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论文_李丽霞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50例,除常规护理外,对静脉治疗的整个过程实施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比高发证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良好,可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留置针通常可留置一周时间,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进行调整或者更换[1]。留置针是对传统针头穿刺技术的一种改进,更方便临床输液或者采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机体损伤[2]。一般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者反复采血的患者而言,采用留置针操作非常合适,但留置针不适用于血管严重畸形及血管炎症的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时,理论上容易发生感染风险,并且感染风险与留置针的留置时长呈正比。因此,在临床进行留置针治疗时,通常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本研究主要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0~52岁,平均(28.7±2.1)岁;观察组50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2~54岁,平均(28.8±2.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护理,选择22#留置针,穿刺位置选择外周表浅静脉,对肝素帽进行消毒,然后在注射器中抽入封管液,将其针头刺进肝素帽。推注封管液,使用夹子夹住留置针的硅胶管。每次补液开始前,使用3至5ml生理盐水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冲洗,补液结束后给予同样操作。在实施穿刺前,对穿刺点进行2次消毒,消毒药物可选择安尔碘,消毒范围应在直径8cm以上。输液时,同样用安尔碘对肝素帽橡胶塞以及边缘部位进行2遍消毒,每周更换2次贴膜,每72小时或者96小时更换一次静脉留置针。

(2)观察组用细化护理干预。①穿刺点选择。选择穿刺点时,应避开关节部位,尽量选择前臂位置,即掌侧表浅静脉,此位置利于留置针的固定,留置针可留置较长时间,因此一般作为首选穿刺点。选择血管也应以粗自且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外伤史,尤其是四肢外伤,避免将患者选为穿刺点。另外,若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则不选择下肢静脉为穿刺点。②留置针选择。选择型号匹配的留置针,一般选择较细或者较粗的留置针,以保证套管与血管间有相应的血液边流,避免套管与血管内壁频繁接触摩擦而发生静脉炎。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但消毒液用量要适当,避免对血管造成刺激,使穿刺部位皮肤发生炎症。输入药物对血管具有刺激性时,要先用生理盐水冲管。输入高渗液如脂肪乳、营养液、氨基酸等时,需要减缓输液速度并缩短留置时间。封管、冲管、消毒等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导管堵塞、药物渗漏,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进行对比。

(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制作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3]:总分100分,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分-79分之间为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输液方法,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皮肤损伤,也能保护静脉血管,便于治疗和抢救[4-5]。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并辅助详细周密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对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进行细化护理,在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整个环节对患者进行护理,准确选择穿刺点,即能使药液输入顺利,也避免了不良情况的发生。选择匹配的留置针并做好消毒,能够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输入药物的性状选择合适的输注速度,可避免高渗溶液对皮肤及血管造成损伤。经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综合上文,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细化护理,能够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良好,可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全云.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简述[J]. 健康之路, 2018,23(6):193-193.

[2]张高敏. 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4(35):82.

[3]刘建平, 杨倩, 鞠芳等. 颈静脉留置针倒U型固定法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31(14):2177-2178.

[4]王希, 赵海馨, 高新霞. 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 健康之路, 2018,2(11):32.

[5]商艳秋.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6(10):106.

论文作者:李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论文_李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