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创新论文

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实验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实验的教学目标之中。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渐进的,一般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教师在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欲望

创新意识、创新欲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努力做到“雅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物理学史上著名实验和演示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曾经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在于实验结果,更在于实验本身,在于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研究的源头,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的设计思想,找出实验中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探究设计者完成这一实验可能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给学生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在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取得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

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激发创新欲望。中学物理实验中,我们把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学习科学家的探秘思路和方法,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验证性实验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平抛运动”、“验证玻意耳定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等实验都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在“玻意耳定律”这一节演示实验教学中,可采用边讲课边进行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总结出规律,教师给予引导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实验中哪些条件要控制?(2)如何保证质量一定?(3)如何做到温度不变?(4)如何测定气体的压强和体积?(5)压强与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6)该实验产生误差的因素是什么? 通过探索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实施创新行为 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在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相对独立中完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验器材的选取不仅要求对实验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实验要求的分析和实验误差初步估算的结果,选择恰当的仪器和正确的实验方法。而选择器材应以误差要小、实验安全、操作方便为依据,因此灵活性很大,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实际操作)的结合上阐明其选择原则。如电学实验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是(1 )安全性:保证不损坏实验器材;(2)准确性:尽可能减小误差;(3)方便性: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选用的器材和电路应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例: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Ω~50kΩ之间,现要测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V(量程3V)、电流表A[,1](量程200μA)、电流表A[,2](量程5mA)、电流表A[,3](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电源ε(电动势4V)、开关S。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2)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分析:待测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在20kΩ~50kΩ之间,则通过它的电流约60μA~150μA之间,均没有超过题目给出的量程, 但为了减小测读误差,要求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尽量大些,故在提供的三个电流表中,应选用A[,1]。

为了能按题目要求,测出多组实验数据,应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变阻器的总值为1kΩ,远小于待测电压表的内阻,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就不能对电路起到明显的调控作用,同时,变阻器与待测电压表串联接在电源上,电压表实际承受的电压将超过它的量程,因此变阻器应用分压式(电路图略)。

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如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测定一张纸与桌面的摩擦系数,用不等臂天平测质量,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等。

三、提高创新能力 塑造创新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创新个性的塑造上,创新个性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望,不竭的进取精神。在实验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思想实验教学和实验方案设计为切入点。思想实验,即为在一定实验事实基础上,利用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将实验充分理想化。是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不少科学家把思想实验看作是一类智力水平更高的实验,思想实验是人们头脑中塑造的一种具有理想过程实验,它具有逻辑推理思维过程,是进行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法,构思和完成思想实验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落体实验”。前一个实验推倒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论断;后一个实验,应用逻辑的方法驳倒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的错误论断。所以实验的理想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进行深层次研究问题的能力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是一个典型的思想实验,因为此推导过程没有装置,没有任何一个等温和等容的具体措施,没有任何数据的记录和误差分析。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思想实验,如:设想在两个圆柱形洁净的玻璃容器中分别密封有水和水银,置于宇宙飞船中,如图2,当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 水和水银的表面形状是怎样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现象和异常现象,体会物理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者。

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是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如要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要求学生围绕实验要求和目的,在我们已学的知识范围内,检索并提取有关的规律,学生就会设想出

这样的方案可提出很多。凡是涉及到重力加速度g的物理规律, 都可以作为设计测定g的实验方案的依据;但从实践上看, 并非所有的方案都是可行的,还需综合考虑,方案(1)(2)虽然简单易行,但悬线拉力、落体时间等测量误差都较大。方案(3 )中斜面光滑的要求实际很难做到,方案(5)装置复杂,超出了中学实验现有条件,方案(4)不仅操作方便,测量精度又高。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可归纳如下:

如测定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后,让学生设计(1 )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2)测定半圆形透明体的折射率。 在课外小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的小实验:测定液体折射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设计数种不同的方案和方法。有视深法、插针法、两定律结合法。

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可以开出实验器材清单,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和选择器材。如粗测全国的面积,测电阻等,让学生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然后选出最佳方案。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高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对创造性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好新、好动),努力创造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工作应体现在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铺设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  ;  

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