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论文_刘福祥

新课程下对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论文_刘福祥

刘福祥 山东省寿光中学 262700

摘 要:探索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数学的减负增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剖析课堂结构与学习规律,让教师上课讲述有度,让学生学习有法可依,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数学学习以外的生活实践等方面。

关键词:教与学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笔者知道: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中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与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未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因为自己多花了精力而更好。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变主演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

2.让学生学会主动性和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学习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有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对于数学学科,“数学体验性学习”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适度体验水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

3.合作互动性学习。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可以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进行。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二、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由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题。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为学生设计创新性的练习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数学方法的思考,以及数学知识结论的推导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改进评价方式

1.注重对学生学科过程的评价。主要将以往注重学生之间比较的“横向评价——甄别与选拔”转向为学生个人发展的“纵向评价——激励性评价” 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在数学课程的领域中,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等的理解水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特别地,对概念掌握的评价应注重理解,不应单纯地考查对概念的记忆;对计算能力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 能否依据算法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

2.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学习中多数学生可能在单元或学期结束时达到规定的程度,而有些学生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的评价,强调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强调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实际上强调的是对学科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以往的教学和评价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是与例子结合在一起的。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一个方法是基于一个更一般的对问题解决性质的理解,即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学科内部或外部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学科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用学科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从有意义地使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中获得信心。

参考文献

[1]刘茂金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5)。

[2]周卫锋 许小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价值工程,2011,(1)。

[3]钟启泉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刘福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新课程下对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论文_刘福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