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论文_高红芬,李俊丽,蒋建芬

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论文_高红芬,李俊丽,蒋建芬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目 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观察。方 法 对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规护理与使用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进行循证及综合分析。结 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的患儿,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 82.46%和98.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率和无效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5.79%和1.75%,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小儿腹泻;穴位贴敷;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临床以患儿的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所改变为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生长发育【2】。目前我国现状的治疗均以抗感染,补液为主,腹泻轻者虽能自愈,而重者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酿成严重后果,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医药在治疗腹泻中显示出它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患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收治的患儿腹泻患儿的综合护理中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收治的急性秋季腹泻患儿均符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内科学分册》【3】。将228例患儿随 机分为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14例。治疗组中男59 例,女55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6个月,平均(12.00 ±2.5)个月;病程1—3 d。对照组中男64例,女50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6个月,平均(12.10±2.20)个月;病程1~3 d。两组患儿在症状、性别、年龄和病 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

2治疗与护理方法

2.1对照组从调整饮食,纠正脱水,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护理【4】。(1)如无严重呕吐,不需禁食,母乳喂养者只需停止辅助食品,人工喂养或断乳者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豆浆等。呕吐严重者禁食6—8 h,禁食期间静脉补液,饮食应逐渐恢复。(2)口服平衡液,腹泻时患儿失水增加,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且少量多次,易于胃内吸收。(3)思密达药物口服。(4)密切观察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做好基础护理,防止红臀及口腔溃疡的发生。(5)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奶瓶、奶嘴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为患儿按摩腹部等。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医院自制方药片(组成:丁香、肉桂、、五倍子、白胡椒、石榴皮、紫荆皮、石菖蒲等)置于超声机器内,取穴位神阙穴、足三里等穴位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订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用药24—48 h,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 或恢复至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消失;有效:用药48~72 h,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 h后,腹泻次数仍>2次/d,或情况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结果

3.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的研究组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有效率和无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4讨论

4.1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 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个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10月至次年1月【5】。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该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6】。

4.2我院自制的中药贴片中所含的丁香辛温入胃脾经,有温中降逆的作用,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7】;肉桂散寒止痛,白胡椒亦可治 疗呕吐、泄泻;五倍子、石榴皮涩肠止泻,紫荆皮、石菖蒲则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效。神阙穴位于脐部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8】。可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 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能调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刺激该穴使阴阳调和,气血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9】。同时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将超声、电疗、热疗、灸疗、穴位治疗、负压拔罐等作用于一体,可以软化组织,增强药物渗透,促进炎症吸收,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给、激发受损组织再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超声导入是指利用超声波为动力促使药物透过完整皮肤的一种物理促渗方法。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空化效应能够使皮肤的角质层细胞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药物透入体内。其电致孔是用瞬时的高电压脉冲在皮肤角质层的质脂双层打出暂时的可逆性水性生物孔道。这些通道的形成为药物的导入提供了途径,使药物能直接穿过角质层被毛细血管吸收。因此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相互配合可使药物沿经络系统直达病灶,具有用药量小而疗效高的特点,可缩短常规药物治疗的时间。促进了小儿对中药制剂的吸收。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配合,从而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促进治疗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值得大家探讨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燕.综合护理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82—83.

[2]赵淑玲.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54-155.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内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10.有关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4]麦润婵.秋季腹泻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18):92-93.

[5]汤艳华,翟香梅,于斌等.全面护理干预缩短小儿秋季腹泻病程效果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86.

[6]陈芝玲.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当代医学,2008,15(14):105-106.

[7]董宇翔,王辉奇,张二力.肠炎康配合贴脐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35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8):22-23.

[8]张书红,赵煜,夏志伟.复方丁香开胃贴贴脐治疗幼儿急性腹泻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6):404- 405。

[9]陈海燕.中药敷贴神阙穴及足三里注射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143.

作者简介:高红芬,主管护师;李俊丽,主管护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蒋建芬,副主任护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

论文作者:高红芬,李俊丽,蒋建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联合超声脉冲电导透入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论文_高红芬,李俊丽,蒋建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