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杨晓玲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杨晓玲

杨晓玲

【摘要】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如何有效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保证职业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强化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规范操作,改善工作条件;尤其是对新护士加强防护意识的培养,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职业 暴露 防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51-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病员流动频繁的科室。由于病情重,我们在快速的解除患者痛苦同时往往忽视了自我保护,患者在急诊科逗留时间短,检测项目少,病情了解不全面,加之临床上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日趋多样化,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1 急诊科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

1.1利器刺伤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由此而引起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已经受到社会和医院等各方面的重视[2]。针刺伤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时患者突然移动;采集标本将血液注入试管取下针头时;针头重新套帽以及剪掉输液器针头时。玻璃利器伤主要见于开启封装药物的安瓿过程中。刀片利器伤主要见于急诊手术配合中。利器伤是医院职工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

1.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

急诊科护士每天都要抢救不同的急危重患者,在争分夺秒的抢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采取防护措施,意外地血液。体液喷溅就可能污染护士的眼结膜和口鼻粘膜,也可以通过护士手上的皲裂或微小破损直接侵犯人体,造成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操作不规范或违规操作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或个别的违规操作,加之新上岗人员培训不到位或操作不熟练,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戴口罩或该戴手套时不戴、该使用防护用具时不使用、给使用过的针头套帽或人为地把针头折断或弄弯、不规范洗手、用工作服擦手等不规范行为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自身伤害。

1.4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意识是影响职业感染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3],由于部分护士缺乏防护意识,加之护理管理者和医院感染科监控力度不够,使急诊科的护士没有养成自觉运用各种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也不清楚各项防护措施的流程,意外发生职业暴露时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处理,增加了护理职业的不安全因素。

2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教育

护士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在给病人带来健康的同时,职业危害也伴随左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实属必要。培训应涉及多种内容,如普通防护知识教育、国内外职业感染病例讨论分析、职业暴露后的一系列措施以及一些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可以通过外出学习、院内讲座、理论和防范操作相结合等等方式进行,并且把职业安全防护列入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强化护生职业防范意识。

2.2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医院要成立职业防护管理委员会,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等,并把各项制度及措施落到实处。医院领导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积极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适当的防护措施,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注射治疗,减少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

2.3加强护士自身防护

做好标准防护;“标准防护”是成功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要求;无论何时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包括正确的洗手、手保护和手消毒,在物质上配备齐全,重视培养护理人员预防意识,养成职业防护习惯。

2.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2.4.1预防利器伤

护理工作十分繁琐,护士应小心谨慎进行每项操作,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和器械。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不得将针头插回针头套内,不许将针头折断或弄弯。在开启瓶装药物的安培时可在手上垫以纱布,防止玻璃对手的伤害。护士手持针头或利器时不要对着其他人,尽量避免误伤。

2.4.2手部清洁与消毒

当护理人员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时必须严格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当手部皮肤有破损时要带双层手套。由于急诊科抢救病人的不定时,治疗室、检查室、诊断室内都应放置手套以便随时使用。护士每次操作前后都必须在流动水下用肥皂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然后用消毒擦手纸擦拭,如果不慎被利器所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伤口,并同时在伤口远端向近端轻轻挤压(切记不能在伤口上方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反复冲洗伤口后用3%的碘伏进行消毒,然后贴上无菌敷料保护伤口。

2.4.3预防血液、体液喷溅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衣、帽、鞋穿戴整齐,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如外科手术,醉酒患者。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2.5护士心理调节

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心理应急能力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如果未及时的给予有效地排解和疏导,易产生心理障碍[4],快乐的心情是良好工作的开端,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足够的关心,设法消除引起护士压力的各种因素,给护士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护士心中的压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以最佳心理状态投身于护理工作,减少危害发生。规范操作,改善工作条件;尤其对新护士加强防护意识的培养,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5]。

参考文献

[1]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2):18.

[2] 戎敏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7,13 (25):24282430.

[3] 张良花;浅谈急诊科护士压力与自我防护调节措施[J];蛇志;2007年02期

[4] 王芳,马冬梅.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1):1718.

[5]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415.

论文作者:杨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杨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