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罗翠萍

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罗翠萍

摘要: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育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只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的拥有正确的信仰,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学阶段就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需要教师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将德育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教育途径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构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德育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教师和学校以及家庭之间,都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

1、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德育是现阶段我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会影响学生终生,因此,良好的德育教育会给学生的内心埋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用行动去“浇灌”,是自己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事物产生好奇的关键时刻,由于身心发展的特征,小学生喜欢通过模仿来认知事物,因此,在这一时期,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注意自身言行,在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影响,从而通过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德育品质。

2、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思维活泼,精力旺盛,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在行事过程中往往依靠自身的主观判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是他们探索未知的阵地,这就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但在实际情况中,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单方面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只是注重了氛围的营造,没有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实践。从而造成了学生兴趣低下,没有兴趣的局面。因此,要想针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师应当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再做出有效策。

3、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利用榜样的力量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教师的身份,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榜样,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规范自身言行,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引导来帮助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蛮横,言行举止得体,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校时间较长,除了上课,教师在课下的言行也在无意中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为学生塑造榜样,号召学生的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风气,例如,学校可以设计“德育标兵”奖项,通过班级民主评选的方式来产生“德育标兵”,号召学生向“德育标兵”学习,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部分学科的,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是管穿学生的整个教育教学种中的,德育教学在每一科目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知识的传授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将德育教育和知识联系能够使学科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德育行为规范,例如在小学语文中,让学生通过古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利用古诗文执行包含的德育进行渗透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除了语文,数学也是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出学生的严谨求实态度,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也是德育品质的渗透教育,除此之外,其他科目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学的观念,只有正确的观念才会产生正确的行动,每科教师都要有正确的认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和本科目的特征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问题,制定教学策略,才能使德育教学在学科渗透中最大化。

(3)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根据地,同时,班级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建立起和谐的班级,学生才能在班级中有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能使学生通过友好的交流形成德育品质,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才智,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的班级才能满足学生的德育发展要求。

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提出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使用这样的方法来这满足学生在德育品质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班级的民主性,为学生的德育培养打造良好平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身行为,同样,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站在同样的地位上,是与自己处于平等关系当中的。这不仅有利于德育的渗透,而且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班规的反感,增强其接受度。

(4)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回到家中,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来促进品质的培养,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学校应当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双方共同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

结语:

德育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新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品质进行长期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1]于 泳.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9(04):178.

[2]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06(11):80-81.

论文作者:罗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罗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