工作模式存在差异,兼容性不够理想。在相互傳递设计结果的过程中,信息的损失相对较大。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各单位统一软件、系统,难度较大。
4、BIM在施工图设计中的改进方法
鉴于传统BIM应用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应用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施工单位或施工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代表施工单位主导BIM的应用,在施工单位的授权下,BIM工作室由设计单位组建和管理。设计单位提供BIM技术人员、硬件设备、软件和协同设计平台,详细实施BIM设计工作;其次,安排设计技术人员,施工单位和其他技术人员协助设计BIM工作。BIM版权属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负责BIM系统的质量。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成果。合作关系对于施工单位聘请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BIM设计工作,其工作范围可能包括原始合同,也可以签订。
5、结束语
BIM技术可以改善项目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果,减少信息反馈数量,减少设计变更、简化施工协调等问题,可以更直接的影响项目相关单位的工作,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非常关注这个优势。通过对现有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到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BIM应用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设计师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BIM设计。此时的BIM模型需要相互碰撞并达到LOD300的深度。该模型与二维CAD图纸信息一致,清除模型中未使用的项目和其他参考。BIM模型经过业主审核后,交付施工阶段使用。
目前BIM在建设领域的应用表明BIM在建设领域的实施价值,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BIM应用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BIM在施工中的实施方式和方法。并预测BIM在建筑领域近期和远期的应用前景。在整个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BIM都可以从项目的规划阶段进行干预。随着项目设计的深入,随着项目的建设进展到项目建成投入运行,BIM将开始带回施工单位。BIM可以在整个周期内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协助施工单位控制成本、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施工进度、节约材料、确保项目的安全和成功。
参考文献
[1]邓荣光,马欣宁.大型桥梁的全景可视化综合管理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5-03-10.
[2]龙文志.建筑幕墙行业BIM贯彻十二五规划的思考和探讨[J].门窗,2011-01-20.
论文作者:黄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施工图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模型论文; 软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