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_社会资源论文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_社会资源论文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这个概念古来有之,古代社会主要从军事战略的重要性上认识信息。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活动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到20世纪中叶,信息生产、收集和使用的数量和增长速度空前提高,在当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下,人们称之为“信息爆炸”,同时,由于冷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信息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企业界和政府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将信息资源视为新的生产要素和主要的公共行政资源,把信息资源管理视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政府治理变革的主要手段,“信息资源”作为新生的概念也逐渐得到了各个领域的普遍认可。

1 信息资源相关概念分析

尽管信息资源这一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信息资源如何界定?信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源?信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资源或战略资源?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仍然在困扰着我们。

1.1 信息成为资源的条件

对于资源,《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1]。《辞海》(1999年普及本)的定义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2]。联合国环境署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社会资源指一切能用来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1]。

可以说,资源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原料,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是任何一种经济的投入物。从这些资源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资源具有物质要素的属性,必须为创造物质财富发挥作用。同时“任何东西在被归为资源之前,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首先,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必须对所产生的物质或服务有某种需求。因此,正是人类的能力和需要,而不仅仅是天然的存在,创造了资源的价值”[3]。从信息本身的特性看,“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4]。那信息又如何能成为资源的呢?这得从另一个角度看,即资源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类所认可的资源形式是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提高而逐步深入的。如在工业社会中,关键的资源是矿产、能源和资本,信息只被看成是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支持。尽管实际上工具和机器不仅是劳动的储存,更是信息的储存,但当信息技术革命和社会信息化给现代经济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时,人们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非物质化趋势逐步加强,创造每个价值单位的材料和能源逐渐减少,信息和知识含量逐渐增加。经济事实导致了人们资源观念的重大变化,以经济学界为代表的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在新经济系统中信息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支持,而且日益成为交易的焦点,信息成为了这个社会的重要资源。

我们认为信息成为资源的条件应该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①信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和提供福利;②通过人类活动,信息可以被识别或检测到。充分条件是:①信息是经过有序化处理,真实、准确的信息。奈斯比特曾说过,“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不再构成为资源,相反,它构成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5]②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讲,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富集度。

信息的实际社会应用也表明不是任何信息都是有用的。生活中存在着过时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甚至是垃圾信息。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些信息都不能成为资源。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对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同样的信息其有用性和价值也可能不同。所以,信息能否成为资源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信息要成为资源必须做功,即要对信息进行采集、识别、挑选、分类、编码、组织、存储、传递、分析、理解、积累、维护,才能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是说,信息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开发需要投入材料、能源和人力。开发过程中做的有用功越多,开发出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就越大。

1.2 信息资源定义辨析

信息资源作为术语最早由罗尔科(J.O.Rourke)于1970年在《加拿大的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anada”)一文中提出[6]。对信息资源界定作出最多贡献的是美国学者霍顿(F.W.Jr.Horton),他分别于1974、1979、1985和1986年,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提出了信息资源的定义。如信息资源包括各种信息生产者、供应者、处理者、传播者,各种形式的信息,文献化与非文献化的,原始数据,经过评价的信息,图书馆的库藏,信息中心的库藏,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报刊、录音带和电影以及其他存储和处理媒介中的信息(1974年);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信息源、服务、产品和各种信息系统(1979年);从政府文书管理的角度看,信息资源具有两层意思:第一,当资源为单数(Resource)时,指某种内容的来源,即包含在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第二,当资源为复数(Resources)时,信息资源指支持工具,包括供给、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1985年)。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来说,信息资源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①具有与信息相关的技能的人才;②信息技术中的硬件和软件;③信息机构,如图书馆、计算中心、通信中心和信息中心等;④信息处理服务提供者[7]。可以看出,霍顿对于信息资源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的定义是以后人们关于信息资源认识的基本起点,尤其深深影响了我国一些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理解。

信息经济学家波拉特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处理、操作、传递中所用到的一切人、机械、产品、服务……德国信息管理专家斯特洛特曼(K.A.Stroetmann)认为,信息资源包括3个组成部分: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1992年)。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信息资源问题。乌家培[8]认为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还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我国政府相关文件中对信息资源也给出了界定:《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1997)中指出,信息资源是指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国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产生和使用的信息内容。近来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研究成果中,提出信息资源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

从学术界和官方文件中这些有代表性的定义或解释,我们认为关于信息资源界定的基本思想和要素主要有:基于人类实践活动,实用性,狭义理解(仅指信息),强调集合性(即强调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富集度或丰裕度)等内容。吸收这些基本思想和要素,同时也从资源的定义和信息成为资源的条件中寻找信息资源的逻辑界定。本文提出的信息资源的定义是:信息资源是人类活动各个领域所产生和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集合。本定义包括为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所产生的和有使用价值的各种信息集合,如数据的集合、(显性)知识的集合;包括各种来源、各种载体、各种表示方式、各种传递方式和渠道以及各种使用场合和用途的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的特性分析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较,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许多不同的特性。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两个方面。

2.1 信息资源的自然特性

1)非物质性。但具有物质基础。信息必须附着在某种介质上,不能离开媒介而独立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既没有绝对不带有任何信息的物质,也没有完全脱离物质的信息。

2)易流动性。信息资源是最富于流动性的一种资源,当代经济正是一种高度流动性的经济,其中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功不可没。

3)再生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信息经过处理、传播或利用,可以生产出新的信息或更多的信息。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资源(包括原始状态和经过一定的开发和利用的)在数量上是无限巨大的,在统计上是无法穷举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4)易转换性。信息资源的记录介质和表示方式都容易转换。

5)易共享性。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难以独占使用。

6)质量差异性。由于生产和传播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信息资源在质量上的差异很大。

7)意义多样性。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2.2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

1)效用性。任何信息资源对人类都具有一定效用,不仅可以独立使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其他资源。信息资源的效用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使用的整体性:如有关一种生产工艺的信息,不管产出量大小,都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②效益的间接性:开发或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益不一定立即或直接体现在经济指标上。③利用效果的社会性:许多信息资源(特别是公共信息)的开发利用效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而不是某个个人或组织的经济效益上,即所谓公共物品特性。信息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是由信息的易共享性决定的,信息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从而无法排除他人共享,这也非常容易造成企业或个人不会有经济动力去生产信息并试图从中获利,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投资不足。④时效性:许多信息资源(特别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都具有高度的时间敏感性,即要求及时性和适时性。

2)供给的稀缺性。稀缺性是经济物品显著的特征之一。信息资源的稀缺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相对于人类信息资源需求的无限性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并且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往往是稀缺的;二是指许多信息资源不可以免费得到,必须自己生产或者用其他经济物品来加以交换。

3)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信息资源一般生产成本都很高,但复制成本较低,经常会出现市场不灵的现象。

4)体验性。作为产品,有些信息资源是一种“体验性产品”,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体验。

3 信息资源功能和价值分析

3.1 信息资源功能

信息资源的效用性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功能。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资源,它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

1)认识功能。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认识功能中包括了教育功能和支持科学研究的功能。

2)经济功能。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多种经济特性使之具有多种经济功能,如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替代其他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和运作效率,降低交易风险等。

3)政治功能。某种程度上拥有一定的信息资源也就意味着权力,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信息资源来获得权力或巩固权力。

4)军事功能。这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信息资源的功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资源从来都是军事斗争和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

5)娱乐功能。很多的信息资源可供人类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使用,甚至有些信息资源就是专为休闲娱乐而生产的,而且在当今时代,这类资源越来越多,增长势头非常明显。当然,在信息资源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有可能实现其认识功能或经济功能。

3.2 信息资源的价值分析

价值的概念起源于按比例交换。一定的功能产生一定的价值。此外,如前所述,稀缺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价值。所以,作为具有效用性和稀缺性特征的信息资源,当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但是,信息资源的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的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假定一双皮鞋可以交换20斤小麦,两双皮鞋就可以交换40斤小麦。但是,如果一份天气预报可以交换20斤小麦,谁会愿意拿40斤小麦去交换两份同样的天气预报呢?这种交换比例关系既然不成立,信息的价值就难以衡量,价值规律对信息资源如何起作用就成了问题。然而,如果我们不把信息资源视为商品,又无法体现信息在当代经济生活的“交易焦点”的地位,不能实现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竞争优势,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因此,萨缪尔森说,信息是一种与一般物品有着本质区别的商品[9]。这种本质区别就是信息的产生成本高,再生成本却很低,信息市场常常失灵,如软件产品,在出版、送药、娱乐以及其他信息含量高的商品领域中相关事例层出不穷。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开始对信息价值及其测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提出了各种价值观和测度方法,如成本测度法、用途或效用测度法、使用效果测度法等,虽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在探索中人们逐步认识到:①信息量并不完全等于信息价值,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信息量是供给价格而非需求价格的衡量标准;②信息的价值应当是获取信息之前与之后的最大效用之差;③信息的价值可以用购买行为中买主预期成本的减少额来表示;④信息(系统)的价值是个体获得信息后按照该信息采取最优行动的效用与获得该信息前采取最优行动的效用之差。

3.3 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

在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信息资源的一般价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资源要成为战略资源,必然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必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早在1973年,丹尼尔·贝尔就指出,信息和知识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资源[10]。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资源在提高竞争力和获得竞争力优势方面开始显现出其战略重要性。美国在1988年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快速获取国外信息对提高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1994年,当时的副总统戈尔也曾指出:“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如果无法获得最新的信息,无法与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交流,就很难在全球经济中竞争,”[11]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焦点之一,信息资源禀赋和存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而在军事领域内,信息就是情报。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继人和武器装备之后军队战斗力的又一个新的构成要素,对信息优势的争夺成为影响信息时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4 信息资源的类别研究

信息资源分类是识别和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主要从3个不同的认知角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来类分信息资源。

4.1 按运营机制和政策机制划分

信息资源按照运营机制和政策机制可以划分为3类,即:①政府信息资源,指政府拥有的,包括由政府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在政府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记录、数据、文件内容;为政府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政府为业务流需要从外部采集的信息。②商业信息资源,由/为商业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收集和生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资源。③公益信息资源,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由公益性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

4.2 按增值状况划分

信息资源按照其增值状况可以划分为两类:①基础性信息资源。机构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未经过加工或加工程度较低的,保证各行业和机构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②增值性信息资源。在基础性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增值、加工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

4.3 按所有权状况划分

信息资源按照其所有权状况可以划分为公共信息资源(简称公共信息)、私有信息资源(简称私有信息)和个人信息三类。

公共信息(Public Information)。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的定义。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全国委员会1990年制定了一部行业法规《公共信息准则》,把联邦政府生产、编辑和维护的信息称为“公共信息”,认为公共信息是属于公众的信息,为公众所信赖的政府所拥有,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所享用。显然,公共信息不等于公开信息。它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出版的信息,即包括政府机构打算或不打算公开的信息。公开信息指由某个政府机构挑选出来作为自己主动公开的信息,或被法庭强迫公开的信息。当然,公开信息还应包括一切公共发表和出版的非政府信息,它们一般都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

私有信息。与公共信息相对的是“私有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是指属于某个组织机构所专有,并打算自己单独使用的信息,又称“专有信息”。以公司为例,私有信息包括财务数据、销售记录、人事档案、市场研究资料、商业秘密、内部会议记录等。许多商务信息都是严格专用的。虽然有些商务信息按法律必须公开,但大部分公司档案可以免于公开,受法律保护。介于公共信息与私有信息之间有一个灰色区域,即既不是完全公有也不是完全私有的,它属于受控使用的信息,只限于合法用户使用。例如,商会提供的数据,只限于其会员使用。

个人信息,根据国外有关法律中的表述,是指以任何形式记载的、有关某个可识别的个人的信息,包括此人的民族、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受教育情况、财产状况、血型、指纹、医疗史、犯罪史、职业经历、身份证号码、住址、立场观点、与政府机构的秘密通信、他人对其的评论、此人在涉及自身的其他个人信息中的姓名,以及那些本身会泄漏此人情况的姓名等。

除了上述3种划分方法外,信息资源还可以按记录介质、记录方式、记录状态、信息的生产和利用领域、信息的编码抽象程度等划分,本文不再一一陈述。

5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

5.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现代意义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它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资源问题,并首先提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早研究是从科技信息资源领域开始的。实际上,图书情报工作(特别是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文献资料的搜集、分类标引、编目、做文摘、编译报道、建设和维护数据库、开展信息服务和情报研究等。图书情报机构所从事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规范性和连续性方面一直是最为突出的,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持续积累的经验,在未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相关文件在不同时期赋予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从中也折射出我国社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认知的渐进过程。1987年12月,在《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开发信息资源,就是针对社会的不同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存贮和传递,以便有效地利用,这是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实现的。”1991年《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认为,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功能是对社会的情报整序、检索、研究、咨询服务。我国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体系包括搜集、加工、整序、标准化、检索、研究、传递、报道、交流、咨询和用户反馈等各个功能子系统。1997年《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则》中则提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其数字化、数据库化、网络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实现高度共享,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5.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含义的界定和分析

乌家培在其《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8](1986年)中指出:“开发狭义的信息资源有两重含义,一是从外延上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库存、加速信息流动;二是从内涵上不断重组和加工信息内容本身。利用狭义的信息资源则是在理解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扩展联系,挖掘内核,转换思路,进而产生和运用新的信息,使信息内容本身释放潜能,为政府、企业、民众的各类活动服务。”

本文在乌家培定义的基础上参考符福峘、代根兴[12]提出的定义以及上述政府相关文件认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各种零散的、原始的、不便于管理和利用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分析、转换、组织、整合等方面的增值处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管理性,提高其数字化、数据库化、网络化和商品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度共享,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载体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提高信息的效用;或者,仅仅改变信息的载体形式,发掘、扩展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渠道,提高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共享性;也可以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结合。

5.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如前所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信息资源管理。人们对于两者的认识有些模糊,甚至有人认为两者是同一个事物。但我们认为两者还是有重要区别的。从内涵上看,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机构的使命而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诸如人员、设备、资金和信息技术之类的相关资源。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本身的开发利用。从性质上看,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更多的是针对某一组织机构本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更像是一种政策,更注重对整个国家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从侧重点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相关资源的合理投入和利用,强调其管理职能。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侧重于信息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具体任务的确定和实施。

当然它们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基础与应用的关系。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当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其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指导和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又可以丰富或修正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6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地位和总体框架

如何认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是当前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1997年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家信息化规划》(草案)中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体系,即信息化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人才、信息政策法规和标准,并明确了六要素的关系,提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核心,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很容易受到普遍的重视,信息应用系统也很容易受到政府部门和各种组织机构的重视。而对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给人的印象总是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却不容易,长期以来难以落到实处。理论上或文件上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实践上往往容易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其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从理论上说清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技术、信息应用系统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在行动上能自觉地把这三者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以便协调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正在有计划、有重点地铺开,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理论探索和阐述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6.1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技术是适应人类信息处理的需要而诞生的,并在人类长期的信息处理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中,几乎每一种信息处理作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都需要采用这样那样的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处理的工具或手段。

信息技术又是信息应用系统的骨架,是一切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越是基础的技术,其应用就越广泛。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处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最底层。信息技术必须借助某些信息系统(包括应用系统)来发挥作用。信息系统如同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和其他较低层次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各种信息技术则如同身体中的骨骼、肌肉和各种器官,需要有信息系统来指挥和协调,以实现某些功能。

广义的信息技术也包括通信技术(ICT),而通信设施和网络也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作为一种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是信息应用系统的运行平台或运行环境,同时又是信息资源的传输工具或平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远距离的信息传送和信息交流,都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持。越是复杂的、跨地域的系统,越需要有先进的通信网络来连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系统随时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

从产业链的角度说,信息技术对应的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基础电信业。它们是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上游。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电子芯片制造业。

从价值链的角度说,信息技术产业构成了整个产业的价值链的基础。电子信息设备应用面广,生产量大,是整个产业创造财富的主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积累了资本,提供了必要的装备。

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制造能力,以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一些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以外,许多中低端产品由于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惨烈,其创造价值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利润已摊得很薄,且正日益依赖应用系统建设来创造价值。

6.2 信息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信息应用系统是根据特定的业务需要,在现有信息技术和某种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特定业务领域的结果。信息应用系统按照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智慧,应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去完成给定领域的业务操作和任务,或者解决给定领域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信息应用系统实现预期功能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信息应用系统是人类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的业务流程的产物,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替代。它是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某个组织机构或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较高层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信息应用系统是一种信息处理平台,其作业对象就是信息资源,其运行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没有一定的信息资源,整个系统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就不能发挥作用。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供应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运行水平和实际效益。

信息应用系统又是一种信息生产平台。它在运行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就是信息应用系统的产品或副产品,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这些资源和资产的质量和价值既取决于系统输入端投入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价值,也取决于系统的信息处理水平。近年来,随着一批批信息应用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它们在不断产出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信息孤岛。这些资源的管理和再开发利用问题,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内容管理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一点也反过来说明了在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问题。

从产业链角度说,信息应用系统对应的产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产品和部分信息服务业(如系统集成业等),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价值链角度说,信息应用系统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信息资源实现增值。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既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社会需求水平和需求规模,取决于信息技术的供应成本,更取决于它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水平和应用水平,取决于可获得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基础信息技术设备供应的相对过剩和市场对信息应用系统需求的日益扩大,信息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的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创造价值的空间越来越大,其利润常常超过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然而,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趋势可能意味着:为引进某个信息应用系统支付更多的费用,同时也可以获得功能更强的应用系统和更好的服务。

6.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是应人类处理信息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只是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人类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和利用信息,也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当然,最终的目的是支持决策,解决问题或满足某种需要。同样,信息应用系统也是服务于这样的目的,但它把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手段和资源系统化之后应用于特定的领域。

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作用对象。初级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应用系统的粮食。经过系统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源是系统的血液,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生命源。高级的信息资源(如知识)是系统的灵魂和中枢神经系统,整个应用系统都是由这种信息来指挥和控制的。信息流控制着业务流或工作流,同时又控制着各种信息技术设备。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字化、网络化、有序化、产业化。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都需要有某种信息应用系统作为加工处理平台,在这种平台上进行增值处理,然后应用于各种事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或者用来满足某种需要(如娱乐、宣传、交流等)。各种用户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设施来访问、操纵、利用信息应用系统和获取信息资源。所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当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且,这样也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具体业务密切地结合起来,在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中,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另外,信息资源需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来传播,及时地传送到相应的用户手中,或者在更广的范围传播,实现信息的共享。

从产业链来说,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应的产业是信息内容产业(也有人称为信息开发业),它是信息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是信息服务业的核心部分,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最终发挥作用的一环。

从价值链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上来创造价值的,通过开发利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成为更为有用、更易用、更适用的资源,成为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新的物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除了使信息资源本身增值以外,开发利用还可以使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系统增值,如促进生产过程的技术进步和新的实物资源的形成,提高经济行为主体的能力和生产率,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等等。另外,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虽然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应用系统的支持和扶植,但又不能长期依赖于信息应用系统(这里主要指那些面向特定业务的系统)。因为这样会限制信息资源开发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会影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标签:;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_社会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