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动技巧_意识流论文

评《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流论文,西斯论文,技巧论文,尤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经典力作《尤利西斯》( Ulysses,1922)代表了本世纪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也是他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这部驰名西方文坛的意识流杰作与艾略特同年发表的长诗《荒原》(The Waste Land,1922)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现代主义小说与诗歌的两个里程碑。《尤利西斯》之所以能获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西方人的现代意识,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整一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而且还因为它在创作手法和谋篇布局上标新立异,别具一格。乔伊斯成功地发掘了人们头脑中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广阔领域,并深刻地揭示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他大胆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将人物瞬息万变、流动不已的意识活动和恍惚迷离的精神世界原原本本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尤利西斯》无疑是对传统文学的有力挑战,也是西方小说史上最富有新意和实验性的作品之一。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技巧足足统治了西方文坛半个世纪之久,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诗人艾略特曾经有过一段精辟而又中肯的见解:“这部小说是对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反映,它是一部人人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而又无法回避的作品。”①

《尤利西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意识流技巧。乔伊斯从本世纪初西方艺术世界中摄取了一系列富于现代特色的创作技巧,并成功地借鉴了诗歌、戏剧、电影、摄影、绘画以及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这些技巧为他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其能够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地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心灵的奥秘。作者在《尤利西斯》中使用的意识流技巧可谓五花八门,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幻觉与梦境等等,使西方读者大开眼界。这些技巧充分展示了人物头脑中纷乱如麻的意识、感觉、印象、回忆、幻觉、梦境以及无数稍纵即逝、难以名状的直觉、灵感和顿悟。令人惊讶的是,《尤利西斯》几乎汇集了现代主义文学中所有新奇的创作手段,它不仅为英语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也在西方文坛引发了一场异乎寻常的文学革命。因此,不了解《尤利西斯》的创作技巧,就无法真正了解战后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样说也许并不过分。本文将对乔伊斯在这部传世巨著中使用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这三种最重要的意识流技巧作深入细致的剖析。

一、内心独白

在《尤利西斯》精彩纷呈的创作技巧中,使用最多、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内心独白。顾名思义,内心独白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无声无息的意识流。通常,乔伊斯采用直接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即让人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直接将本人的思想与感受和盘托出。读者看到的是人物原原本本的意识活动。这种由直接内心独白表现的意识既不用解释,也不受作者的控制或支配,显得极其自然和坦率,的确十分接近思维的实质。《尤利西斯》的内心独白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印象、感觉、回忆和欲望混为一体,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主观生活之流,使读者产生一种直接感和真实感。

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不仅畅通无阻,而且同作者的第三人称叙述之间的接轨也十分自然。作者的叙述语往往与人物内心独白的视角保持一致,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乔伊斯似乎从来不用“他想”、“他感到”或“他对自己说”等解释性词语,也极少在叙述语和内心独白之间插入其他次要成分。他在转轨或接轨时只是巧妙地将人称与时态作适当的调整,一般不留明显的痕迹,读者往往不知不觉地步入人物的精神世界。以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见一斑:

布鲁姆先生严肃地点了点头,凝视着对方一双敏捷的、充满血丝的眼睛(A)。神秘的眼睛,神秘而锐利的眼睛(B)。我猜他是共济会成员,难说(C)。又同他在一起了(D)。我俩走在最后(E)。但愿他能说些别的(F)。②

这是布鲁姆在参加一位朋友的葬礼之后遇到他的熟人科南先生时的一段内心独白。A句是作者的叙述语,其视角同布鲁姆的内心独白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使用的语域也基本符合布鲁姆的文化修养和性格特征。句中“敏捷”一词同B句中的“锐利”一词具有逻辑上的联系。B句开始便是他的内心独白,其语义同A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充满血丝的眼睛”到“神秘的眼睛”,两者接轨自然稳妥,顺溜畅达。C句中的人称代词“我”则表明A句的第三人称已转变为第一人称,从而正式向读者发出叙述语向内心独白过渡与转轨的信号。乔伊斯的这种叙述笔法不仅在表现意识时取得了传神的效果,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独白高超的驾驭能力。

此外,乔伊斯还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在他看来,既然人物的性格、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尽相同,那么,他们的内心独白形式也必然干差万别。他十分强调内心独白的表意功能,往往将其所表现的“自我”作为对人物性格的一种曝光。因此,在《尤利西斯》中,每个人物的内心独白都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对渲染人物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这部小说中的内心独白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条理型内心独白;另一种是自由型内心独白。通常,条理型内心独白较为偏重理性的因素,而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它所反映的大都是人物的思考、想象和推测等比较清醒的意识。此外,它的流动也体现出一定的秩序和条理。与此相反,自由型内心独白则偏重非理性的因素,既不合乎逻辑,也不讲究连贯,而且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它所包含的大都是人物模糊的印象和朦胧的意识。在小说的三个人物中,斯蒂芬采用的大都是条理型内心独白;莫莉使用的完全是自由型内心独白;而布鲁姆的内心独白则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两种内心独白之间的区别可以在以下两段意识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斯蒂芬:

无论如何你正在走过去。没错,我正在走,每次一步。有限的时间穿过有限的空间。五步、六步,绝对没错。那是必然的听觉反应。难道我现在正沿着森迪蒙特海滩走向永恒?咔嚓、劈啪、嘎吱、嘎吱。瞧,节奏开始了。我听见了。那是以不完整音步结尾的四步抑扬格。(P.37)

莫莉:

轰隆隆火车在远处鸣汽笛这些机车力量真大像巨人水蒸气向四周乱喷就像那首古老情歌的结尾可怜的男人们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家庭在发烫的机车里通宵上班今天真闷热我很高兴我已将那些过期的《自由人》杂志和照片烧掉一半将东西像这样到处乱放……这里变得更热了这场雨太好了恰好当我美美地睡上一觉之后我想……(P.754)

以上两段内心独白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充分反映了斯蒂芬与莫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文化修养。斯蒂芬的独白无论在词汇选择还是句子结构上都显示出学者语言的风格。他独自徘徊于都柏林的海滩,试图凭借贝壳被他的靴子踩碎时发出的劈啪声和“必然的听觉反应”来构思具有永恒价值的伟大诗篇。他的内心独白节奏缓慢、条理清楚,且富有学究气,完全符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和思维特点。相比之下,莫莉的内心独白飘来转去、游移不定,毫无停顿之处,犹如小河流水一般自由奔流。这种混沌模糊的独白形式不但真实地反映了她睡意朦胧的意识状态,而且完全符合她反复无常、随心所欲的性格特征。不仅如此,在莫莉纷乱的意识中,各种印象与感觉之间似乎具有某种非理性却又十分有趣的联系:

1.火车汽笛声一→古老的情歌

2.发烫的机车一→今天真闷热

3.水蒸气乱喷一→这场雨太好了

4.男人通宵上班一→我美美地睡上一觉

人物意识成分的这种非理性的结合与有趣的联系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莫莉的自由型独白中,意识活动表现为大容量的块状结构。每个词语仿佛都是这一块状意识结构中的重要部件,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它们像一个个杂乱的“原子”或“光圈”,持续不断地向四周折射,犹如群星闪耀、相映成趣。乔伊斯将意识领域的奥秘及其活动规律竟然描绘得如此逼真,的确令人感到惊讶。毫无疑问,作者别具一格的内心独白技巧成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使《尤利西斯》成为无可争议的传世巨著。

二、自由联想

在《尤利西斯》种类繁多的意识流技巧中,最令读者感到困惑的也许是自由联想。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或秩序。他们的意识一般只能在某个问题或某种事物上作短暂的停留,即便他们头脑最清醒的时候也不例外。他们往往睹物生情,有感即发,头脑中的事物常常因外部新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而代之。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觉器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使其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联想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类似或相反的特征,或具有某种感情上和个人经历上的联系。人物的自由联想仿佛是未经整治或加工的原原本本的意识活动,显得十分突兀和随意。乔伊斯似乎认为,现代作家应该深入人物的精神领域,追求表现这种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主观联想。

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自由联想大都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第一,记忆,这是自由联想的基础;第二,感觉,这是引发自由联想的条件;第三,想象,它决定了自由联想的灵活性。这三种因素互相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人物自由联想的重要基础。在小说中,乔伊斯对人物的自由联想从不作任何解释或说明,而是毫无顾忌地让各种离奇复杂的念头与想法自由地闪现在人物的意识流之中。人物的自由联想通常令人感到困惑,不知所云。有些显然不合逻辑,缺乏条理;有些则完全属于人物最隐秘的感触乃至接近本能的无意识反应。读者有时不得不在阅读数页甚至数章之后才能弄清人物某个自由联想的关系和确切的意思。而且这个解谜的答案或线索来得又是如此地突然或不合时宜。然而,这恰恰是自由联想的艺术魅力所在。通常,自由联想一旦脱离小说的情景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但在作品特定的文脉和语境中,它似乎显得合情合理,无可非议,因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乔伊斯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十分谨慎而又极其巧妙地留下了某种线索,或安排了解谜的答案。显然,作者采用自由联想的手法随时中断或变换人物的思绪与浮想不仅充分反映了意识的自然性与真实性,而且也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性。

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在布鲁姆身上发挥得最为成功。在1904年6月16日那一天,布鲁姆的意识异常活跃,对周围的事物随时都在作出心理反应。他那极其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和异化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时刻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他在都柏林街头的所见所闻引发出无数种印象感觉和主观联想。例如,那位日前 去世的朋友迪格纳的名字和他上午在一家杂货店购买的那块香皂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而他在书摊前购买的那本名为《罪恶的甜头》的庸俗刊物在他的意识中出现十三次之多。然而,时刻影响他的意识并不时侵袭他头脑的则是他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杀和妻子的不忠。这些成了他头脑中的核心意识,因此“鲁迪”、“爸爸”和“莫莉”等名字在他的意识中频繁出现。以下是布鲁姆在不同的场合对幼年早夭的儿子鲁迪的自由联想,可见一斑:

布鲁姆在家中读完女儿米莉的留言后不禁想入非非:

我还记得米莉出生的那天早晨。跑到丹泽大街去敲桑顿太太的门。有趣的老太太。想必她已经帮助了许多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她当时就看出可怜的鲁迪活不长。咳,上帝是对的,先生。她当初就知道。如果他现在还活着已经十一岁了。(P.66)

在葬礼期间,牧师对死者的祈祷使他心猿意马:

他是否想过那个正等待他的墓穴呢?据说当你在太阳底下发抖时你就会想……我买的那块地在那里,朝着芬拉斯。妈妈,可怜的妈妈,还有小鲁迪。(P.111)

在“塞任”一章中,酒吧内迷人的歌声唤起了布鲁姆的凝思遐想:

一切已经过去,一切已经倒塌。

我也是啊,种族的末代。米莉是个年轻的学生。是啊,也许是我的过错。没有儿子。鲁迪。太晚了。要是还不晚呢?要是还不晚?如果还可以?(P.285)

上述三段表明,布鲁姆对幼年夭折的儿子的联想表面上显得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但仔细读来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他儿子鲁迪的过早夭折在他的意识中留下了一个阴影,成为他无法摆脱的一个不幸事实。一旦受到相关条件的刺激或影响,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鲁迪。例如,在上述三段自由联想中,读者都可以找到与鲁迪相关的联想条件:

由此可见,人物的自由联想并非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与人物的个人经历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一定的相关条件和心理基础,往往受到某种“客观对应物”的刺激和影响。毫无疑问,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对全面揭示其性格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蒙太奇

《尤利西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破除了长期以来禁锢文学创作的传统的时空观念,充分显示了作者重新安排时空的创作自由。将现代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技巧运用于小说创作便是这种自由的具体表现之一。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搬运”或“装配”。后来它被借用于电影艺术,通常指各种镜头的组合或叠化。乔伊斯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同一时刻内的不同事件或不同空间中的相同场面加以剪辑和组合,通过对某些生活镜头的交错并置构成一幅万花筒式的画面,并以此来烘托和渲染小说的主题。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的蒙太奇技巧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蒙太奇,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他在运用时间蒙太奇时往往将人物安排在一特定的空间内,让其意识跨越时间的界线,自由地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历之间。与此相反,作者在运用空间蒙太奇时往往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展示不同空间内同时发生的事情,以表现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各种空间形象和生活场面。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经常将这两种蒙太奇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多视角地折射人物的意识活动。

时间蒙太奇是反映人物意识变化和心理感受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使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在一个有限的、特定的空间内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而且还能使人物在某一时间的经历同其在另一时间的经历交错并置,显示出意识的多元化与立体感。例如,在第二章中,斯蒂芬上完历史课到校长狄瑟先生的办公室领取薪水,在那里他与这位老于世故的校长畅谈人生。然而,谈话期间,斯蒂芬的意识飘来转去,跳跃频繁,往返于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展示了一幅又一幅逼真的生活画面。当他刚步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意识便产生了跳跃:

正如第一天他在这里与我讨价还价时一样。当初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旁边的柜子上放着一盘斯图亚特金币,泥塘里的宝贝,永远如此。(P.29)

当斯蒂芬从校长手中接过三英镑十二先令的薪水之后,他立即想起自己曾与朋友克兰利一起拿着钱去赌场赌博的经历:

克兰利带我去找发财的捷径,在那些溅满泥浆的马车间寻找可能获胜的车号。到处都是赌注经纪人,各自占据一块地盘大声招揽顾客;在杂色的泥浆地上飘着一股餐厅的气味。美丽的反叛者,赌注:十比一。(P.32)

当操场上传来一阵学生为一个好球发出的喝彩声和响亮的哨子声时,坐在校长室里的斯蒂芬立即从球场的角逐联想起生活中和战场上的角逐:

又进了一球。我就在这些人中间,在这些挤作一团,相互争斗的身体中间,在生活的角逐中间……时间受惊后弹跳起来,一次又一次连续受惊。战场上的厮杀与酣战声,战死者留下的僵躯以及长矛刺入血淋淋的肚肠时发出的惨叫声。(P.32)

乔伊斯的时间蒙太奇技巧生动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生活场面:办公室、赌场、球场和战场一一闪现在斯蒂芬的意识中。在这特定的空间内,他心猿意马,思绪万千,不受时间的制约,各种镜头迅速更迭、急促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斯蒂芬与校长的谈话内容和周围的事物自然成了镜头变换的媒介,使“时间一次又一次连续受惊”,不断“弹跳”。显然,斯蒂芬纷繁复杂的精神活动在时间蒙太奇的出色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此外,乔伊斯还经常采用空间蒙太奇的手法揭示同一时间内的各种空间形象和生活场面。这一技巧在小说第十章“流浪岩”中运用得最为成功。作者把这一章的钟表时间定于下午三点,将此刻在都柏林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十九个特写镜头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这个城市午间的各种生活场面一目了然。乔伊斯将这些镜头巧妙地剪辑组接、交错并置,揭示了一幅万花筒般的生活画面。在这一章中,钟表时间的作用已被降到了最低限度,而空间形象则占有主导地位。读者似乎觉得时间的步伐中止了,小说的发展停顿了,他所看到的是一种静态运动,一种因精神瘫痪而引起的无精打采、死气沉沉的城市生活。在“流浪岩”一章中,乔伊斯故设迷津,通过各个长短不一的特写镜头成功地展示了这个瘫痪城市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尽管这些镜头的距离、角度和节奏不尽相同,但它们生动地揭示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空间形象,在渲染小说的气氛方面旗鼓相当,充分显示了空间蒙太奇技巧的艺术表现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作用。

不仅如此,乔伊斯还凭借空间蒙太奇技巧来反映人物的意识活动。他在“流浪岩”的第十和第十三节中有意安排布鲁姆和斯蒂芬在两个不同的书摊前翻阅廉价书籍的场面,让读者有幸步入这两个人物的精神世界去领略他们此刻微妙的心理活动:

布鲁姆先生独自一人浏览着书目。《公正的统治者》,詹姆斯·洛弗比奇的作品。我知道这是什么书。我已有了?是的。

他将书翻开。果然同我想的一样。

不,她不会喜欢这样的书。我曾给她买过一本。

他看着另一本书的题目:《罪恶的甜头》。这本更适合她。让我来瞧瞧。

他读起手指翻到的那一页。(P.235)

读者也许会惊奇地发现,乔伊斯的表现手法不是摄影而胜似摄影。他将镜头准确无误地对准了布鲁姆的头脑,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廉价书籍的心理反应。接着,这一镜头先后被都柏林的一个拍卖场面和科南先生的一段意识流所替代。随后便是斯蒂芬在另一个书摊前浏览群书的场面:

他转过身,在一个有些倾斜的书摊前停住了脚步。

“两便士一本,”小贩说,“六便士四本。”

或许我在此能发现一本我在当铺抵押的中学课本呢。

这本书的装订也许太考究了些。什么书?摩西第八、第九卷。所有秘密的秘密。大卫国王的国玺。翻烂的书页。读了又读。在我之前谁来过这里?如何使粗糙的双手变嫩。白醋烹饪法。如何博得女人的欢心。这本我要。(P.242)

显然,乔伊斯采用的是现代电影中常见的话分两头的平行式空间蒙太奇手法,将两个相似的镜头交相并置,成功地反映了布鲁姆与期蒂芬在同一时刻的意识活动以及他们对廉价色情小说十分相似的兴趣与癖好。毫无疑问,作者的蒙太奇技巧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动性、灵活性、经济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使其在选择与编排小说材料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综上所述,《尤利西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精湛纯熟的意识流技巧。乔伊斯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展示了一个难以名状、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这无疑是英语小说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显然,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都是反映人物心理现实的有效手段,同时对现代西方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危机具有一定的暴露作用。乔伊斯之所以对这些技巧推崇备至、情有独钟,其根本是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微观世界来反映外部的宏观世界。毫无疑问,这种由里及表、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手法不仅是作者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也是《尤利西斯》驰名世界文坛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Eliot,T.S.Ulysses,Order and Myth,Critiques and Essays on Modern Fiction.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1952.424

②Joyce,James.Ulysses.New York:Vintage Books,1961.37(以后有关这部小说的引文页码将在括号中标出)

标签:;  ;  ;  ;  ;  ;  ;  ;  ;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动技巧_意识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