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人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表有三种。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研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以下简称“北大版”)。该核心期刊表自1992年出版以来,又分别于1996、2000、2004年推出第二、三、四版。二是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4年度)的来源期刊表(以下简称“索引版”)。它是2001年教育部社政司主持的“来源期刊”选刊工作,以期刊引文数据为主,由上千名各学科专家参与,这实质上是又一次大规模的选择核心期刊的工作。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以下简称“社科院版”)。这三种核心期刊表都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专家评审相结合产生的,但由于对核心期刊的定位不尽相同,评选方法与结果存在差异,有必要加以分析比较,了解其特点、优势与不足,使人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
1 核心期刊定位的比较
1.1 “北大版”核心期刊定位
某学科核心期刊是指发表该学科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较高,在本学科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那些期刊。其作用体现在如下7个方面:①期刊采购的参考工具;②图书馆导读和参考咨询的参考工具;③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④作者投稿的参考工具;⑤为文献数据库选择来源期刊提供的参考工具;⑥对提高期刊质量有促进作用;⑦对文献计量学研究有促进作用。
1.2 “索引版”核心期刊定位
应能反映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及有关学科中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期刊。
1.3 “社科院版”核心期刊定位
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其主旨是面向科研工作,为优化科研用刊优化文献资源的利用以及为文献型数据库的选刊工作提供服务。
1.4 分析与比较
从以上对核心期刊的定位来看,“北大版”首先考虑的是为图书情报界服务,其次是考虑为学术评价服务。应该说,在这三种核心期刊表中,“北大版”的历史最长,正是它使核心期刊的作用从图书情报界扩大到出版界、学术界。尽管“北大版”每4年再版一次,但其为图书情报界服务始终是其选刊的宗旨,也是核心期刊原有之义;“索引版”来源期刊更多的是考虑期刊的学术性,同时强调编辑出版的规范,这与科学引文索引(SCI)选刊原则是一致的,其目的是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科院版”核心期刊,突出强调其面向科研工作的宗旨,更多地强调其为学术评价服务。
2 核心期刊筛选方法的比较
2.1 三种核心期刊表的筛选方法
2.1.1 “北大版”的筛选方法
①文摘、索引类刊物不收。
②按学科分类研制,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学科划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由七个评价指标组成,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定性方面,由专家定性评审。
2.1.2 “索引版”的筛选方法
①必须正式公开发行,且具有ISSN号或CN号;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种文艺刊物暂不收入。
②按25个一级学科分类研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根据期刊它引影响因子指标,同时兼及期刊半衰期、引用该刊的期刊数等指标。定性方面,在定量基础上,由全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进行评选。
2.1.3 “社科院版”的筛选方法
①必须有国内统一刊号(CN)。
②按学科分类研制,设25个学科类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以引用分析为主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其主要指标为学科总被引次数、学科影响因子、期刊总被引次数,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定向方面,由专家定性评审。
2.2 三种核心期刊表筛选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均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专家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来筛选期刊。
不同点:①尽管三者均强调索引、文摘类刊物不收,但“索引版”更强调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文艺刊物不收。
②三者均强调按学科分类研制,但分类的粗细程度不同。“索引版”和“社科院版”均设25个学科(军事类未选),而“北大版”分得更细一些,更适合于图书情报单位使用。
③定量评价时采用的指标不同。“北大版”采用7个指标,“索引版”只用1个指标,“社科院版”主要采用 3个指标。从指标的性质来看,“北大版”采用的指标涉及载文量指标、文摘量指标和引文指标,这些指标中数量指标居多,而质量指标(如影响因子、被摘率)少,且数量指标的权重较大,客观上讲对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多的刊物有利;“社科院版”采用的主要是引文指标。在反映期刊学术水平方面,引文指标更为客观。不过,过分强调被本学科论文引用似乎不妥,一个学科的论文能被其他学科所引用,本身就说明学科从封闭走向开放,说明这个学科能够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是学术质量高的标志之一;“索引版”虽然只采用影响因子这一个指标,但这一指标却是反映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④定量评价时采用的统计源不同。在计算引文指标时,“北大版”与“社科院版”均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该库收录来源期刊860种,数据统计时段为1999-2001年;“索引版”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数据统计时段为1998-2001年。可见,三种核心期刊表均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
⑤数据公开性程度存在差异。“北大版”和“索引版”虽然公布评选指标、统计源、计量方法,但不公布各刊的指标值及相关程序,而“社科院版”不仅公布评选指标、统计源、计量方法,还公布各刊的指标值及相关程序,有利于树立研制者公开、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值得借鉴。
⑥专家评价的力度不同。“北大版”在2004年版的研制中,共有1871名专家参与了核心期刊的评审工作,其中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社科院版”有49位社会科学专家参与了评审工作;“索引版”有近千名社会科学专家参与了期刊评审。显然,“北大版”和“索引版”专家评价的力度强,这对于树立核心期刊评选的权威性无疑是有利的。
3 核心期刊筛选结果比较
3.1 数量的比较
在这三种核心期刊表中,“北大版”核心期刊数量最多,为793种(去重后),其次是“索引版”,为460种,“社科院版”核心期刊数量最少,为344种,还不到“北大版”的一半。
从学科来看(见表1),“社科院版”核心期刊中,综合性核心期刊数量比例最高,达22.09%,其次是语言学、体育、法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社会学(包括人口学),在三个核心期刊表中所占比例最高;“索引版”在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民族学、管理学、统计学六个学科中其数量比例最高;而“北大版”在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宗教学、考古学、人文地理、新闻与传播学、环境科学中其数量比例最高。
表1 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比率对照表
序号 学科名称 “社科院版”比例% “索引版” 比例%“北大版”比例%
1综合性
76 22.09 74 16.09 9913.40
2
马克思主义3
0.87 13 2.83
618.25
3
政治学17 4.94 36 7.83
4
哲学 7
2.03 11 2.39
152.03
5
心理学5
1.45 7
1.52
6
社会学4
1.164 0.54
8
1.74
7
人口学6
1.745 0.68
8
宗教学2
0.58 4
0.87 8 1.08
9
文学 16 4.65 20 4.35 496.63
10 艺术 8
2.33 17 3.70 405.41
11 语言学17 4.94 19 4.13 283.79
12 历史 14 4.07 26 5.65 233.11
13 考古学5
1.45 7
1.52 121.62
14 人文地理 8
2.33 8
1.74 192.57
15 法学 20 5.81 21 4.57 212.84
16 经济学56 16.28 69 15.00 157
21.24
17 民族学6
1.74 12 2.61 172.30
18 管理学16 4.65 26 5.65 172.30
19 统计学3
0.87 4
0.87 4 0.54
20图书情报与档案学16 4.65 20 4.35 304.06
21 新闻传播学8
2.33 14 3.04 263.52
22 教育 20 5.81 30 6.52 689.20
23 体育 8
2.33 7
1.52 131.76
24 环境科学 3
0.87 7
1.52 233.11
合计 344 100.00460 100.00 739 100.00
应该说,学科核心期刊数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核心期刊的定位不同,在确定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时考虑的因素也必然不同。“社科院版”在确定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时,以“学科总被引累计百分比”的70%左右作为核心期刊的选择范围,“北大版”主要以专业(学科)期刊的数量为基础,而“索引版”在确定学科核心期刊数量上既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又考虑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人员数量。从为图书情报服务角度看,“社科院版”和“北大版”这样考虑是合适的,以较少的学科核心期刊满足对学科文献的基本需求;而从学术评价角度看,“索引版”可能更合适一些。因为不同学科间研究人员的数量、研究水平存在差异,只用一把尺子来量,极有可能导致有的学科投稿核心期刊难而有的学科比较容易这一结果。
3.2 具体比较
具体来说,“社科院版”344种核心期刊中,有29种不是“索引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有315种与“索引版”是相同的;有18种不是“北大版”核心期刊,326种是与“北大版”相同的。“索引版”460种核心期刊中,有58种不是“北大版”核心期刊,402种是相同的。这反映出三种核心期刊表既有较大程度的相似处,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4 结论
以上我们就这三种核心期刊表的定位、选刊方法与选刊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应该说这三种核心期刊表都努力地实现自己的选刊宗旨,并将其贯彻到自己的选刊方法和选刊结果之中。但由于核心期刊定位的差异,导致其选刊方法与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北大版”核心期刊表更适用于图书馆选购期刊、指导阅读,而学术评价功能相对较弱;“社科院版”和“索引版”核心期刊表较适用于学术评价。当然,这种作用只是一种参考作用,切忌绝对化。
标签: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