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47
摘要:本文介绍了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特点和风险等级标准,并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为例,分析了风险管理在此类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结合此类PPP项目特点,对风险控制的四种主要处置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ppp模式;项目管理
1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指人们为实现未来目标在进行决策制定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导致项目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及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差异性表现在损失或获益的不确定性。PPP建设项目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其既具有一般风险因素的属性又具有一些自身存在特殊性的风险因素。针对具有特殊性的PPP项目而言,项目风险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融资、建设以及运营等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因不确定性而产生损失。如何有效系统的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是PPP项目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及特点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风险界定、辨识、估计、评价与控制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其具体流程为:首先,分析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目标及对象,划分风险评估单元,对风险进行界定。其次,调查识别工程建设中潜在的风险类型、发生地点、时间及原因,并进行筛选、分类,完成风险辨识。再次,对辨识的工程建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进行估算。在完成风险辨识与评估后,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有利于提高对工程建设的控制能力,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降低风险损失为原则,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置对策,编制风险控制方案。
PPP项目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风险的客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对风险主体是独立存在的,不管风险主体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变为现实。
第二、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由可能转变为现实均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
第三、风险的不利性。要求我们在承认风险、认识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尽可能地避免风险,将风险的不利性降至最低。
第四、风险的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以转化。
3风险管理在PPP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PPP建设项目条件复杂,涉及人员设备众多,专业工作要求高,如果不能系统地识别,科学地定量评估,并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不仅会给社会资本造成损失,也会让政府方前期的工作功亏一篑。进行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在PPP项目各阶段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为例,探索研究风险管理在此类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PPP项目风险界定
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的规定,PPP项目操作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项目识别与准备阶段由政府方承担,本文仅对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三个阶段,划分为项目采购、项目设计施工、项目运营、项目移交四个风险评估单元进行研究。
3.2 PPP项目风险辨识与估计
PPP项目建设投资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环境复杂,所需施工设备繁多,涉及的专业工种与人员众多且相互交叉,因此,需注重收集所需的基础资料,只有通过对各类资料的系统分析,才能更好地辨识工程潜在的风险。
3.2.1风险辨识的基本步骤
风险辨识具体步骤如下:(1)风险分类。按照风险损失类型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社会影响等5类。(2)确定参与者。选择工程经验丰富及理论水平较高的市场营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一起参与,专家信息对风险辨识非常重要。(3)收集相关资料。应全面收集工程相关资料,特别是同类型、同区域已建工程风险资料,借鉴意义较大。(4)风险识别。利用风险调查表或检查表建立初步风险清单,清单中明确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各种风险。(5)风险筛选。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二次识别,整理筛选与工程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风险,删除其中与工程活动无关或影响极小的风险因素及事故,并进一步进行识别分析,确定是否有遗漏或新发现的风险点。(6)编制风险辨识报告。在风险识别和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各方的具体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需要,以表单形式给出详细的风险点,列出已辨识的风险清单。
3.3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用P代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W(专家对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工程本身和第三方直接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社会影响等7个方面损失打分总和)为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程度,用R代表风险发生程度,则R=P*W。根据得分情况,进行风险等级和风险接受准则判断,为风险控制方案制定原则选择,提供量化依据。参评人员应考虑工程经验丰富及理论水平较高的高级管理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
3.4风险控制
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因素入手,完成风险辨识与评估后,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有利于提高对工程建设的控制能力,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降低风险损失为原则,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置对策,编制风险控制方案。下面,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点,介绍四种主要的风险处置对策。
3.4.1风险消除
风险消除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当项目风险潜在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以避免与该项目相联系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它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从而完全消除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在对PPP项目进行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如发现实施此项目将面临巨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项目公司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而且又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和损失大小,保险公司也认为该项目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这时就应放弃或终止该项目的实施,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失。对承包商而言,面对风险很大的工程时,也会采取回避的方法,如放弃投标,而去选取那些风险小的工程投标。
风险消除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是风险防范中管理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因此,项目管理决策层总在寻求更有效的办法对风险进行管理,以获取盈利机会。
3.4.2 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是指在项目风险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缩小风险影响的范围,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或者弥补已造成的损失。这是一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3.4.3 风险自留
依据风险自留原则明确了项目相关方应该承担的风险后,最重要的风险自留则应在签订合同时加以明确规定。政府或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项目参与方谈判并签订一系列合同,将分配给他们的风险再分摊给其他参与方。这些合同包括:股东协议、与债权人的信贷协议、EPC交钥匙总承包合同(或单独的设计、建造与设备供应合同)、与长期购买产品者的承购合同、经营运行合同等。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风险论文; 项目论文; 损失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发生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