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姜瘟生物型鉴定初报

四川省姜瘟生物型鉴定初报

一、四川省姜瘟病菌生物型鉴定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周洁,秦曼丽,周弦,吴林,刘奕清[1](2021)在《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姜种植的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明确引起生姜青枯病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对生姜青枯病早期诊断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省恩施生姜病样上的病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筛选并验证了生姜青枯病菌的特异性引物,优化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运用该方法对生姜植株和土壤的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纯化得到了10株培养性状一致的菌株,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将代表菌株ES202023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物21F/21R从所获菌株中扩增出长度为125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通过优化后的PCR体系(25μL:2×Taq Master PCR Mix 12.5μL, 21F/21R 0.5μL,退火温度61.1℃, 30个循环),使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ng/μL,且可以在感病植株及土壤中检测到病原菌.本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快速检测方法,对生姜青枯病的田间早期预警、姜种带菌检测和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刘志,陈婷,龙雯素,雷愉,蒲兴锚,赵子豪,栗海波,张祖姣,沈玉平[2](2019)在《江永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姜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引起的土传性林木细菌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生产。从江永县采集生姜病株样本,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得到2株病原菌,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显示均为青枯菌,生理小种鉴定为4号,生物型为Ⅲ型。分离得到R. solanacearum GP-1、R. solanacearum GP-2对生姜均有强致病性,接种15天后可导致生姜幼苗死亡。

陈尚儒[3](2018)在《四川生姜劳尔氏菌鉴定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是一种能够引起植物青枯病的细菌性土传病害。是一种发生普遍、流行性强、难以防治、传播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够浸染50余科几百种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青枯菌可引起生姜青枯病,生姜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有很多生姜产区,生姜青枯病的流行使生姜种植地进一步减少。因此有必要对四川省的生姜上的劳尔氏菌进行系统的调查和鉴定。同时进行综合防治试验,对田间生产做出指导。本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从四川省7个市20个地点采集疑似为生姜青枯病的病株,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特异性引物鉴定,共获得了115株青枯菌株。遍布了四川主要的生姜产区,说明四川省的青枯菌分布比较广泛。(2)将115株青枯菌用于演化型及生化型测定。测定结果表明,115株青枯菌演化型全部为Ⅰ型,即亚洲分支,这是关于四川省生姜青枯菌演化型的首次报道。四川生姜青枯菌的生化型有Ⅰ型、Ⅲ型和Ⅳ型,未发现Ⅱ型和Ⅴ型,其中生化型Ⅰ型的菌株有22株,占19.13%,生化型Ⅲ型的菌株有83株,占72.17%,生化型Ⅳ型的菌株有10株,占8.70%,说明四川省所采集地区生姜青枯菌的生化型主要为Ⅲ型。(3)使用抑菌圈法对17种试验药剂进行生姜青枯菌的抑菌作用初筛。结果得到:在相同有效成分含量的情况下,溴菌腈和四霉素的抑制效果最好;乙蒜素、噻霉酮、中生菌素、琥胶肥酸铜、硫酸链霉素和春雷霉素6种杀菌剂对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噻唑锌、氢氧化铜、代森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新植霉素、噻菌铜、叶枯唑、喹啉铜、盐酸土霉素9种杀菌剂无明显的抑菌作用。(4)对6种初筛效果最好的试验药剂,测定其EC50及毒力回归方程斜率。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生姜青枯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69.89μg/mL。接下来是噻霉酮EC50值为126.45μg/mL,抑制效果也较好。乙蒜素EC50值为719.11μg/mL,春雷霉素EC50为895.51μg/mL,抑制效果较好。硫酸链霉素EC50为1078.26μg/mL,溴菌腈EC50为1405.81μg/mL,效果较为一般。四霉素和噻霉酮的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3395和0.3670,说明在较低浓度时,这两种药剂对生姜青枯菌就有不错的抑制效果。四霉素、硫酸链霉素、乙蒜素、春雷霉素的斜率高,分别为1.0674、0.7181、0.6145、0.5696。(5)以综合防治的方式进行的田间试验,对生产实践作出指导。结果表明,搭建避雨棚能够有效防止生姜青枯病的发生和传播。仅在正常种植的基础上搭建避雨棚到生姜收获期的防效可达67.17%,在避雨棚的基础上加以土壤熏蒸和浸种处理的试验田生姜收获期的防效可达86.99%。

邹阳,肖崇刚,马冠华,胡小东,李俊,李文标,肖田[4](2016)在《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在烟草生产中,青枯病严重危害着国内外烟草的产量和质量。青枯菌种下分类较为复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青枯菌的生化型、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烟草青枯菌系的构成及烟草与青枯菌互作提供分析信息,并为烟草青枯病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为烟草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邹阳,肖崇刚,马冠华,胡小东,李俊,李文标,姚廷山[5](2016)在《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在烟草生产中,青枯病严重为害国内外烟草的产量和质量。青枯菌种以下分类较为复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青枯菌的生化型、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烟草青枯菌系的构成及烟草与青枯菌互作提供分析信息,并为烟草青枯病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为烟草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邱正明,矫振彪,郭凤领,陈磊夫,田延富,胡燕,吴金平[6](2015)在《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生姜姜瘟病频发已成为制约生姜种植业发展的瓶颈。笔者分析了姜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致病环境因子以及侵染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通过筛选、创制"优质、抗(耐)病"的生姜资源,为生姜抗病育种提供新材料;同时,通过构建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挖掘抗姜瘟病病菌的新生物活性物质或新基因,在基因组水平上为姜瘟病的生态防控提供新资源。此外,笔者还利用根际微生态平衡理论,研究了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通过土壤生物活性的改良,消除或者减轻姜瘟病的危害。

赵志祥,严婉荣,陈圆,肖彤斌,肖敏[7](2015)在《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的生姜主要种植区采集青枯病病样,分离纯化出27个青枯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生物型划分、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属于4号生理小种和生物型Ⅲ。进一步对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海南生姜青枯病属于青枯劳尔氏菌演化型Ⅳ,即非洲分支菌株,这是首次首次报道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演化型。

许永利[8](2014)在《生姜连作土壤生态系统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生姜连作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进行了理化和生物性状的分析,并尝试建立了生姜连作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利用蚯蚓粪与哈茨木霉菌、两株放线菌(丁香苷链霉菌和球孢链霉菌)进行生姜连作土壤的调控,试验以盆栽和田间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1)随生姜连作年限延长,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都大幅下降,土壤pH较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肉足虫数量高;鞭毛虫数量降低。食细菌线虫数量与蔗糖酶、脲酶、磷酸酶、pH等正相关,线虫总数量低。(2)盆栽条件下,添加适量蚯蚓粪和适当的生防菌可提高生姜连作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尤其是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蚓粪用量增加则纤毛虫增加,添加放线菌的蚯蚓粪处理原生动物丰度高,哈茨木霉苗期促进了鞭毛虫的生长;苗期放线菌的作用小于哈茨木霉,收获期原生动物丰度超过哈茨木霉。(3)田间条件下施用蚯蚓粪及含有生防菌的蚯蚓粪,可以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等酶活性,尤其以“蚯蚓粪+哈茨木霉+秸秆粉”处理提升幅度较大。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pH,稳定在6.5左右。促进植物对全氮的吸收,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这种促进作用,在试验第三年更为明显。各处理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部分荧光参数也显着优于对照,说明处理与对照相比生姜的光合能力更强。田间条件下,常规施肥管理(CK)土壤的肉足虫占优势时期较多。“蚯蚓粪+秸秆粉”处理纤毛虫的相对丰度在苗期两次高峰,第三年,纤毛虫和鞭毛虫增加。“蚯蚓粪+哈茨木霉+秸秆粉”处理优势类群由肉足虫向鞭毛虫转变。“蚯蚓粪+哈茨木霉+两株放线菌+秸秆粉”处理的肉足虫向鞭毛虫和肉足虫转变。第1-3年,蚯蚓粪处理依次以食真菌线虫、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食细菌线虫为主。对照土壤则主要以食细菌线虫为主,植食线虫其次,尤其时植食性线虫在第一年和第三年收获期均占较大比例,这可能会促进线虫病的发生。蚯蚓粪+哈茨木霉+秸秆粉”处理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上作用较明显。(4)常规管理更容易严重偏离健康或轻微偏离健康,一旦不消毒则开始偏离健康土壤,增加发病几率。添加哈茨木霉的蚯蚓粪更有利于土壤的健康,这主要因为哈茨木霉的拮抗作用所致。哈茨木霉和放线菌同时加入蚯蚓粪中,可能会因为两种微生物竞争作用的存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

龚晓[9](2012)在《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法成功从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区土壤中分离出姜瘟致病菌。结合病源性致病鉴定、形态观察以及分子鉴定,确定分离出的H1菌株和G1菌株为江永县姜瘟病的致病菌,分属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劳尔氏菌(Ralstonia spp.)。从病源性致病鉴定结果来看,菌株G1致病性强于菌株H1,所以该地区的主要致病菌为劳尔氏菌即本研究中的菌株G1。利用Hl和G1两种致病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出10株拮抗菌株,经分子学鉴定均属于木霉属。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23号经形态学鉴定,其菌丝白色,孢子呈绿色,球状倒卵形;分子学鉴定结果为其与钩状木霉的ITS序列同源性达到99%。通过对其适应条件的研究发现,23号拮抗菌株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能在较高温度下生长,但不喜碱,在强光照下能生存,适宜作为农业生产上的生防菌株。本论文从菌体对峙出发,到代谢液对峙,分析代谢液拮抗物质成分,探讨了拮抗菌株的拮抗作用机制;且对其温度敏感性,酸碱度,产生时间也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本研究中的对峙拮抗物质为具有蛋白性质的物质。其最适作用环境为48h的代谢液环境,pH值呈酸性;当硫酸铵饱和度为50%时,其被沉淀。综合所有实验结果认为拮抗菌株分泌的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为蛋白分子,大小约72kD。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10](2012)在《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文中提出以生姜为材料,研究生姜不同部位(根茎、茎和叶)、不同浓度(10、20、40、80 g/L)的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HPLC定量分析了生姜各部位水浸液中所含酚酸类(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和阿魏酸)、香豆素类(伞花内脂和7-甲氧基香豆素)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生姜水浸液对所测6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在10 g/L时就达到了显着性差异水平,并且所有酶均有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相同部位的水浸液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放线菌的数量呈减少趋势;3种生姜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根茎水浸液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均显示出低浓度提高其含量而高浓度降低其含量的趋势,而茎和叶水浸液则随着浓度的增加均降低了其含量。生姜水浸液中主要化感成分包括:根茎水浸液主要是丁香酸和伞花内脂;茎水浸液主要是阿魏酸,且其含量最高为73.4 ug/g;叶水浸液除了阿魏酸,其他6种物质均被检测出,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丁香酸、伞花内脂和香豆酸。

二、四川省姜瘟病菌生物型鉴定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省姜瘟病菌生物型鉴定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生姜病样采集与病原菌分离
        1.2.2 致病力测定
        1.2.3 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鉴定
        1.2.4 生姜青枯病病原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1.2.5 PCR反应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1.2.6 植株组织和土壤的病原菌检测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
    2.2 致病性测定
    2.3 形态学鉴定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5 生理小种和生物型鉴定
    2.6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2.7 PCR反应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
    2.8 发病植株和土壤的青枯病菌检测
3 结论与讨论

(3)四川生姜劳尔氏菌鉴定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劳尔氏菌研究概况
        1.1.1 劳尔氏菌特性
        1.1.2 劳尔氏菌种群分类
    1.2 生姜青枯病
        1.2.1 发生与危害
        1.2.2 症状特点
        1.2.3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
    1.3 综合防治
        1.3.1 合理轮作
        1.3.2 选用抗性品种
        1.3.3 加强田间管理
        1.3.4 化学防治
        1.3.5 生物防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姜劳尔氏菌鉴定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生姜青枯病综合防治
        2.2.1 室内药剂筛选
        2.2.2 田间综合防治措施
        2.2.3 调查方法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劳尔氏菌鉴定
        3.1.1 分离鉴定
        3.1.2 演化型测定
        3.1.3 生化型测定
    3.2 生姜青枯病综合防治
        3.2.1 室内药剂筛选
        3.2.2 生姜青枯病田间综合防治
        3.2.3 生姜生长收获情况统计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本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化型和生理小种研究
    1.1 生化型研究
        1.1.1 生化型的分类研究
        1) 作物青枯菌生化型的测定
        2) 烟草青枯菌生化型的测定
        1.1.2 生化型亚型的分类研究
        1) 作物青枯菌生化型亚型的测定
        2) 烟草青枯菌生化型亚型的测定
    1.2 生理小种研究
        1.2.1 生理小种的分类研究
        1.2.2 生理小种的测定
2 致病型研究
    2.1 作物青枯菌致病型的研究
        2.1.1 选择鉴别寄主
        2.1.2 作物青枯菌致病型测定
    2.2 烟草青枯菌致病型研究
        2.2.1 选择烟草鉴别品种
        2.2.2 烟草青枯菌致病型测定
3 讨论与展望

(5)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化型和生理小种研究
    1.1 生化型研究
        1.1.1 生化型的分类研究
        1.1.2 生化型亚型的分类研究
    1.2 生理小种研究
        1.2.1 生理小种的分类研究
        1.2.2 生理小种的测定
2 致病型研究
    2.1 作物青枯菌致病型的研究
        2.1.1 选择鉴别寄主
        2.1.2 作物青枯菌致病型测定
    2.2 烟草青枯菌致病型研究
        2.2.1 选择烟草鉴别品种
        2.2.2 烟草青枯菌致病型测定
3 讨论与展望

(6)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的描述
2 病原菌的鉴定
3 致病环境因子的研究
4 侵染路径的观察
5 防治策略
    5.1 筛选、创制“优质、抗 (耐) 病”的生姜资源
    5.2 挖掘新的生防微生物资源

(8)生姜连作土壤生态系统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连作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连作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研究进展
    1.3 蚯蚓粪应用研究现状
    1.4 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
    1.5 生姜的生产现状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年限生姜连作土壤生态因子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蚯蚓粪与生防菌对生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环境与生物调控对生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生姜连作土壤调控后土壤生物因子的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土壤生态系统判别分析和各因子主成分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姜瘟病病原菌研究
        1.1 病原菌分类研究
        1.2 姜瘟病致病因素
        1.3 侵染途径
        1.4 致病机制
    2 根际微生物抑制植物病原物的研究
        2.1 竞争作用
        2.2 拮抗作用
        2.3 寄生和捕食作用
    3 姜瘟病防治研究
    4 微生物种属分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1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2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第二章 姜瘟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制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2 分离疑似致病菌
        2.3 分离菌株病源致病性鉴定
        2.4 致病菌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姜瘟病致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分析
        3.2 致病菌的鉴定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 拮抗菌株的筛选—平板对峙实验
        2.3 拮抗菌株的鉴定
        2.4 拮抗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株的分离纯化
        3.2 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分析
        3.3 拮抗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4 讨论
第四章 拮抗机理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平板对峙实验
        2.2 拮抗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2.3 拮抗菌株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2.4 拮抗菌株代谢液的拮抗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板对峙实验结果
        3.2 拮抗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3.3 拮抗菌株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3.4 拮抗菌株代谢液的拮抗作用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姜浸提液的制备
    1.2 生姜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
    1.3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土样的采集
    1.4 试验设计
    1.5 指标测定方法
        1.5.1 土壤酶测定方法
        1.5.2 土壤微生物分析
        1.5.3 土壤养分分析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姜浸提液化感成分分析
    2.2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土壤酶的影响
    2.3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4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2.5 生姜水浸液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
    2.6 生姜水浸液处理下土壤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互关系
3 讨论
    3.1 生姜化感成分分析
    3.2 生姜浸提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 生姜浸提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3.4 生姜浸提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3.5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

四、四川省姜瘟病菌生物型鉴定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张玲玲,周洁,秦曼丽,周弦,吴林,刘奕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9)
  • [2]江永生姜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刘志,陈婷,龙雯素,雷愉,蒲兴锚,赵子豪,栗海波,张祖姣,沈玉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0)
  • [3]四川生姜劳尔氏菌鉴定及防治研究[D]. 陈尚儒.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4]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A]. 邹阳,肖崇刚,马冠华,胡小东,李俊,李文标,肖田. 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 2016
  • [5]青枯菌生理分化及致病型测定研究进展[J]. 邹阳,肖崇刚,马冠华,胡小东,李俊,李文标,姚廷山.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7)
  • [6]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J]. 邱正明,矫振彪,郭凤领,陈磊夫,田延富,胡燕,吴金平. 中国果菜, 2015(10)
  • [7]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鉴定[J]. 赵志祥,严婉荣,陈圆,肖彤斌,肖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4)
  • [8]生姜连作土壤生态系统调控研究[D]. 许永利.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9]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D]. 龚晓.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10]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生态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四川省姜瘟生物型鉴定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