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论文_孙小漫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论文_孙小漫

君山区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5

【摘 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应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并用传统手术治疗的40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受并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A并发症发生率是2.5%,与B组的2.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应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临床效果

在妇科临床中,前置胎盘指的是孕妇妊娠28周之后胎盘附着子宫下段,或者覆盖住宫颈内口处,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更是孕妇妊娠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及孕妇及其腹中胎儿安全[1]。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人工流产、多次分娩、多次刮宫、药流等等。手术是治疗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主要方法,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就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本院对收治的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应用该术士进行治疗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随机抽取80例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手术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并用传统手术治疗的40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受并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A组年龄范围是21岁-36岁,平均(28.0±4.0)岁;人流次数1次-5次,平均(2.0±0.5)次。B组年龄范围是22岁-35岁,平均(27.5±4.2)岁;人流次数1次-4次,平均(3.0±0.2)次。A组与B组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签订了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均获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下一步对比,P>0.05。

1.2手术方法

A组:40例患者均予以传统手术治疗,麻醉后取仰卧位,于患者下腹正中部位作一条纵切口,逐层切开后快速娩出胎儿,采取10U缩宫素静注的同时以同剂量缩宫素对患者进行宫体注射,之后再选择250u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注射,同时配合子宫按摩,观察患者宫颈口及其宫颈下段的出血情况,同时配合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宫腔纱条填塞、经阴道宫颈环扎手术、子宫切除手术等。

B组:40例患者均予以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进行治疗,即:先对子宫动静脉的上行支进行结扎处理,后于子宫切口向下2cm处暴露子宫动静脉,以“8”字缝扎;穿透肌层深度为2cm并结扎子宫动静脉。之后开展经腹宫颈环扎手术,首先上提子宫体并向下推膀胱,暴露子宫切口之后借助卵圆钳试探宫颈管,促使宫颈内口扩开并于子宫下段切口3cm处用1号薇荞线8字缝合,之后结扎宫颈,确保无活动出血后缝合外部切口。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住院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数据统计处理

用SPSS19.0处理文章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A组、B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是(95.0±12.6)min、出血量为(845.3±250.0)ml、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为(2.7±1.7)U;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是(74.5±9.9)min、出血量为(514.2±120.0)ml、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为(0.9±0.5)U;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A组、B组患者住院时间

A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是(8.7±1.1)d,B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是(6.5±0.5)d,B组显著短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A组、B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A组40例患者术后发生产褥感染1例,发生率是2.5%,B组40例患者术后发生产褥感染1例,发生率是2.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前置胎盘发生于孕妇子宫的下段,该部位的肌肉组织较为薄弱,肌肉的收缩能力差,血窦开放后关闭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前置胎盘孕妇发生子宫下段出血,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女性在妊娠期出现前置胎盘,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非常高,甚至部分严重者需要切除子宫方能保障安全[2]。

近些年来,前置胎盘发生率不断增加,子宫下段出血的几率也随之升高,其临床治疗方式也不断受到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对A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B组实施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结果提示A并发症发生率是2.5%,与B组的2.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予以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中无需输入大量的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需保证患者的子宫在切口外充分暴露,并在缝合时上提宫体,这样能够有效手术损伤患者的输尿管与肠道。除此之外,术者在操作中力度事宜,能够提示止血效果,与此同时,在具体操作中需密切观察子宫下段的出血情况,这样以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出血。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术后需要保持成分的睡眠,加强早期下床活动与营养补充,促进机体迅速康复[3]。

综上,采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手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颇高,建议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晓娟,严园,周晓.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7):2374-2375+2378.

[2]段小燕.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2):104-105.

[3]王雅君.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应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09):958-959.

论文作者:孙小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论文_孙小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