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及配置论文_刘丽微

解析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及配置论文_刘丽微

哈尔滨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植物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植物的选择搭配是否存在不合理,都会影响到风景园林建设的美观度,并且对建设质量以及社会城市价值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此外,在实际建设当中,相关人员在进行植物选择的同时,需要先考虑到气温以及当地习俗等的实用性,从而保证在选择植物时可以让人们更加的喜欢接受。本文以下针对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配置

引言

风景园林建设能够为城市环境增添一份美丽,为居民生活增加一丝绿。为了进一步促进风景园林施工的有效价值的发挥,务必要合理的选择并配置好风景园林中所使用的植物,在立足于风景园林一般要求的同时,还要对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以及美观性予以充分的考虑,才能够为人们营造更为自然和美观的园林空间。

一、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目标

1.1 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是由环境、文化、市民素质、基础设施等要素共同决定的。城市园林中选择的植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犹如雕塑、建筑物等,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间接传播城市文化,记载地区历史。每一个角落的植物文化都会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更是如此,体现出了地区的植物文明。

1.2 展现出意境美

意境美包括生态意境美和人文意境美,但都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等相关。中国历史闻名世界,灿烂文化享誉国际,其中在无数首诗词或者民俗中都体现了植物的人文化、人格化,如“岁寒三友”,即竹、松、梅是理想、气节、坚贞的象征。在风景园林配置中也可利用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意境美。

二、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植物选择的科学性要考虑植物的生态性、互惠共生性、植物生长性能、乡土性等。

(1)生态位特性。每种类型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在绿地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特征,科学地选择植物种类,实现藤、草、乔、灌、地被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选择不同高度、季相变化、颜色和生活型植物如旱生、常绿落叶、针阔叶、水生和地生等,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防止种间的直接竞争,构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功能健全、生态平衡的复层植物群落,物种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补充,有利于可以形成优质植物景观,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度、植株大小等差异很大。在风景园林施工前,要根据成年树木及树冠的大小来确定植物的种植间距,不同植物选择不同种植间距。若种植密度不当,会使植物景观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在多种植物复层群落结构中尤为明显。例如,落叶乔木的生长速度较快,个头高大,经常引起灌木及小乔木的畸形、偏冠生长;在灌木和乔木搭配中,灌木会侵占乔木生长发展空间,因此出现“烧膛”现象,乔木枯黄直至死亡。在植物配置中,地、草、灌、乔的比例应各占25%。

(3)互惠共生。在绿化植物中,兰科、豆科等不少植物有和真菌共生的情况。例如,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可能是另一种植物发展的营养液,白蜡、皂荚、七里香等植物生长在一起,会促进对方生长。但一些植物是不能种植在一起的,如苹果树、胡桃树、松树与白桦等,树种的分泌物会对对方造成不利影响。

(4)乡土性。由于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一般在当地都会有较好的发展,适应性较强、生命力旺盛,可以防止病虫害爆发。在园林景观选择中要适当选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乡土植物,提高其他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示地方资源、景观文化的本土性、自然风貌等,创造出地方风格;不能引进具有侵害性的物种,以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观赏性原则

植物的观赏特性包括4 个方面内容,植物外形、大小、质感与色彩。

(1)植物大小。植物大小会影响植物的结构关系、空间布局、设计思路等。在园林布局中需要根据植物高度、大小来确定植物之间的间距,力求展现出多样性和统一性。植物的高度影响着园林景观层次,所以在植物选配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植物的大小。

(2)植物形状。植物外形影响植物的布局与构图。植物的形状可以分为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特殊形和圆柱形。圆柱形植物可以提升空间高度的感觉和垂直感;圆球形植物无方向性的引导视线,不会破坏整体布局的统一性,外形温和圆柔,可以与其他形状配合,如榆叶梅。垂枝形植物可以引导视线,如垂柳。圆锥形植物是视觉景观的重点,和圆球形植物搭配起来十分抢眼,如水杉、雪松等。

(3)植物色彩。色彩会带给人们心理联想,冷色可以营造出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暖色可以营造出一种喧嚣的环境。我国的园林强调恬淡雅静、朴素合宜、含蓄隽永,在人们心中形成独特的心理联想,符合国人的心理、情调。

(4)树叶类型。树叶类型包括树叶的持续性和形状,这个和色彩有一定关系。树叶可以分为3 种类型,落叶型、阔叶常绿型、针叶常绿型。落叶型突出季节性变化,在选择时要重视植物的可变因素,如色彩、外形、密度、生物学习性。阔叶常绿型植物的叶子几乎全年深绿色且具有反光性能,在月光、阳光下都会显得更光亮。选择该树种要考虑其叶丛,因为叶丛也会影响到该树种的观赏性、季节交替性和协调性。

(5)植物质感。植物质感是指群体或者单株植物直观性光滑感、粗糙感,受到枝条长短、叶片大小、植物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也会影响到整体布局的多样性、协调性、视觉感,在远距离与近距离的观赏效果大不相同。

三、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法

不同的配置方式会产生不同观赏效果,形成不同的城市景观。风景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主要分为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

3.1 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配置包括对称性、列植式、交替配植式、分层配植式。对称配置是首先确定一条轴线,两侧的植物品种、间距、植株大小等都一致,可以强调主题,为主题的陪衬。列植是把同种类型、同龄植物根据特定株距进行带植。当株距较小时,树木可以起到屏障效果,分割和重新组织空间。交替配置是用两种类型的树木排列种植,但两种树要有一定的对比性,如体型、色泽上。分层配置是把高度不同的植物进行配植,如草、灌木、乔木等相互配合、相互衬托、相互衔接,还具有防护隔离作用。

3.2 自然式配置

自然式配置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和林植。孤植可以作为风景园林中的独立庇荫树,具有观赏性,也可以为了构图需要,显示出树木的个体性,是某个区域空间的主景观,如大草坪上。对植指不对称栽植,轴线两侧植物在重量感上保持平衡,但植物品种、体量完全不同;丛植由多株同种或异种植物不等距离的栽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可以作为背景、主景或者隔离措施,可以表现出个体美和群体美。群植是数种灌木、乔木和一两种主要乔木搭配在一起,形成大面积的树木群体,色调鲜明、层次丰富。林植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呈现出一定的密度。林植中要考虑郁闭度,密林的郁闭度为0.7~1.0,疏林郁闭度为0.4~0.6,不同郁闭度的林植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应用在园林不同区域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的选择与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相关的建设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从而使所选择的植物更加适合生长。

参考文献:

[1]高晓君.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88.

[2]梁志敏.试析基于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J].河南建材,2018(03):421-423.

论文作者:刘丽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解析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及配置论文_刘丽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