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论文_刘洪昌

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论文_刘洪昌

深圳市艾迪安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518055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作用。它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文主要探究了城市湿地概念及湿地公园利用现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以及设计细节,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引言: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不断重视,针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城市湿地公园也逐渐兴起。湿地公园在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景观营造方面。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必须把握其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城市湿地公园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又兼顾美学享受的作用,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

一、城市湿地概念及湿地公园利用现状

1、城市湿地的概念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它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

2、湿地公园利用现状

城市湿地公园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纳城市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改善城市水文特征,降低其富营养化趋势,能够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动植物提供重要栖息地等。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位于城市化区域中的湿地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的水文、地貌、生态和自然条件等发生了巨大改变,主要表现在:围垦湿地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用地,导致城市湿地公园面积减少,增加了内部生境的破碎化;筑堤、分流等切断或改变湿地的水分循环过程,建坝淹没湿地等,影响湿地的水分,从而改变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过度砍伐、燃烧或啃噬湿地植物,过度开发湿地水生生物资源,堆积废弃物,排放污染物等,破坏了湿地生境,降低了湿地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是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开始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

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三、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细节

1、植物设计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合理地对植物景观进行搭配,可以有效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其不仅发挥着生态效益,而且可以提供美观丰富的自然环境。

在具体的设计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植物设计中各种植物的习性,营造多样性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形成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水面上的植物覆盖面积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设置,保证种植的范围和密度,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促进良性循环;第三,进行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季相变化以及色彩搭配。可以种植花期不同、色彩不同的植物,这样才能保持植物景观的层次丰富、四季繁荣的特色。

2、护岸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的护岸还要具有防洪防涝的作用,一方面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水体和陆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过渡地带。同时也要构建满足居民对不同类型需求的水岸空间。当前,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的护岸中,抛石、木桩、植栽等是常见的护岸形式。以植栽护岸为例,一般来说,居住区的湿地水位变化不大,防洪没有太大的压力,可以利用植栽护岸中的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同时,植物的根部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岸边也会因为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而突显美化。总之,在城市居住区景观湿地设计中,不管采用哪种护岸形式,都应该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以绿化与流水为基调,对树木、土石、植被等元素进行充分调配。

3、水体设计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对水体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以功能为优先考虑,对水体的分布与形状进行充分把握,结合现有的水体形式,从点线面三方面相结合进行水系设计,突出多样化的风格。对水体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避免死水现象的产生,无论是引入自然水体还是人工新开辟的水体,都必须按照自然水理,营造开放和循环的水系统。因为水体在封闭的状况下,长时间会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在阳光的光照下,细菌和藻类就会快速繁殖,造成水质的腐败发臭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注重水体的循环之理;其次,除了考虑水体的自然之理,还要重视水体的处理系统。城市居住区水体的主要来源有雨水、处理的中水、自然水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体系等。

四、结束语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充分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但新球,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2.

[2]张玉钧,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

[3]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4,28(6):18-23.

论文作者:刘洪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论文_刘洪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