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分析_专任教师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分析_专任教师论文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资队伍论文,职教论文,现状分析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分析现状,利用优势,突破难点,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一、现状分析

(一)主要成就

1.师资队伍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1997年底,全国职教专任教师68.97万人,比1980年增加了51.43万人。其中,中专专任教师21.25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5.48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2.24万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职业高中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2.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在数量扩大的同时,职教师资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据1998年统计,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在中专专任教师中已占67.72%,职业高中占37.42%,与1986年相比,约提高了18个百分点。

3.师资队伍内部结构日渐合理 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中专达66.19%,职业高中达到46.71%,分别比1986年提高了29.19和5.01个百分点。职称结构也有改善,在中专专任教师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6.88%,在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92%。

4.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需求,我国逐步建立了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306个, 其中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基地215个,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建立的基地91个。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中等职业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不足 根据2000年及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求预测(见表1),到本世纪末,在现有的教师基础上需增加12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6万人;到2010年,则需增加3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万人。

表1 2000年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求预测

年度教师(万)学生(万)师生比

1997年 68.97

1079.31 1:15.7

2000年 80.90

12751:16

2010年 105 21001:20

2.学历达标率较低 目前,职教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学历还未达标,与《纲要》的规定还有相当的差距(见表2)。

表2 1998年职教师资学历达标实施情况

《纲要》要求现有达标率需达标人数

中专100%67.72%69400

职高60% 37.42%66860

技校60% 37.4% 48200

注:技工学校为1997年数据

3.结构不合理

类别结构失调(见表3)。

表3 1998年职业学校教师类别结构情况

类别 文化课 专业课

实习课

学校

人数 % 人数% 人数%

中专

68200 31.72

142300 66.19 4500

2.09

职高

142500 48.12

138300 46.71 8000

2.70

注:职业高中教师中有7300人不任课,占2.47%

资料来源:教育部职成教司师资处《1998年各类职业学校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下同。

虽然,中专、职高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有较大差别,中专专业课教师比例偏高,而职高文化课教师偏高,但实习课教师严重不足(分别占2.09%和2.71%)却是两类学校共同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年龄结构失调(见表4)。

表4 1998年职业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年龄 35岁以下

36岁至45岁

46岁以上

学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中专 126200 58.70

49500 23.02

39300

18.28

职高 194000 65.52

51300 17.32

50800

17.16

中专和职高两类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均占很大比例,其中中专为58.70%,职高为65.52%,而教育经验较为丰富的中年教师比例过低,中专为23.02%,职高只有17.32%。

与年龄结构失调密切相关的是职称结构失调(见表5)

表5 1998年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职称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评职称

学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中专 36300 16.88 95300

44.32 74100 34.47

9300

4.33

职高 23400

7.09 89800

30.3

142100 47.99

40800 13.78

中专、职高高级职称比例都太小,分别为16.88%和7.90%, 而初级职称比例过高,分别为34.47%和47.99%,这反映了职业学校普遍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因此,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原因分析

1.领导认识不到位。有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致使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普高热”再度兴起,有些地方的领导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普高调,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下降。

2.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首先,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的提高缺少相对稳定的渠道和基地。其次,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培训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加以保证。例如,由于受人事制度的限制,使得学校难以从企业和社会上选用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第三,教师的进修提高,受制因素过多,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外聘教师或完成教师进修提高任务。第四,教师编制过紧,一线教师负担较重,不少教师想进修又难以脱身。

二、对策研究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及《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要达到1275万人左右,到2010年,在校生数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跨世纪标准。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按师生比1∶20推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达到100万人左右,加上现有师资队伍的自然减员数,从现在起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需增教师约40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平均应达到80%左右,“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60%;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达到60%;在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应不少于50%。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关键是深化认识,加大投入,拓宽培养渠道,健全培养培训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职教,决取于一流的职教师资。教师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匠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职教改革与发展,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职教跨世纪目标的最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务必抓出成效。

(二)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要从根本上解决职教师资薄弱的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建设一批与职教事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国家级基地为导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基地为主体,地(市)办班选培为补充的原则来进行布点,从而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国家确定一批重点建设、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培养培训能力强,能在全国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国家布点基地太少,基本上局限在直属的综合性高校,这些学校办学整体条件虽好,办学水平也高,但职教师资专业规模却不大,专业辐射面太窄,在校内往往摆不上重要位置,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还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建议在现有国家级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评审,在职业技术高师中选择一些办学基础较好、办学水平较高、办学有特色的院校,作为国家级培养培训基地。这些学校以培养培训职教专业师资为主要任务,聚集了一批职教学科人才,大多形成了一些特色专业、学科,在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路子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基地后,实行中央政府扶持,省政府为主,社会参与支持的办学体制。使其在完成为本省培养培训职教师资任务的前提下,拓宽服务面,面向邻近省(区、市)乃至全国培养培训职教专业师资,带动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任务。要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建设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已建立职业技术高师的省份,要重点加强职技高师的建设(没建职技高师的省份,要确立一所重点建设的基地),根据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其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使之逐步实现规范化、现代化,成为本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示范基地。并以其为龙头,充分调动有关普通高校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加强职前职后沟通,实行培养和培训结合,建立并逐步完善全省的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体系。

各地(市)要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用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办班,作为国家和省基地培养培训不足的补充。

(三)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

1.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愿意当职教教师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以解决部分短线专业师资以及实习指导教师紧缺的困难。

2.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教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各省在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教师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对志愿从教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安排到职业学校任教。

3.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使职教师资队伍中保持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以利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职教师资队伍中学历不达标者多,从文化课改教专业课者多,没学习过师范课程者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少的“三多一少”的实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终身教育思想,制订职教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

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抓紧学历补偿教育。对年龄在45岁以下,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要规定在3~5年内通过专科升本科、自学考试等形式,实现学历达标。各地在成人高校专科升本科的招生计划中,每年应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职教师资。在职教师资专科升本科中,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以加快中等职教师资学历达标进程。

建立职教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教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要根据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实际,加强对已达标教师的继续教育。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分类指导,多形式、多渠道并举,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其内容包括现代职教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更新,专业理论培训,专业实践技能提高等。

各职业学校在送教师外出正规培训的同时,要重视校内的学习培训。要制订校内培训计划,采取老带新、高带低等形式,以学校为中心,围绕学校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采取行动研究,使教师在边教、边学、边研究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增加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拔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辟渠道,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留学深造,以加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五)完善教师任职制度

1.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确保师资水平的根本。在职业教育内部,应根据职教特点和职业学校实际,主要从学历、专业知识,师德等方面分别确定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标准,确保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职教师资队伍。

(2)教师任期证书制度。随着知识更新的加速, 教师需要不断补充吸收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教师任期证书制度则能较好地激励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任期证书可分为临时教师证书、短期教师证书和长期(终身)教师证书。每一种任期证书分别规定一定的年限,到期则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继续任教或取得高一级任期证书。

2.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职业学校要在2000年前后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考核,竞争上岗。通过提高师生比,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职教教职工队伍。

3.制定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系列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已实行了多年,但职业高中教师职称评审与普通中学在一起,没有形成单独的系列,使得评审工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由于没有单独的系列,只能参照其他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无形中损害了某些教师的利益。随着职教事业规模的发展,职教师资队伍日益扩大,要求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系列,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迫切的心愿。国家教育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制定职业高中教师单独的职称评审系列。

标签:;  ;  ;  ;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分析_专任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