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节移民搬迁心理分析论文_王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节移民搬迁心理分析论文_王惠

焦作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南焦作 454001

摘要:移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移民外地搬迁安置和就地搬迁安置为非自愿移民。虽然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补偿和政策,但非自愿移民在市场经济下对搬迁的抗拒和矛盾心理日益明显,给搬迁工作进行加大了难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节移民搬迁心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节;移民搬迁心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征地移民安置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中国在过去的50年中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人口迁移活动的产生,发生了5000多万非自愿移民。一般认为,非自愿移民安置后,在移民适应中会遇到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的压力,移民对搬迁的准备、新的主流社区对移民的接受度、移民过程本身、社会支持、文化认同、以及移民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强度等均会影响移民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做好移民搬迁心理工作极为重要。

2、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1传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心理是原因之一

当地人民的安土重迁心理却成为移民一个阻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理仍然长期存在,因为土地不仅和他们的生计紧密相关,也与他们的社会归属感紧密相连。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移民失去原有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移民和原居住地的联系被空间切断,原有的地缘关系被打破,原有的社会组织与人际关系的平台被破坏,社会归属感消失,对社会关系网的依赖程理承受能力。同时,移民的归属感降低不仅有对故地的不舍,同时也有对安置地不适应的恐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2攀比心理

移民人口众多,各家情况也不同,而移民在搬迁中得到的和失去的东西较多,容易造成移民群体主观地设定参照标准,并进行横向的静态比较,继而产生一种差距感,形成攀比心理。这类移民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他们的经济诉求,常常反复无常提出各种要求,甚至提出超过规定的要求。比如,移民常常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只看到其他高补偿的一面,而忽略了自身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如,在搬迁之后,生活水平和他人产生落差,认为是自己搬迁吃亏了。以兴义市马岭大坪泥凼外迁移民为例,有的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经济利益,觉得自己搬迁吃亏了,自家外迁时剩余资源较多,就到原居住地非法采伐木材、收割后靠移民的经济作物等行为。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安置的推进。

2.3融入与文化认同出现误区

从总体上看,外迁移民普遍存在“客居心态”,而“主人翁心态”则显得较为薄弱。受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经济收入、移民时间和移民地点等多种因素制约,外迁移民的“主公翁心态”又呈现出不同的心态,文化程度越高,越年轻、经济状况越好、安置地越佳,越容易迅速融入安置地的社会生活,并且这种融入在一开始的时候难度比较大,甚至可能遭遇不同种文化的碰撞,产生“文化震惊”,造成不适应,但随着移民时间的推移,文化认同越明显,有意识的文化交流无疑会促进融合,而拒绝和封闭则给融合制造了人为障碍。

2.4矛盾心理

持矛盾心态的移民,开始对搬迁安置有着抵触行为,但随着各项经济利益得到满足,这种抵触行为逐渐变弱。这类移民会因为各种现实因素,在认知与情绪之间徘徊、犹豫。他们会因为移民是为国家做贡献而感到光荣,但移民后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充满困难;他们会觉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移民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也有强烈的矛盾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策

3.1做好移民政策落实工作,增强外迁移民的安全感

我们可以看到,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过程中,移民是非自愿的,移民过程不可避免地充满着压力和痛苦,移民心理障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在移民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关心移民心里是怎么想的,宣传落实国家移民政策,把以人为本贯彻于移民前的调查、移民中的协调、移民后的评价过程中,真正让移民放心,让他们真正“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而无后顾之忧。

3.2保障申诉,注重后期的扶持

部分人认为移民全部搬迁,移民安置工作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移民安置工作并不能因为移民都得到安置而停滞。要对已搬迁人群实施长期的关注,防止心理出现过大变化和反弹。并且,政府要建立移民群体的申诉渠道,以保证及时了解移民群体的心理变化,避免心理压力无法释放,从而进一步产生冲突。对于移民群众的意见,要及时分析并向上级反馈,继而采取合理的调解措施。

3.3注重移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提升移民生活幸福感

在移民迁移过程中,本着“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原则,现代移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移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移民就业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训,提高移民的适应能力,把城镇化和移民迁移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移民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移民安置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积极促进移民的角色转化,帮助他们实现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其次,必须大力培育安置区社区文化,增强移民的归属感。因为一方面移民会带来自己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又不断感受到迁入区的文化差异,必然有一个不断交融和适应的过程,政府和第三方组织应该组织各种活动,促进交流和整合,使安置区新的社区文化成为连结移民和原住民的精神纽带,使安置区真正成为移民的精神家园。再次,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外迁移民心理咨询和调适机构,关注移民的精神健康,针对移民出现的不适应心理,积极进行调适,引导移民享受幸福健康生活,提升移民生活的幸福感。

3.4鼓励移民参与决策过程,培养移民“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移民过程中,始终要尊重移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从移民的利益出发,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处理移民过程中涉及的利益问题,走创建和谐社会的非自愿移民之路。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利益相关人群各方多赢互利、利益均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新理念,逐步摆脱移民作为弱势群体,是受害的一方这一传统看法,加强移民的主体地位,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开拓移民工作的新局面。

要加大对外迁移民心态的调查研究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移民心态及其发展变化,做好帮扶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加强对移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促进移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生活观、创业观和家园观,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他们正视困难,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热爱移居地,并逐步融入到移居地,积极主动营建新的家园。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外迁移民心理咨询和调适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及时与外迁移民沟通与交流,为其答疑解释,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进而培养外迁移民的“主人翁心态”。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推动社会发展的工程,而工程移民是一项可能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工程。所以,通过心理建设引导移民群众积极配合搬迁是有必要的。加大移民工程的心理建设,可以使得移民工程圆满完成,不反弹,继而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海,于德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3(05).

[2]程卡.改变移民群体社会心理基因先期实现心理移民——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工作探析.四川水力发电,2010,29(5).

论文作者:王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节移民搬迁心理分析论文_王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